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集体经济改善生产条件 生产发展壮大集体力量 江心公社赢得第五个好年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22
第2版()
专栏:

集体经济改善生产条件 生产发展壮大集体力量
江心公社赢得第五个好年景
这个公社发挥集体经营的优越性,连续四年增产。去年全公社粮、油、棉的产量,分别比1957年增加30%左右;今年夏收作物又比去年增产两成多,秋熟作物也生长得旺盛
新华社南京21日电 公社化以来连年增产的江苏省丹徒县江心人民公社,今年在取得夏季增收以后,现在全社的棉花、大豆和玉米等秋熟作物生长旺盛,社员们喜悦地说:又是一个好年景。
江心公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沙洲上,公社化以前经常遭受洪水灾害,人力、畜力、农具都不足,生产水平很低。公社成立后,他们依靠集体经济力量,逐步改善生产条件,连续四年获得增产。拿1961年和1957年相比,全社粮食总产量增加29.3%,油料增加30%,棉花增加33%。今年夏收作物的总产量,又在去年增产的基础上增加两成多。
生产的发展,逐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力量。全社四年来,用于修添农具、购置农业机械和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共有五十多万元。他们在合作化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增修了排灌渠道和蓄水库,建成了一座拥有六百六十多马力的机械排水站;同时增添了耕牛和农具,现有耕牛头数比公社化以前增加了33%。公社成立时全社只有两辆大车,现在每个生产队都有二、三辆大车;另外还购置了一部分大型和中型的农业机械,使各生产队的耕作和运输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劳动效率和作业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这个公社虽然使用拖拉机耕地,但每个生产队还很重视耕牛,平均每队繁殖了两头耕牛,各队集体所有的车、船、犁等旧式农具也增加很多,社员个人所有的锄、锹、镰等小农具,也从1957年的平均每个劳动力七件,增加到现在的十三件。
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改变了江心公社的生产面貌。解放前,这里被水分割为大小二十一个圩,四周没有江堤,江水自由进出,生产没有保障。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国家的支持下,筑起了围江大堤,把支离破碎的小圩并成了一个江洲,初步摆脱了江潮的威胁。但是内涝仍很严重,大雨大淹,小雨小淹,当地农民一年当中有大半年忙于修坝拓沟、防汛排涝。当时还由于牛力少、工具不足,一年只种一季夏熟作物,还是浅耕粗作,每亩平均产量仅有一百斤左右。公社成立后,增修了排灌渠道、蓄水库,建成了机械排水站,改变了下雨必受灾的局面,开始连季耕种,并且改变了过去农忙季节由于农活多、人手少、牛力缺,安排农活顾此失彼的现象。今年,虽然夏熟作物收获面积比往年大,可是各生产队的畜力多,加上拖拉机的支援,不但及时收割了麦子,同时还适时进行了夏季翻耕、播种,秋熟作物的田间管理也很细致。在7月初到8月中旬,江心公社所在地区还连续降雨四百多毫米,对全社的农作物造成很大的威胁。过去,在雨水平常的年头,这里也要有三四千亩低洼农田积水,遇到今年这样的集中降雨情况,全洲就要受淹。今年由于机械排灌站发挥了威力,全社没有一块农田受涝受淹。在降雨期间,各生产队都集中劳动力加强秋田管理,因此雨水虽多,却没有发生草荒,棉田普遍锄草三遍,还追了一次肥。
(附图片)
右一:山东省安丘县拖拉机站积极帮助生产队秋种,保证适时播种小麦。这是一号机事在帮助慈山公社小河崖大队第二生产队秋耕
陈会信 萧景德摄
右二:河南省南阳市雷庄公社大寨大队中寨生产队的社员,在收割后的早秋地里,边摊粪边耕地,为播种麦子作好准备 周彦昌摄
(南阳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