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关于《太平经》及其同黄巾等关系的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04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太平经》及其同黄巾等关系的研究
最近出版的《历史研究》1962年第四期上,发表有《〈太平经〉的作者和思想及其与黄巾和天师道的关系》一文。作者熊德基就有关《太平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者认为,今存残经尽管是经过改窜拼凑而成,但在体制上仍可加以区别,分为“问答体”、“散文体”和“对话体”等三类。它们的基本思想虽大体一致,但“问答体”的经文出于襄楷之手,而“散文体”和“对话体”的经文则是干吉、宫崇等所作的。襄楷是一个儒生式的“术士”,干吉和宫崇都是趋附统治阶级的方士。这些人都是心存汉室的活动家,《太平经》实际上不过是他们救亡存危的万言策。
文章着重把《太平经》的思想与黄巾的信仰作了比较,认为:《太平经》与黄巾的思想绝不相似,而是两种敌对的阶级意识的反映。《太平经》与黄巾起义也无关。
至于《太平经》与天师道的关系,作者认为:张修的“五斗米道”原是被压迫的“妖贼”、“米巫”的农民的宗教,在教法上政治上是与张角相似的。张鲁袭杀张修,夺取了“五斗米道”的领导权,并在割据汉中后自号“师君”,这是天师道变质的转折点。从此,它由非法的“米巫”而成为汉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教合一的“国教”。于是,张鲁才得以实施作“义舍”、“治道”、“春夏禁杀”、“禁酒”等措施,而这些措施显然是以《太平经》作为理论根据的。历史事实证明,它们对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比较有效的。因此在魏晋以后,天师道日益为官僚大族所信奉。
最后,作者在结论中认为,《太平经》最初可能流传于江东的统治集团,与黄巾及张修等“妖贼”无关。但是它被张鲁采用后,遂成为“天师道”的理论武器。天师道徒往往以“太平”二字为旗帜。因此,《太平经》从来不是农民道教的经典,自然更说不上是某些史学家所谓的“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