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汉僮瑶苗仫佬和毛难族人民亲密团结发展生产 都安由缺粮县跃为余粮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22
第2版()
专栏:

汉僮瑶苗仫佬和毛难族人民亲密团结发展生产
都安由缺粮县跃为余粮县
这个自治县的干部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他们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发展了农业生产,四年来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食达八千九百多万斤。全县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新华社南宁21日电 历史上被称为“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由于各族人民的亲密团结和辛勤劳动,已由缺粮县变为余粮县。记者最近访问这个县的时候,中共县委第一书记着重指出,自治县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和各族人民亲密团结、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在1955年年底建立的,全县聚居着汉、僮、瑶、苗、仫佬、毛难六个民族。六年多来,培养出僮、瑶、苗、仫佬、毛难等少数民族干部二千九百四十二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88.5%。在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委员会的三十四个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僮族占十八名,瑶族占八名。自治县人民委员会的二十九名委员中,僮族有十一名,瑶族有十三名,苗族和仫佬族二名。全县二十三个区的区委正副书记和正副区长,少数民族干部占95%。
这些干部,有的在解放前就曾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大部分是解放后在各种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他们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联系。瑶族副县长韦文聪在解放前打游击时,跌坏了腰,走路不方便。当他翻山越岭到瑶族地区工作时,群众知道他来了,大伙儿都围过来问长问短。僮族县委书记韦瑞林的家乡,常常有僮族社员乘赶墟走亲戚之便来探望他。人们在这位书记面前,有什么要求就提,看到什么缺点就批评,毫不畏怯。今年4月间,正当春耕大忙,城厢区桑里公社社员的生活有困难,韦瑞林听到社员向他反映这个情况以后,立即通知区委派人前往了解,及时帮助群众安排好生活。
这个县的少数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地区的情况,能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特点,贯彻执行党的政策。都安境内石山重叠,地少水缺。过去全县有一半农户经常感到吃水不足,只要十天半月不下雨,就要翻山越岭到大河边挑水吃,祖祖辈辈为了吃水,不知花费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全县五十六万亩山地,因石山陡峭,雨水冲刷,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就有三十多万亩,有些田耕种三五年就不能再种了。少数民族干部对当地自然条件了解得清楚,对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体会得深刻。自治县成立时,瑶族县长蓝昌法等本地少数民族干部就向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提出建议: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首先解决人畜饮水和水土保持两大问题。县委和县人委讨论以后,作出了决议。从1956年起,全县发动群众,集中力量进行水土保持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基本建设。现在石山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梯地重叠,水井水塘遍弄场。在梯地上耕作的姑娘唱道:“梯地弯弯闪银光,好似白银绕山岗,犁地姑娘云中走,如同织女追牛郎”。
大批熟悉当地情况,能贯彻党的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和各族干部之间的亲密团结,促使各项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自治县成立时,还是个缺粮县。1958年粮食已能自给。1959年以来,虽然连年遭受自然灾害,但粮食平均年产量仍比1956年增产13.7%。最近四年里,共为国家提供了八千九百多万斤商品粮。自治县的文教卫生事业也发展较快,现在全县中学生比自治县成立那年增加了二点七倍,小学生增加了42%,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五倍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