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面临难题的英联邦总理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13
第4版()
专栏:

面临难题的英联邦总理会议 梗冠
9月10日,英联邦总理会议在伦敦的马耳巴娄大厦开始举行,讨论英国参加共同市场问题。
会议举行前夕,伦敦方面曾盛传,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总理在会上将正式要求英国庄严地保证,在英联邦国家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证以前不参加欧洲共同市场。印度总理尼赫鲁已经暗示将予以支持。同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会前同英联邦国家的领导人频繁地举行了“一系列单独秘密会议”,以便争取他们支持英国参加共同市场。这样,英联邦会议还没有开始,在参加共同市场问题上,英国同英联邦成员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就已显露出来。
英国这次召集英联邦总理会议,是在一种十分困难而尴尬的局面下进行的。大家知道,英国参加共同市场并遵守它的对外采取统一关税的规定,必然会损害它同英联邦国家的特殊贸易关系。因此英国要英联邦国家同意英国加入共同市场,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可是面对着西欧强大的经济集团——共同市场的崛起,英国如果长期不参加进去,就会使自己孤立于西欧之外,对自己极为不利。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所采取的政策就是,力争进入共同市场,但同时又要尽可能保持它同英联邦的传统关系。但是,英国的这种既要鱼又要熊掌的政策,不能不使它陷入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中。结果是,它既受到共同市场国家的排斥,又得不到英联邦国家的同情。这次英联邦总理会议所以矛盾重重,困难重重,原因就在这里。
按照英国统治当局的计划,英国原准备于今年7月底同西欧六国就加入共同市场的基本条件达成协议,然后将这个协议提交这次英联邦总理会议讨论,最后于1963年初正式加入共同市场。可是这个如意算盘却因受法国在农业问题上的留难而使英国同西欧六国的谈判陷于僵局。英国既然在这次会上拿不出一项已得到西欧六国“批准”的协议,这就会使英联邦总理会议上,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为首的反对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国家的呼声更为加强。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反对最强烈,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今年5月底,当英国同共同市场国家就英国在1970年以前逐步取消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工业品进口特惠优待达成初步协议以后,它们对英国就进行了十分猛烈的攻击,认为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发展”。接着,在英国又对共同市场国家让步,同意了分阶段取消对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的棉织品联邦优惠待遇之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发言人,也对英国无视英联邦利益的行动作了尖锐的指责。但是,最使这些英联邦国家担心的,还是它们对英国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会因英国加入共同市场而受到损害。因为这里才是它们最大利益的真正所在。如果英国在这个问题上也忽视它们的利益,那就会为英联邦的团结招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英国在这方面不得不同六国进行最艰巨的谈判。可是,直到目前为止,六国除了答应在共同市场的“过渡时期”(即1970年以前)给予英联邦国家的农业出口商人以“合理机会”,并愿同这些国家随时讨论农产品价格和贸易问题以外,仍然力逼英国逐步取消对英联邦国家农产品的入口优惠制。不但这样,法国甚至还要英国在1970年以后把它从征收农产品进口税所得的全部收入都拨归共同市场的农业基金使用,也就是说,用来补贴和发展西欧大陆(主要是法国)的农业。在英联邦国家不满的目光的注视下,这显然是英国所不敢也不能接受的。
英国政府在会上竭力为它参加共同市场的行动辩护,强调英国的利益也就是英联邦的利益,并硬说英联邦国家利益不但不会因英国加入共同市场而有所损害,反而会有好处。理由不外是:在英国参加下扩大了的共同市场,将更加繁荣,因此英联邦国家对西欧的输出量将不会减少而是会增加。英国也许将会大谈特谈它在同共同市场国家谈判中为英联邦国家争得的一些次要和还未肯定的“利益”,譬如共同市场国家已同意对英联邦的茶叶进口完全免税,同意在农产品贸易上努力同英联邦国家缔结各种国际商品协定,同意对新西兰过分依赖英国市场的特殊情况“给予照顾”,同意使英国的属地成为共同市场的联系国,同意英国以缓慢的步伐取消帝国特惠制,等等。
但是,无论英国领导人说得多么动听,一个基本事实却是无法隐讳的。这就是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之日,也就是英联邦的经济纽带“帝国特惠制”瓦解的开始。英国要避免这一趋势,肯定是办不到的。难怪出席会议的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要把这次会议称为英联邦的“历史的分水岭”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