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谈“慎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23
第5版()
专栏:

谈“慎独”
谷方
“慎独”见于《礼记》《中庸》篇,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能慎重遵守道德原则。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在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中,如果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真正大公无私,没有离开党而独立的个人目的和私人打算;如果他能够在革命的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那么,他就可能有很好的共产主义道德,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这个儒家的道德规范,在这里获得了积极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儒家所谓“慎独”,实际上是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实践的“独善其身”,或者是为了保持抽象的“善良之心”。无产阶级则与之相反。在它看来,“慎独”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本色,是以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为己任,他为着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头可断,血可流,表里一致,始终保持着革命的纯洁性。因此,“慎独”对于这样的革命者就不会感到什么别扭,而是他出自内心的自觉的要求。我们看到许多革命志士,当他们独自在敌人的法庭上出现的时候,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决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面前出卖党和同志。我们也看到许多同志,当他们接受党和人民的托咐单独去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他们能坚决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最好地完成任务或者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这说明,一个人如果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就一定能够“慎独”,能够正确地处人、处己、处事。因为使他情牵意往的不是个人的物欲,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他只会干好事,不会干坏事。所以能不能“慎独”,是测量一个人的革命性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的人在群众监督的时候,还能够遵守纪律,但是当他独立活动的时候,就出毛病了。这说明他经不起考验,他的革命性和道德品质是不完全的。
事实上,有无群众监督只是人们活动的一个外部条件。真正的革命者,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决不会因为这种外部条件的有无或差异而发生变化。当他生活在群众中,他能诚心诚意地接受别人的监督,他的工作经得起检查,绝不害怕别人去检查,当他单独工作而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始终如一,并且如实反映情况,尽可能争取上级的领导和群众的监督。不能“慎独”的人,也往往不能很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他要求摆脱一切约束,认为别人的检查和监督是对他不信任不尊重,甚至认为对他是一种侮辱。其实,接受别人监督和“慎独”,是密切相联的。很难设想,一个人如果不把接受别人监督和“慎独”这两方面的修养结合起来,他就能够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虽然群众监督是人们活动的一个外部条件,但是有这种条件和没有这种条件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修养的人来说,这其间的差别会更加明显。在领导坚强、群众监督严密的情况下,那些本来缺乏修养的人就会感到一种与他自己相矛盾的压力,如果他不坚持错误思想,那么经过他本人的思想斗争和别人的帮助教育,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思想面貌,抛弃干坏事的念头。而独立工作和无人监督则意味着平常制约他行动的某些客观因素消失了,他的思想处在一种相当自由的状态中。然而,他并不是处在真空中,所以在群众的监督消失之后,仍然会有新的因素来影响他、制约他。有时这种新的因素正是促成干坏事的方便条件。在领导坚强、别人监督严密的情况下,干坏事的可能性比较容易发觉,不致造成严重的后果。到了单独活动的时候,对于外界的情况就只能靠个人的判断和选择了。如果平常缺乏严格的锻炼和修养,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自持,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旧社会完全不同,与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完全不同,在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统治,进行了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我们的国家树立了新的道德风尚,到处充满着光明和正气,但是,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所以干坏事的社会思想根源仍然存在。这样就要求我们提高警惕,加强思想意识的锻炼和修养,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除了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不说,不能“慎独”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的想法,即以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干了某种坏事,也是神不知鬼不觉,可以蒙混过去的。在这种估计之下,干坏事的冲动便由抑制而变为活跃。当事情败露以后,这些人便震惊于当初估计的失误了。这的确是完全错误的。任何坏事特别是于人民利益关系较大或牵连较广的那些坏事,不管肇事者采取怎样的手段,终归是要水落石出的。封建社会的一些明智之士也能看到这一点。汉朝有个“性公廉不私受谒”的官吏名叫杨震。一天晚上有人送十斤金子给他,说深更半夜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他终于不接受贿赂〔注〕。杨震是个信神信天的和清高的人。不论他的世界观如何,慑[shè]于坏事败露,恐怕也是使他“不私受谒”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慑于真相败露而不干坏事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慎独”。真正能够“慎独”,是高度的自觉性的表现,也是人们在自己的活动中摆脱了被动状态,取得了主动权。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指取得了主动权。人们如果脱离了低级趣味,使道德修养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那么无论遇到怎样的境况,都能活动自如,可以撒得开,收得拢,既不会因担心犯错误而在工作中缩手缩脚,也不会因放手地进行活动而做出坏事来。当然革命和建设不是绣花,而是生动活泼的创造,要求绝对“不逾矩”是有困难的。但是一个修养有素的无限忠诚的革命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会逾越党的利益第一、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一这样的大规矩的。
人们在脱离了低级趣味,脱离了被动状态而进入健康向上和主动的状态之后,“慎独”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他不是偶然做一次两次给别人看一看,而是朝如斯,夕如斯,年年月月如斯。然而要进入主动状态并不那么容易。这需要经过刻苦的锻炼,具有伟大的革命气魄和坚强的意志力。因为“慎独”不是别的,它是在无人监督和外部约束甚少的情况下,调动自己的全部意志力,抵制坏事,坚持正道的一种行为。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往往要遇到许多矛盾,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意志薄弱者往往在思想斗争中失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奏起胜利的凯歌。所以意志力和“慎独”是完全不能分开的。能够“慎独”是意志力坚强的表现,有了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够“慎独”。难怪许多革命者都顽强地磨练自己的意志。罗学瓒烈士曾以这样的诗句勉励自己:“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斯有为。”不磨练坚强的意志而希望“不惧”、“有为”和“慎独”,那就无异于希望柔弱的路旁小草结出硕大的果实来。从旧社会生长教养出来的人,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的残余,要经过一段磨练的过程才具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慎独”,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在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锻炼,那么这个过程就可大大缩短。
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内容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经常发生或大或小的流动和变化。今天在群众的密切监督下工作,明天就有可能独立工作和单独活动;在做一种事情的时候,有人监督,在做另一种事情的时候,可能就要单独进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来,“慎独”就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和每一个革命干部不可缺少的思想修养。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有责任带领人民群众从人类社会中消灭一切剥削,清除一切腐化堕落的现象。他对于自己思想意识中的缺点和错误是不会也不应该庇护和掩饰的。
没有蜜蜂,香花也照样开放。真正的共产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分条件和环境的。
〔注〕见《后汉书·杨震传》。原文说:“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王密送的十斤金是不是贿赂,这是不说自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