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在劫难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16
第4版()
专栏:

在劫难逃 何卓
这几天,华盛顿的日子,难过得很。U—2事件把它推上了世界舆论法庭的被告席上;古巴人民的英雄气概,压得它喘不过气来。
正在美国处于这个难堪的时刻,英国《每日简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大大教训了它的盟主美国一顿,嘲笑了美国在古巴的“失策”。当然,文章的作者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是站在敌视古巴的立场上的,对古巴的当前局势进行了歪曲和诽谤。但是,从文章对美国的反唇相讥中,可以看到新老殖民主义的关系和它们所处的共同境遇。
文章指出,美国侵略古巴的勾当,正在使自己陷入深刻的灾难中。这个灾难,甚至可以看作是“西方战后以来最大的灾难——较之苏伊士事件还要严重”。根据是,古巴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现在,对美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务使拉丁美洲不再出现古巴那样的国家”。看来,作者多少了解到,英国当年侵略埃及的失败,证明了即是使用武力,也保持不了殖民统治;现在,美帝国主义企图以扼杀古巴来阻遏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浪,也是痴心妄想。
《每日简报》认为美国新殖民主义面临的这个局面的严重性,远远超乎英国老殖民主义在苏伊士事件中面临的局面,并且给整个西方殖民主义的前景投下了沉重的阴影,这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可是,文章作者的用意,主要不在于指出这一事实,而是为了打击美国新殖民主义咄咄逼人的气焰,从而替英国穷途末路的殖民政策争回一口气。
作者抱怨美国“无休止地斥责它的欧洲盟国的比较成功的殖民政策”,并毫不客气地要肯尼迪“保证”做到“停止对英国处理殖民地的办法作无知的、恶意的批评。”其实,英国最难于容忍的,是美国到处排挤和夺取老殖民主义的地盘,苏伊士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公开实行的“填补真空”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和在刚果争夺加丹加的两次火并,都是突出的例证。
然而,如果《每日简报》真的认为新殖民主义倒霉的时候,就应该是老殖民主义重温旧梦的时候,那就是自我陶醉。新老殖民主义是同根生而必同根死。腐朽没落的老殖民主义的末日,是无法挽回的;外强中干的美国新殖民主义,也已是日子不长了。美帝国主义越是凶恶,越是狡猾,就必然会有越坚强越剧烈的火山爆发,把它淹没。革命的古巴,就给这一历史性的变化过程,划上了一道鲜明的分界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