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读钱澄之的《田园杂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28
第6版()
专栏:

读钱澄之的《田园杂诗》
黄耔耘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这几天,我正在阅读晚明诗人钱澄之的诗。钱澄之,号田间,原名秉镫,桐城人。那时,马士英、阮大铖正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钱澄之好持正论,一向与阮大铖相忤[wǔ],大铖得志后,加以报复,诗人就亡命浙、闽、粤等地,并参加当地的抗清运动。南明既亡,始削发,归老田间,誓不降清。他不仅精通《易经》,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而且是一个杰出的人民诗人。他写了《获稻词》、《捉船行》……等有名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一生服膺陶渊明,他的《田园杂诗》十七首,就是取法于陶渊明归田后诸诗。
钱澄之和陶渊明都爱劳动,也都好读书。陶渊明说:“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钱澄之也说:“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田园杂诗》之一)这一点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陶渊明自己爱劳动,却不要求他的儿子也一样的爱劳动。他所责望于儿子的,还是期望在“纸笔”上下大功夫。他曾在《责子》诗中慨叹地写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而钱澄之在这一点上,却不同于陶渊明。有诗为证:
鸡鸣识夜旦,鸟鸣识天时。东皋人有声,我起毋乃迟!揽衣出门早,且复驱其儿。黄犊初教成,我锄子则犁;犁锄岂不苦,衣食道在兹。……
——《田园杂诗》之四
他要求他的儿子摆脱剥削生活,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当然,更希望他做个“日入开卷、日出把锄”有文化的农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陶渊明热爱劳动的自白;而“黄犊初教成,我锄子则犁;犁锄岂不苦,衣食道在兹”,则是钱澄之对儿子进行的劳动教育。
钱澄之还要求世世子孙爱劳动,广大人民爱劳动。有诗为证:
在昔江村田,贫者才数亩。父老能力耕,子弟无游手。春秋聚比邻,半为垂白叟,泥饮不能归,往往卧路口。自经丧乱来,此会散已久。今年更作社,四邻能来否?社公犹有神,邻翁亦有后。呼儿牧鸡豚,命妪酿新酒,岂惟祖德存,抑使风俗厚。回头语子孙:世世毋相负!
——《田园杂诗》之五
他通过“春秋聚比邻”的往事,说明人人当以农为业,以农为乐,从而养成一种淳厚的“父老能力耕,子弟无游手”的社会风俗。
这是钱澄之思想进步之处;也就是钱诗比陶诗更可爱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