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解放军驻云南部队一百多个工作队和工作组 热情帮助兄弟民族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03
第2版()
专栏:

解放军驻云南部队一百多个工作队和工作组
热情帮助兄弟民族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许多兄弟民族热情地唱道:马儿换了钉掌,蝉儿换了声音。苦日子已经熬尽,太阳照在山顶。太阳是共产党,太阳是毛主席,带来太阳光的是亲人解放军。
据新华社昆明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云南部队,目前有一百多个民族工作队和工作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帮助各兄弟民族发展生产,兴办文教卫生事业,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赞扬。
这些工作队和工作组,有的从部队进驻边疆以来,一直在兄弟民族村寨里帮助工作;有的和兄弟民族共同生活了五六年。他们在和兄弟民族共同生活中,学会了兄弟民族的语言,习惯了兄弟民族的风俗,得到了兄弟民族的无限信任,称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造福人”。在云南西南的佧佤山区,战士李著金1956年到曼恒乡时,人们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为了帮助佧佤族人民摆脱这种落后贫困的状态,在山坡上盖了一间草房,白天帮助佧佤族人劳动,晚上进行访问。佧佤族人不会使用政府送来的农具,他教他们使用,佧佤族人不懂耕作方法,他一边做一边讲。佧佤族人过去怕“水鬼”、“石头鬼”,一直不敢种水田,他又一面向他们解释,一面种试验田让他们参观。几年来,曼恒乡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在滇西北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的碧江县六村工作的某部工作组组长杨才学,同傈僳族人共同生活了七年。他初到六村时,正遇上春耕,许多人没粮吃,他一面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大家,粮吃完了又同他们一块吃野菜、野果,一面脱下军装穿上麻布衣、赤着双脚和他们一同下地劳动。他的脚在劳动中划破了,鲜血直流,傈僳族人劝他把鞋穿上,他说:“什么时候大家都有了鞋子我再穿。”傈僳族人种地没有施肥的习惯,说吃了上过粪的粮食会肚子痛。他就亲自种了六分试验田,上够了底肥,庄稼长出来以后,他又追了两次肥。杨才学种的庄稼和傈僳族人种的庄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收割时,他组织傈僳族人参观尝新,他们解除顾虑后,就开始动手积肥。过去六村没有一亩水田,他为了领导傈僳族人修水利、开稻田,背起干粮袋,领了几个积极分子,在碧罗雪山的深山峡谷里到处找水源。找到水源以后,他又登上高山选择渠道。如今六村有了七百多亩稻田。许多从前没有吃过大米的傈僳族人吃到大米饭时,总要先盛上一碗,放在毛主席像前,告诉孩子:我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恩德,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在西畴县普弄山区,流传着这样一支民歌:“把一生吃过的东西全忘了,忘不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把所有亲戚的名字都忘了,忘不了咪咕(兄弟)宋占训”。宋占训是解放军某部的民族工作组组长,他自从1952年随部队驻边疆之后,一直生活在这纵横百余里的偏僻山区,一步没有离开。1954年他领导苗、僮、瑶等各族人民实行了土地改革,1955年他串联十四名积极分子,在石扳寨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以后他又领导人民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使土改前每年要政府救济十万斤粮食的普弄山区,从1959年开始,年年有余粮卖给国家。在哀牢山区帮助苦聪族人民定居的某部工作组,如今仍和苦聪族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不仅帮助苦聪族人过上了好日子,而且教他们掌握了犁田、栽秧、薅锄、收割等全部耕作技术。
各个工作队、工作组还积极帮助兄弟民族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创办了许多文化学校,开了一些卫生训练班和有关文教卫生方面的展览会,使兄弟民族逐步掌握了文化科学知识。腾冲县固永一带的傈僳族人,过去是刻木记事、结绳记数,1956年,解放军某部民族工作组在这里开办了第一所文化学校,以后又连续办了七所。几年来,担任文化教员的工作组员,经常是风雨不误地走几里或几十里路到学校去上课。学员们进步很快,参加第一批学习的蔡家寨党支书蔡德兴,现在已能阅读报纸。从前一字不识的青年吴有发,现在当了会计,不仅能记账,而且笔算珠算都很熟练。
工作队和工作组这种全心全意为兄弟民族服务的精神,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欢迎。许多兄弟民族热情地唱道:马儿换了钉掌,蝉儿换了声音。苦日子已经熬尽,太阳照在山顶。太阳是共产党,太阳是毛主席,带来太阳光的是亲人解放军。(附图片)
云南边疆驻军某部组成工作组,深入佧佤族村寨,帮助佧佤族人民发展生产,学习文化知识
新华社记者
段文慧摄
上图:民族工作组组长白大忠(右一),在教佧佤族记分员学习珠算
右图:佧佤族的小伙子岩卡,就要结婚了,战士们在为他盖新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