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17
第2版()
专栏:

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 本报记者 郭龙春 林瑞芳
在阳江采访十天,看到市场上物资相当丰富,小商品尤其齐全,数量也足。但是有的商品似乎销路不畅。例如,大街上、集市上,许多店铺、摊贩,整整齐齐摆着的大大小小的铁钉,却没有人过问。
据县城——江城镇手工业合作社系统统计,现在库存铁钉二万四千一百零七斤。全县生产单位库存和在商业流转环节的铁钉,据估算约有七八万斤。
农具、五金工具、文化用品等,有的销路也不大好。
产品销路不畅,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工业生产的增长,妨碍了资金的周转。
今年年初,铁钉等还供应不足,为什么现在就卖不掉了呢?
阳江县手工业发达,历来是广东省的一个著名手工业产区,工人多,生产能力大。去年以来,县领导机关加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领导,手工业局在职工中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大力组织原料材料供应,使手工业品的品种、数量迅速增长。这样,一方面及时满足了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一些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某些产品当县内市场供应达到饱和点以后,便出现了销路不畅的现象。粗略望去,情况就是如此。
但是仔细分析起来,问题并不这么简单。阳江县有关领导部门通过对产品销路不畅的分析研究,还抓住了当前手工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铁钉为什么销路不畅?先从生产方面来看。阳江县原来在江城镇和三个渔港区各有一个铁钉生产合作社,生产能力本已不小,仅江城镇的铁钉社就可年产十一万斤左右。可是,棉胎社、针织社等看到市场上因为造船等需要,铁钉供不应求,便也来打制铁钉,结果产量大增,很快超过了需要。再从销售方面看,阳江县的铁钉,过去有70%左右外销阳春、湛江、台山、海南等地;可是前一阶段,同外地的供销渠道不畅。最近,同台山县恢复了联系,发现台山已能制造铁钉,而且价格比阳江的低。虽然台山还需要一些铁钉,但是按现行价格也不能外销。
农具当中,有一些像水车、风柜(扬稻谷用)、箩筐、谷围等,因为原料材料的限制,数量还不足;但是,有一部分已经积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少数农具质量差。例如,三山公社的农具厂,打的?头(主要用于水田翻泥的农具)一只重七斤,而一般只重三斤半到四斤。这么重的家伙,农民自然不愿意要。二是有的农具规格不对路。小农具的地区性很大。犁头有的要圆底的,有的要平底的;铁耙,有的要十来个齿的,有的要二十几个齿的……。一些规格不合当地习惯的农具,便不易销售。三是成本高。成本高不但影响在县内销售,一些过去曾经外销的产品,如渔民帽等,销路也受到限制。
根据这些情况,阳江县有关部门正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加强统筹平衡工作。手工业的特点是生产简单,机动灵活,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但是,手工业企业看到市场上某项产品缺货,就突击生产,甚至跨行业经营,结果就容易造成产销不对路,像铁钉生产那样。这就要求有关领导部门切实加强对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根据全面的市场情况,统一安排生产,进行平衡调度。当某些产品供应不足时,往往是“以产定销”;在正常情况下,则应该是“以销定产”。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常年生产的依据;在组织必要的突击性生产以满足市场急需的时候,也要密切注意各种产品供求饱和的信号,及时调整生产。这里重要的是:工业商业等部门要共同协作,建立起一套掌握和研究市场情况的制度和办法。阳江县手工业局的同志们还谈到,在逐步摸清市场需要和原料来源的基础上,要调整、落实各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尽量避免跨行业生产。在某些商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跨行业生产对满足市场迫切需要有一定好处。但是,跨行业生产往往质量差,成本高,而且当产品数量过多时,就会影响专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在产品不足时,跨行业生产也要有所控制,并且要适可而止。关于产品对路的问题,也需要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通过加强调查研究来解决。
改善经营管理。前一阶段,一部分手工业企业只考虑市场需要,重视产品数量,对质量、成本注意不够。那时候,群众买比较缺的东西,确实也要求不严格。现在,许多产品供求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人们买起来就要挑挑选选了,不合群众心意的销路就不好。价廉物美成了手工业部门主要的奋斗目标。阳江县目前正组织各手工业企业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来改善经营管理。在提高质量方面,除加强思想教育外,主要是健全质量检验等制度,改进工资奖励办法,既考核产量,又按质付酬。同时尽量设法保证原料质量。目前许多手工业品价格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企业本身,首先要搞好经营管理。阳江县手工业部门,主要是实行定产量质量,定经营管理费,定原料材料消耗,定工资单价,定利润,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减少开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措施开始贯彻以后,全县已有四百八十二种手工业品降低了价格,平均降低25%,有的降低50%。县领导机关为了支援农业生产,还决定将十八种主要农具降价出售,亏损由县里其他经营收入弥补。这些措施对打开产品销路已经起了作用。例如,上洋供销社原来存着两千多只箩筐,降价后已很快销完。
疏通产供销渠道。阳江县手工业历来有不少产品外销。除漆器、小刀等畅销各地和出口外,五金、竹木等制品,过去也有许多销往省内广大地区。这个县需要的杉木、竹子、桐油等原料材料,很大一部分也靠外县供应。前一阶段,这种传统供销渠道不畅,阳江县有关部门也多是考虑本县市场需要,对外销问题注意不够。现在,许多产品已基本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有的还出现了积压现象,疏通同外地供销渠道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像漆器、不锈钢小刀等名牌产品,产供销关系是正常的。问题是像铁钉等那些质量也比较好,但原来只是邻近地区间调济余缺的产品,如何恢复和建立正常的产供销联系?过去,有关地区根据各自的需求,通过书信往还,人员来往,签协议,订合同,维持着这种联系。这几年,随着工业的发展,供销情况有了不小的变化。例如,台山县已能生产铁钉,需要阳江供应的,就不像过去那么多了。又如,阳江的木屐,过去行销广州、江门、中山等地;现在,广州等地生产出了橡胶拖鞋、塑料拖鞋,木屐的供求关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要建立起地区间正常的产供销关系,需要首先互通情况,彼此了解需求,然后本着互助协作的精神,建立经常的以至固定的联系。建立起这种联系,有了地区间的统筹平衡,才真正能避免生产的盲目性。阳江县手工业部门准备在最近携带产品样本,访问传统供销地区,摆情况,通声气,为建立正常产供销关系打基础。他们也希望省有关领导部门做些调查研究、统筹安排、穿针引线等工作,帮助疏渠导流。
阳江县铁钉等产品一时卖不出去这个问题,反映着手工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有些手工业产品供不应求,可以搞一些突击性的生产,可以只考虑当地市场的需要;现在,不少产品当地市场供求已达饱和,就需要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同外地建立正常的产供销关系。阳江县手工业局的同志们说,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便于组织新的生产高潮,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也就能出现新的生产高潮。目前,阳江县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虽还不完善,但是他们考虑的问题却是可以给人以启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