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互相依靠”还是勾心斗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06
第4版()
专栏:

“互相依靠”还是勾心斗角?
张振亚
美国和北大西洋集团在核战略上的矛盾和斗争,自美国宣布由兰尼兹尔接替诺斯塔德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司令以来,更为尖锐化了。
尽管兰尼兹尔本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约的起草人之一,在美国军事“援助”西欧上出过大力,但是戴高乐听到他就任新职的消息后,却冷冷地说:“我不认识他”。波恩方面对这位新将军的到来虽然没有作出露骨的嘲讽,不过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拐弯抹角地表示:“我希望,兰尼兹尔将军接替诺斯塔德将军……并不是美国政策的改变”。在伦敦,官方一直保持沉默,可是英国《每日快报》却从旁指出,陆军出身的兰尼兹尔将军要求西欧多提供地面部队的主张是同英国的主张背道而驰的。
兰尼兹尔将军接替诺斯塔德将军为什么会引起了西欧“盟友”的不安,被认为不是“例行公事”呢?
实力迅速恢复的西欧国家反对美国的核垄断已经成为最近大西洋联盟内部冲突的焦点。这是尽人皆知的。在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6月16日发表演说,提出了要西欧发展常规部队,并在核武器上完全依靠美国保护的建议以后,这种矛盾达到了顶点。为了缓和尖锐的矛盾,肯尼迪在美国独立纪念日故意改变声调,发表了强调同西欧互相依靠的宣言,表示他愿意考虑同西欧讨论“建立一支不像目前这样依靠美国的欧洲核力量”。他甚至还勉为其难地承认了法国的核大国地位。但是就在肯尼迪摆出要以新的态度同西欧“盟国”在核政策上
“合作”的时候,主张建立欧洲的核打击力量的诺斯塔德将军却因同美国总统意见不合被迫引退。同时,一向“主张美法在核(武器)方面合作”的美国驻巴黎大使加文也并非偶然地宣告辞职。这当然就不能不引起震动。尤其使美国的西欧“盟国”惊讶和不安的是,肯尼迪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一向主张欧洲应加强常规部队的泰勒将军委任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另外又把坚持西欧应多提供陆军的兰尼兹尔将军委派为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这一切都只能被认为是表明华盛顿当局并不准备同西欧建立什么“平等”的核伙伴关系,而是决心执行要西欧盟国多提供炮灰的政策。
不过,对于这次北大西洋集团统帅的易人,那些反对美国核垄断的西欧国家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在发展核武器上已经从美国讨得一点第二手“情报”的英国,由于对诺斯塔德的用核武器武装北大西洋集团的主张并不太热心,因此对他这次离职也就并不“特别感到遗憾”。英国所担心的只是新统帅上任后,是否会迫使英国放弃自己的核武器或完全交出自己的核武器从而丧失它“第二把交椅”的地位。
强调欧洲应当拥有独立的核军备的法国,对于肯尼迪提前撤换诺斯塔德和美国驻法大使加文一举,自然是大为不满。因为这两个人对美、法的“核合作”,一向主张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不过,戴高乐所追求的是:法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和不把欧洲的核防务交给美国人,因此他对诺斯塔德和加文所主张的由美国通过提供核武器来笼络和控制西欧的主张,兴趣并不大。当然,比较起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新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连战术核武器也不肯向西欧放手提供,而是提出种种限制,那当然更不合他的胃口。
可是,对于一心想借助于发展北大西洋集团核军备而使自己染指核武器的西德,肯尼迪撤换了诺斯塔德,却无异是给了它不小的打击。
作为战败国的西德,由于受国际条约的限制,不能像法国那样公然要求独立的核军备力量,而只能利用它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地位,迂回曲折地达到拥有核武器的目的。长期以来,西德一面积极向北大西洋集团提供兵力,加强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竭力鼓吹应当用核武器装备北大西洋集团的军队。西德的这种主张得到作为北大西洋集团统帅的诺斯塔德将军的热心支持。他曾一再主张美国多向北大西洋集团的部队提供战术原子武器,并在西欧国家中多建立中程导弹基地,把北大西洋集团变成为“第四核力量”。这种主张显然都是十分符合波恩军事冒险家的心意的。但是,就在这当儿,看出了核武器在西欧的扩散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有很大危险的华盛顿的新军事首脑们不但撤换了诺斯塔德,而且还对“大西洋战略方针”作了新的补充。他们先提出了西欧用常规部队就足以取胜的论据,并提出了一套北大西洋集团对付“侵略”的“四阶梯”战略计划。其内容是:一、北大西洋集团应首先使用强大的常规部队作战。二、到一定阶段再使用战术核武器。三、如果到时仍不能取胜,就用核战略武器毁掉对方的军事目标。四、最后,用热核武器轰击敌人的一切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
不用说,这套战略原则,就是强使北大西洋集团国家不要发展核武器,而接受美国的核“保护”,并多提供兵员。由于英国早已进入了 “核俱乐部”,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在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受华盛顿当局这一新决定影响最大的就是西德了。
随着诺斯塔德的“辞职照准”,美国政府还向西德提出了要它把为北大西洋集团提供的军队数字,从目前的不到五十万人增加到七十五万人。波恩政府对扩充西德兵力,目前的确有一定困难,但是它对此并不是完全没有兴趣。这从它过去一贯热心于为北大西洋集团提供尽可能多的兵员就可以证明。可是,这次西德对美国要求增加兵员的表示却一反过去的态度,而同它发生了战后在军事政策上的第一次公开分裂。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从7月28日起连续发表了指责美国战略思想的谈话。为了将美国的军,在8月3日对《法兰克福汇报》军事记者的谈话中,他甚至把美国要求西德提供七十五万名士兵的要求说成是“以幻想为根据的计划”。站在西德这一边的不但有竭力反对肯尼迪的核政策的戴高乐,而且还有一向依赖美国但不愿向北大西洋集团提供更多兵员的英国。
由于华盛顿当局在这场争辩中地位越来越孤立,美国新上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不得不发表声明说:美国主张使用常规武器并不意味着不应使用战术核武器,就像警察使用警棍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使用手枪一样。可是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消释西欧盟国的疑虑和不满。
美国和它的西欧伙伴之间的争吵,目前已转化为对北大西洋核战略方针的激烈争论。这个争论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问题上:第一,西欧的常规部队究竟应当扩大到什么程度;第二,在全面核战争爆发前这些常规部队是否使用和何时使用战术核武器;第三,由谁来控制北大西洋集团的核武器库。由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牵涉各国在控制核武器上的不同利益,北大西洋集团内部呈现了一片意见纷纭。最难解决的当然还是最后一个问题。肯尼迪政府坚决反对共同控制核武器,认为这是要北大西洋集团的十五个国家的“十五个指头同时扳扳机”,事实上行不通。但其他国家则坚决反对由美国的“一个指头”控制一切。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曾建议肯尼迪“进行一次外交冒险”:“同戴高乐总统、麦克米伦首相和阿登纳总理举行‘西方首脑会议’……坦率地讨论和探讨联盟的整个前途以及它的各种冲突和困难”,以便“在目前裂痕尚未进一步扩大和大家仍旧是朋友的时候”作好补救工作。可是,到现在为止,这样的谈判,还看不见影子;相反地,美国和西欧盟国之间,特别是和法国、西德之间的勾心斗角,正在方兴未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