• 38阅读
  • 0回复

四访名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20
第1版()
专栏:

四访名师
本报记者 冯东书
著名植棉模范吴春安收了一个好徒弟——山西沁水县端化公社苏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李志成。这里谈的是李志成这几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吴春安求教植棉技术的故事。
初拜老师
苏庄,从天时地利来说,是个种棉花的好地方。可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没有掌握植棉的要领,每年都种不好。1955年,这里的棉花只捉住六成苗,李志成站在棉花地里看着实在心痛。他去找老农们商量,商量不出个道理来。这时候他想起了植棉模范吴春安,很想到他那里去拜访一次,可是苏庄离吴春安所在的翼城县西梁大队很远,自己没有出过远门,又不认得对方,这个念头也就放下了。
第二年,苏庄的棉花比上年好一些,可是也只捉住了七成苗。李志成又想起了吴春安,可是苗都出土了,再去也来不及,就又搁下了。
转眼又是春天。怎么办?他同老农张孝贤谈了自己的想法,老汉支持他。于是去拜访吴春安的决心下定了。
从苏庄到翼城西梁有二百多里路;先要走一百多里山路,然后才能搭上汽车。妻子原来劝他不要去,后来两人说通了,给他做好了三斤面的干粮,帮他打好行李,在一个黎明送走了他。
人生地不熟,人家会不会接待?见到吴春安,他的这个顾虑才算打消了。吴春安热情地接待他,详详细细地解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又把他带到地里去看棉花。两个人又研究了苏庄和西梁棉田的特点:苏庄土圪垃多,柴草多,不像西梁地整的干净。根据这些情况,吴春安提出了两点意见,供他考虑:第一,苏庄很可能是因为春旱,又不注意秋耕和秋耙,整地保墒不好,所以苗不全;第二,苏庄采用穴播和撒播的播种方法,很可能播得深浅不匀,结果太浅的旱得出不来苗,太深的苗又破不了土。吴春安又向李志成详细地介绍了西梁大队在整地和播种方面的一整套作法,第二天又把着手教李志成使用棉花播种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吴春安特别注意向李志成说清各种道理,同时尽量让李志成提出疑问,启发他把问题想通。
这一年,苏庄因为推广了西梁的经验,整好了地,使用了棉花播种耧,棉花捉住了九成苗。
二次求教
1958年,因为从上半年的秋天就开始作了种棉的准备工作,苏庄的棉花苗儿出得比上一年更好。就是有一个问题:蚜虫特别严重,一大片一大片的棉苗都卷了叶子,动员大批劳力用扫帚苗洒药,效率低,效果也不好。李志成感到问题严重,决定再次请教吴春安。
这次他去到西梁,没有先找吴春安,而是先到地里转了一圈。西梁大队的棉田里没有发现棉蚜,这使他纳闷。从地里回来,正赶上吴春安吃午饭,两个人边吃边谈。根据李志成提供的情况,吴春安认为苏庄治虫的方法太落后,治虫的方针也有问题,因为等到棉蚜大量发生再去治就来不及了,应该以预防为主……。接着,又把李志成带到棉花地里,具体讲解了棉蚜的生活规律和习性,介绍了西梁大队对付棉蚜的方法。这时李志成的心早已飞回苏庄。谈了一下午,就想往回走。吴春安不让他走,第二天一同到地里去教他使用各种治虫器械。他喷得太轻,吴春安说那样杀不死虫;喷得太重,又说会伤苗;他使用喷雾器的拿法不对头,吴春安就把着手教他。然后,又说明配药的比例和方法,介绍了西梁大队治虫的责任制度,问题都说清楚了,这才让他回去。
李志成回到苏庄立即买了喷雾器、喷粉器,组织了专业队伍治虫。只十天,苏庄的棉花苗儿就换了一个样子。结果,这一年苏庄的棉花不仅没有减产,还取得了个丰收,单位面积产量跃居全县第一位。
寻根究底
1958年,苏庄的棉花获得了丰收,可是总结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是落蕾、落铃现象严重。有十亩好地,追的化肥最多,浇水也最勤,大家对它希望最大,结果倒不如一般地的产量。什么原因呢?还得向吴春安请教。
1959年6月,李志成赶到西梁,人们都已经吃罢晚饭在乘凉,两个“棉花迷”一见面就谈起了棉花。李志成把苏庄去年碰到的问题提了出来,一谈谈了个大半夜。
第二天,吴春安领着他到地里转,先从西南上的坡地看起。这片坡地,地瘦,棉花苗儿发黄,吴春安说像这种地、这种苗应该多上点氮肥催催苗;转到河滩地,苗儿很壮,吴春安说,这块地上够底肥以后,就应该少追氮肥;转到一片沙地里,吴春安说,这种地就应该注意水肥并施,光上水催不起苗来,光上肥会把苗烧死。然后两人又来到一块看起来不十分上眼的棉田边,吴春安说,棉苗长得好不好,不能光看苗儿高低,还要看它株型紧凑不紧凑。就在这时候,他告诉李志成:苏庄大队过去在水肥的使用上,可能是只注意了促进棉苗生长的一面,忽视了通过它来控制棉苗生长的一面,结果看起来长得很旺,实际上分散了营养,影响了通风透光,最后座住的桃儿不多。吴春安这几句话把李志成的心抓住了,深深感到苏庄棉田产量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怎么控制生长呢?吴春安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源源本本地告诉了李志成。
这一次,李志成又在那里学习了两天。回来以后,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专门召开了一次有老农和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了好几次讨论,然后才根据吴春安的意见分别按地块、按苗情,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和上两次一样,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一年苏庄的棉花落蕾、落铃现象减少了,又一次获得了丰收。
四次见面和回访
苏庄棉花的产量在1961年出现了新的飞跃。这一年苏庄棉花的总播种面积超过了前两年,每亩单产达到了皮棉一百零六斤;而在李志成向吴春安“取经”之前,苏庄每亩平均单产没有超过五十三斤皮棉。1961年的产量刚好超过了以往最高产量的一倍。苏庄大队拿着这个成绩出席了今年3月在太原召开的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李志成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就在这次大会上,李志成第四次会见了吴春安。
李志成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抽了个晚上和吴春安作了一次深谈,汇报了苏庄大队学习西梁大队的经验的效果和自己的一些心得,同时邀请吴春安到苏庄去做客。
吴春安接受了邀请,决定棉花长起来以后,定去访问苏庄。
今年6月上旬,李志成接到公社的一个通知,说县里不久要邀请吴春安到沁水县来指导棉田管理,这可把李志成高兴坏了。从那以后,他就天天盼着吴春安到苏庄来。6月9日,吴春安终于来了。吴春安到了苏庄,不进村、不喝水、不休息,就下了地,先看的是河滩里的一片水地棉花。他看了看地形,了解了水源,仔细观察了棉苗的生长情况,又抓了把土在手里碾了碾,看了看,就问李志成这片地上年的产量是多少,李志成回答说一百三十斤皮棉。李志成问:“你看这个地种好了最多能产多少斤呀?”吴春安笑了笑说:“两百斤皮棉怎样?”李志成一听怔住了,这不就是说明这片棉花在种植上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么?吴春安看他楞住了,就指着棉苗说:“你这些棉花,苗儿长得不错,问题是地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接着他向李志成指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株距太大,棉苗还嫌稍稀一点;第二、株距虽然较大,但是因为实行的是宽窄垅、窄垅太窄,反而使整个棉田通风透光不好,因此蕾铃脱落仍然不少;第三、苗儿留得大小不匀,大的胁得小的长不起来;第四、留苗过于机械,边边上和高的地方通风透光条件好没有多留,有些缺苗的地方可以留一些双株;第五、锄的遍数少;第六、虫治得还不狠。根据吴春安的这些意见,目前苏庄大队对棉田的后期管理采取了分别对待的办法。例如对结桃二十个以上的棉花,进行治虫、中耕和根外喷磷以保桃;对生长一般的则加强整枝和追施磷肥,促使多结桃结大桃;对生长较差的则全面加强管理。同时,实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现在,这个大队的棉田,普遍中耕七次,治虫五次,追肥两次,棉花长势很好。
吴春安这次回访时间虽短,但是给了李志成很大启发,使他有了新的奋斗方向。他决定从现在起,把问题很好地收集一下,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再去访问吴春安,以便找出一条正确的途径,把苏庄的棉花种植水平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