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殷承宗的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23
第6版()
专栏:

殷承宗的手
毛錡
在《文汇报》上读到一篇介绍殷承宗学琴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他的手比较小,这对一个钢琴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先天性的限制,但是他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锻炼,终于克服了这方面的限制,出色地学习并演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李斯特《F小调奏鸣曲》这些技巧艰深、要求很高的作品。
对弹钢琴我完全是外行,根本不懂得手大手小是弹好钢琴的一个基本条件!这使我忽然记起苏东坡写过一首很调皮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不管怎样,它起码说明了灵巧的手指和弹琴(自然这里说的是弦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的。对我来说,通过这件事情,无疑的是增加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但是,重要的还不在这里,特别使我感动的是,二十岁的殷承宗,经过刻苦的锻炼,竟然克服了“手小”的先天限制,终于以出色的演奏获得了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第二奖。
生理上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对一个人来说当然是有着一定的限制的,没有非凡的意志和顽强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更不要说取得某些成就了。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方面的例子。就说那个殷承宗经常演奏他的《热情奏鸣曲》的贝多芬吧,他是全世界闻名的天才音乐家,说起他成长为一个音乐家的过程,也许会使一般人感到惊讶哩!在贝多芬刚刚步入音乐领域的时候,不幸的耳疾就折磨着他,而且愈来愈严重,但是贝多芬没有气馁,他慨然接受了病魔的挑战,严正的宣告:“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许他毁灭我。”病魔的确没有能够毁灭他,尽管他后来由于严重的耳聋,以至于连演奏会上的鼓掌声和喝采声都听不见了,但他终于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至今仍然为人们热爱的、不朽的作品。在其他领域,也不乏这方面的先例,古希腊伟大的演说家德穆斯芬,原来是患着严重的口吃病的,但他立志要成为一个演说家,他不间断地练习,口里含上石子练习,跑步爬山也作长篇演说的练习。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个著名的演说家。
贝多芬和德穆斯芬的事例说明:关键在于有雄心壮志,在于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殷承宗克服“手小”的先天限制的事例,再一次告诉了我们这个真理。生理上的不足和缺陷,经过努力,尚且可以克服和弥补,那么其他的一些客观困难,经过艰苦的努力同样是可以克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