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哈密瓜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26
第6版()
专栏:游记

哈密瓜的故乡
和谷岩
如果有人问你:哈密瓜的故乡是哪儿?你一定回答说,哈密瓜嘛,故乡当然是新疆哈密啦。以前我也这么想。到了新疆才听人说,哈密瓜真正的故乡不是哈密,而是哈密以西吐鲁番盆地边上的鄯善。据说鄯善出哈密瓜最多,那里的瓜又大又甜。但是因为哈密是新疆东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从口里到新疆去,哈密是第一个大站口,人们总是在这里先吃到新疆特产的大甜瓜,所以就习惯地把这种甜瓜叫做哈密瓜了。实际上,把哈密瓜改名为鄯善瓜才合理。
我最初听到这种说法觉得很有道理,给一种产品命名,当然应以哪里产得最多、最好为根据。譬如黄岩的蜜桔,莱阳梨,河北深县的大蜜桃等等,莫不如此。但是很快我这个想法就被事实推翻了。
我们到塔里木的国营农场去访问的时候,发现塔里木的甜瓜比哈密瓜、鄯善瓜还多还好。我们每走到一个农场,一见面同志们便遗憾地说:“哎呀,你们来得不巧,八月来就好了,那时可以吃到我们种的哈密瓜。”或者说:“你们多在这里住些日子吧,等吃了我们的瓜再走。”为了使你相信塔里木瓜比哈密瓜更好,他们热情地拿出甜瓜丰收的照片来给你看,有的同志还特别介绍说,某年某月某日,从北京来的某个中央首长曾吃过他们种的瓜,某年某月某日,某个全国知名的诗人或者名演员,曾把塔里木瓜与哈密瓜、鄯善瓜作过比较,结论是塔里木瓜最好。
从农场同志那充满骄傲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不少关于哈密瓜的知识。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哈密瓜被切成小片摆在玻璃柜子里卖,显得十分珍贵。在新疆,哈密瓜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就像内地的西瓜或白薯之类的东西一样。
哈密瓜是四月下种,八月结瓜,到瓜熟季节,叶子已近干枯,站在瓜田边举目望去,圆溜溜,光闪闪遍地皆瓜。小的有十几斤重,大的三四十斤重。最大的瓜放在地上,一个小伙子双手搬不起,小孩可以当马骑。
哈密瓜的种植和内地的西瓜差不多,却不像西瓜那样娇贵。它喜欢阳光,不怕干旱,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管理技术。河边草地上生长着一种名叫“苦豆子”的草本植物,就是哈密瓜的肥料。下种前,把这种苦豆子拔下来,窝一把在土坑里,就是哈密瓜最好的底肥。新疆人民喜爱哈密瓜这种强悍、质朴的性格,说它的根扎在苦豆子上,说它是“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的。
哈密瓜收下来一般有三个出路,一是挑选那最大最好的放在地窖里保存起来,保存的方法是在地窖的“屋梁”上拴很多绳套,将哈密瓜一个个托底吊起来,就像北方人吊葫芦那样。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瓜保存到来年四、五月。每逢过节(如维族人民过肉孜节,库尔邦节)时,便拿出保存的新鲜瓜来待客。哈密瓜的第二个出路是将瓜洗净,切成片晒干,加上糖制成瓜干。新疆出产的哈密瓜干畅销全国各地,是干果市场上的珍品。
哈密瓜的第三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出路便是现摘现吃了。你听一听塔里木人谈他们怎样吃瓜那才有意思呢。
塔里木的每个农场每年都要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哈密瓜。每到收瓜季节,瓜田边,打谷场上,食堂的晾棚底下,甚至生产队的俱乐部里,到处是一堆堆新摘下来的哈密瓜。只要你高兴,尽可以放开肚皮吃。客人来到农场,第一个项目是请吃瓜,爱吃多少吃多少,直到你实在吃不下为止。这叫“以瓜代茶”。有的生产队发愁瓜太多处理不了,规定职工们下工后,“先吃瓜后开饭”。这个规定深受职工们的欢迎。因为那新鲜瓜实在好吃,又香又脆,咬一口,糖汁顺嘴流,吃完瓜,手指被糖汁粘在一起分不开。内地的甜瓜吃多了会坏肚子,哈密瓜却没有这个弊病。一气吃上十斤八斤也保你平安无事。在某农场我曾听说,一个职工在从八月开始的两个多月里,一共吃了一千多斤瓜,不但没闹一次肚子,体重还增加了六公斤。拿哈密瓜当饭吃,人们管这叫“以瓜代粮”。
塔里木的瓜可算得上又多又好了。按照我原先的想法,把哈密瓜改为鄯善瓜又显得不确切了。应改为塔里木瓜才合适。可是我又想,塔里木是1958年才开发的,哈密瓜随着我们的生产大军到这里落户只有四年的历史。新疆地面这样辽阔,待开垦的处女地又是那样多,说不定将来有的地方会比塔里木出的瓜更多更好,“塔里木瓜”是不是将来还改名字呢?这样改来改去岂不没完没了?塔里木的建设者们似乎深深懂得这一点,尽管他们口口声声夸赞自己种的瓜好,他们仍然称这种瓜为哈密瓜。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出的瓜干,那雪白的包装纸上,规规矩矩地印着四个大红字“哈密瓜干”。
既然人们已经习惯了,就还称那种瓜为哈密瓜吧,还承认哈密是哈密瓜的故乡吧。但这决不是说只有哈密才出这种瓜,也不意味着只有哈密出的瓜最多最好。哈密瓜只不过是一种产品的标记。瓜和人一样,并不是出生在哪里就永远呆在哪里,故乡只是生命之路的第一个大站口。你看那塔里木河渡口上,不是有来自嘉陵江畔的船夫吗?你听,田野上的江苏姑娘不是在唱《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吗?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一种优良品种的瓜在我们的国家里也是会“无脚走天涯”的。今天,哈密瓜的故乡越来越扩大了。它的家族分布得越来越广了。而且“后生可畏”,在我们新疆建设者们的辛勤培育下,哈密瓜正一代强似一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