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镜泊湖上万木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24
第2版()
专栏:

镜泊湖上万木行
新华社记者 孙若刚 李继承
入夏,镜泊湖上的木材运输线开航了。8月初,记者乘船出湖,忽然,有人喊道:“拖排来了!”抬头一望,只见一艘天蓝色的汽船徐徐前进,后面一根钢丝绳拖着大木排随船漂游。同行的人介绍,这木排有上万立方米木材,要在湖上航行八十余里,如果不起顶头风,一昼夜就可驶达木材出湖场,然后由汽车运输二十多公里,送到国家贮木场。
镜泊湖在牡丹江上游,周围山峦重叠,碧崖绿水,景色分外秀丽。湖长一百二十余里,宽一、二里到八里,呈长带形,水深处近二十米。东京城林业局的镜泊水运场就设在这里。全局八个林场有六个是靠湖上运输木材的。今年,林业局的运材计划为二十七万立方米,湖上运输担负了十八万立方米。湖运时间只有夏秋两季,封冻之后,冰层虽然厚一米多,仍不能承受运材汽车的压力,所以,现在湖上的木材运输特别繁忙。
7月底,湖运工人已运出木材九万多立方米,而且“湖面干净”,见不到流失的木材。这是水运工人千方百计巧编木排的结果。在这里,当你听了一些动人的故事以后,就会为湖运工人们爱惜木材的心情深深感动。
被称为“水运谋士”的刘百万,就是这里水运工人的代表人物。他在湖上度过了十多年,到北京出席过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现在是水运场的主任。他的事迹成为湖上传诵的佳话。在湖中的编排场上,我们看到煤矿用的坑木编得整整齐齐,一层压一层,任凭风吹浪打,也难跑掉一根。这是用“坑木装包法”编扎的。工人们说:这种小木头最不好运,它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到处乱跑,我们的“水运谋士”想出一种坑木装包法,使它老实了。过去,为了防止坑木流失,他们把坑木编在大木头上,编扎时十分费力,效率很低,每人每天只能编六立方米。后来,刘百万和编排工人研究,在两根大木头中间钉上几根铁链,两头钉上木头,成一长方形木框,然后将坑木摆在铁链上,可以摆好几层。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小径木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每人每天可以编扎三十多立方米木材。
编排场是湖运木材的起点。这里汇集着伐木场流送来的木材。周围用一根根原木联起来围绕着,看去像一圈浮桥,防止零散的木头漂流出去。场内由原木结成排模,像地板一样,固定在水面上。编排工人站在排模上,手拿长长的勾竿,按排模规定的流口,把大木头勾进一个口子,把小木头勾进另一个口子,一人一天要勾上万根原木。原木被勾进排模口以后,再由工人编扎成排。这叫做“分类编排法”。在勾进大木头的排模流口里,编排工人不时捉住一根黄色原木,再将两根黑色原木分列黄色原木两旁,用铁链将三根原木钉牢,紧紧联结在一起。编排组长王广俊说:这叫“一软带两硬”。黄色原木是针叶树,木纤维细,吃水量小,浮力大;黑色原木是阔叶树硬杂木,木纤维粗,吃水量大,浮力小,尤其在夏天,浸泡半月就要沉入湖中。这种“以软带硬”的方法,使硬杂木顺从地随着软木漂游。刘百万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想出的防止木材沉湖的新办法。
镜泊湖的木材水运线在解放以前就有,那时这里没有拖船,木材编成一个方块形或箭头形的小排,三五个工人坐在排上,任凭风浪摆布,八十多里的航程一般要行十天半月,有时排散落水,性命难保。解放以后,这里有了汽船拖运木排,编排方法也不断改进。现在使用的铁链子编排的方法,是由刘百万和尹相全创造出来的,它比过去采用过的树条子编排法牢实稳固,比用钢丝绳编排节约钢材。有了汽船和新的编排方法,木材运输效率便大大提高,一次运输成万立方米木材已是寻常的事了,而且湖运工人也安全省力得多。
(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