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九尾狐”的排演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19
第6版()
专栏:

  “九尾狐”的排演过程
江新容
导演“九尾狐”的工作还没有总结,目前只能把排演的过程谈一下。
华北戏院再雯社接受了天津评剧公会推荐的“农公泊”歌剧本,经原作者马少波同志改成了评剧(又名“九尾狐”),他们又请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派人帮助导演,我和于善民同志在上级指示下,接受了这个任务。
再雯社是以小白玉霜为首的私营班社,组织形式还是旧型的,但是在市文委旧戏科领导推动下,大家要求进步的情绪很高,接受新的事物较快。
根据他们的条件,每天只有三小时到四小时的排演时间,因此很觉时间不够用,但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一般说,还是较正规的完成了导演工作。
导演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首先动员学习剧情,熟悉故事,熟悉人物;启发阶级觉悟,明确阶级立场,首先通过故事进行演职员的自我教育。
讨论导演要求:(1)要站在人民立场演剧,有阶级的真实感情。(2)切实体会身份,掌握性格,作到剧中人化。带戏上场,带戏下场,和整个剧情溶化连贯。(3)建立严肃认真的作风:尊重剧本,服从导演,遵守导演纪律。不掉词,不添词,不改词,不忘词,不随便添加或减少动作,不脱离剧情和观众发生戏外联系,作到一字一句一行一动对观众负责。(4)在尊重剧情的原则下,在演技上大胆的发挥内心感情和创造形象。(5)发挥集体作用:无论演员、乐队、化装、布景、灯光,以至前后台管理,负责把各部门工作作好;互相间紧密结合。(6)不迟到,不早退,苦学苦练、精益求精。
在整个导演过程中,再雯社全体演员职员都是积极努力的,树立了新的工作作风。例如:张永金、席宾@累病啦,头晕呕吐,不叫苦,始终坚持工作;红云霞家住景山大街,每夜三点钟才走回去;魏宝珍一个人制作布景,带病打夜工,乐队的曲喜田、万世德在天桥赶包,宁可雇人代替(自己少挣一分钱,还得付出一笔钱),自己积极带头,苦学苦练。他说:“这个学习机会,千金难买!”小白玉霜虽然有病,也天天到场,认真练习,每次排戏,动作表情一丝不苟,对于导演的意见很尊重,她说:“这才是真艺术呢!我现在是重新作科!”演拴子嫂的郭丽娟从来是按时到场的虚心苦学。人们都说:“过去郭丽娟演戏是死脸子,哭笑一个样,现在好啦!开了冻啦!”的确,他们在演技上是下了很大工夫的,不说别的,单是学农村妇女的身形步伐,也就费了很大的功夫。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他们也是认真严肃的,如郭丽娟演拴子嫂,耳环、簪子、顶指,都自动买好;小白玉霜也自己几次跑到天桥买服装,甚至给“九尾狐”买付银镯子。
在排演中,大家的阶级觉悟提高了一步,小白玉霜也努力表现“九尾狐”,以仇恨的感情把它尽量恶化,丑化。大家通过学习,都认识了封建阶级的罪恶,联系自己本身的痛苦,对于走人民大众的方向和信心提高了。
另外还有一点收获是没有意料到的,就是无形中打破了后台迷信的思想。旧戏院特别是评剧社,迷信思想是比较浓厚的,平素有很多奇怪的忌讳。如所谓“五大家”(狐狸、蛇、刺猬、老鼠、黄鼠狼)是不准说的,谁说了就是“犯款”!得“罚香”因为据说一犯了忌就一定主着“打仗闹火”,不得了!所以一开始排“九尾狐”的时候,大家心都不安,有的说“非糟不可”!最初几天还有人烧香免灾,可是排了几天,“九尾狐”“九头蛇”“小灶王”大家喊的火热,于是烧香的也不烧了,他们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屁事也没有!再也不迷信啦!”
演出之后,各方面给了很大的鼓励,主要的是因为以再雯社的水平和条件,能够这样的认真下功夫,这样的努力前进,很难得;政府对于他们的扶助和关心,他们很感动!不过我们的工作还是很不够的,戏的演出一定还有很多的缺点,希望给以严格的批评。
现在正式公演啦,但是每天打住夜戏还是开检讨会,自我批评,不断的改进业务,据我看,再雯社如果在制度方面适当的加以改革,巩固并继续提高大家的进步情绪,多排演对人民有益的戏,在评戏改革工作上,是有很大作为的。                      
编者按:“九尾狐”这个剧的内容对封建制度所造成的罪恶,是挖掘得相当深度的,在北京郊区正实行土地改革的今天,这剧的演出,更加强了它的积极意义。复次,旧剧人演这种现实题材,有政治性的戏,在演技方面相当成功,都是好现象。这说明了再雯社的演员们已开始有了新的思想感情,不再是简单的“做戏”了。 
最显著的是最后一场的秧歌舞,每个演员的面部都充满了自然地欢欣的表情,他们已深切地体会到人民胜利的兴奋和愉快。但总的说来,演员们对反派人物,如“九尾狐”、“九头蛇”、“小灶王”等的性格更掌握得好,因此给观众的印象也特别深刻,而对正派人物,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则还不够深刻,所以效果就比较弱一些。我们希望演员们在这方面更加强努力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