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中秋节的礼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13
第6版()
专栏:

中秋节的礼物 佘树森
在这明洁宁静的月光下,我给你们讲一个中秋节的故事。
那是1947年,中秋节的头天晚上,起了风雨。华北沟漕村根据地小学里,孩子们刚刚入睡。衷老师站在学生宿舍窗前,手里捏着一封电报,昏暗的灯光洒在她斑白的鬓发上。她的心像窗外的风雨一样翻腾着:白天,前线的首长们派人给自己的孩子送来了中秋节的礼物,当然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有的在一只小口袋里装上几颗红枣、两枚毛栗;有的在红纸封里包进两块自制的枣泥和荞麦面月饼;还有红线缠的五角星,弹壳做的小口笛……然而谁能掂量得起这深重的情意呢!可是,又有谁能想到噩耗会同这些礼物一起到来呢?这就是她手中捏着的电报,它带来了李政委——她过去的老首长、李建军的爸爸牺牲的消息。当初离开部队来办学校的时候,政委紧握住她的手说:“衷琳同志,党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任务交给了你。等我们把反动派消灭之后,党将要从你手里领取一批新中国的建设者!”她清晰地记得李政委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她时的那信任和感激的目光,当时八岁的建军还哭闹着不愿离开爸爸,可是政委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按在她的怀里,一挥手便纵马而去了。她搂住建军,久久凝望那马蹄带起的黄尘。许久以来,她为孩子们日夜操劳,他们的进步成长,给她带来幸福和欣慰。然而却有一点使她苦恼焦急而又深深负疚,就是那个小建军。孩子贪玩倔强,不知努力念书,好和别人闹架,每天早晨起床总得老师亲自去拉。不知对他进行了多少次的严厉批评,可总不见效。她也曾几次想给政委写信,但是又怕让他过于分心,所以还是没写。现在,她感到肩上空前的沉重,她担着死者的希望,也担着对死者负疚的感情。窗外依旧风雨交加,几株向日葵发出沙沙的响声。她回过身,望着那一排睡梦中的孩子:他们多么像风雨中成长的向日葵啊!
第二天,就是中秋节。早晨,起床号一响,孩子们都跑到南山坡集合砍柴去了。衷老师照例到宿舍去叫建军,果然,只见他还在搂着被子酣睡。她轻轻把他推醒。他睁眼一看是老师,便“忽隆”起来,披上衣服就往外跑。“建军!”他听到呼唤,停在门口,回头望一下老师,啊,他心里好生奇怪:今天老师为什么不像往日那样严厉呢?她的脸,格外的慈祥,刚刚的呼唤又是那么温和!衷老师走到他身边,把敞开的扣子一个一个地替他扣好,拉着他的小手向南山坡走去。
劳动以后,孩子们坐在向阳的山坡上,打开书本。老师走到前面,可是她没有翻书,她静了片刻,开始说道:
“孩子们,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大家管它叫团圆节的日子。谁都希望有一个团团圆圆的家,可是反动派夺去了我们许多人的幸福。我来跟你们说说我自己的事吧。过去你们还不了解我的情况吧?我老家在安徽,三辈人都给地主当长工,爷爷被逼死。新四军来了,父亲参加了农会,同受苦人一起闹革命。后来万恶的反动派打回来了,就将我们全家绑去杀害。多亏一位叔叔冒着生命危险把我救了出来,我加入了新四军。我的奶奶、父亲、母亲都牺牲了。孩子们,你们说我是孤独的吗?”
“不是!”坐在最前面的建军应声答道。
她把目光转向建军,又问:“你说为什么呢?”
建军想了一会,回答道:“因为有我们同你在一起!”
“对,建军。”
她转向大家说:“我和你们在一块,我就不是孤独的。在革命大家庭中,你们就是我的小弟弟小妹妹,老首长就是我的父母。孩子们,革命就要流血牺牲,也许此时就在我们讲话的时候,前线上又有一些同志付出了生命。现在,”她停住了,她觉得下面的字句是那么沉重,她鼓了鼓勇气,艰难而吃力地说下去:“我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
孩子们登时严肃起来,她走近建军,抚摸着他的头:“我们亲爱的李伯伯,在前线光荣牺牲了!”
建军先是一怔,霎时便扑到老师怀里呜咽起来。孩子们一个个站起来,噙满泪水。
晚上,一轮圆月从东山升起。孩子们在月光下围坐成一个圆圈。中央摆着一张大方桌,桌上堆满了爸爸妈妈从前线送来的礼物。月光会开始了,老师把礼物分到各人手里。最后,桌子正当中剩下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礼物。只听老师喊道:“建军,这份礼物是你的!”“我的?!”他有些惶惑。“是啊,这是你的哥哥姐姐们分给你的!”他完全明白了,可是他觉得自己不能要这么多啊!他说:“老师,这太多了!”老师说:“可是你想不收哪一位哥哥和姐姐的呢?”这时,孩子们都会心地、欣慰地笑了。
晚会后,老师建议每人给爸爸妈妈写封感谢信,祝他们节日愉快,多打胜仗。孩子们都回去写信去了。建军走到老师面前说:“我也想写一封信,给革命家庭的伯伯和妈妈……。”老师给他拿出纸和笔。他趴在这露天的方桌上,美丽的情感凝和着美丽的月光,在他洁白的信纸上流泻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