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从英联邦总理会议看英联邦的瓦解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07
第4版()
专栏:

从英联邦总理会议看英联邦的瓦解趋势
王昌运
以讨论英国参加共同市场问题为主题的英联邦总理会议结束之后,最近英国政府代表希思,又将去布鲁塞尔为英国加入共同市场进行第二回合的艰苦搏斗了。英国统治集团曾经期望在布鲁塞尔谈判前举行英联邦总理会议会减少英国在参加共同市场问题上的阻力,加强英国同六国谈判中的地位。但是事实与愿望相反,英联邦总理会议进一步暴露了英联邦内部的重重矛盾,加深了联邦内部的瓦解趋势。
在为期十天的联邦总理会议中,英国参加共同市场问题引起了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联邦国家,特别是对英国出口大宗小麦、肉类和乳制品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对英国输出棉麻纺织品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它们对英国同共同市场集团通过谈判达成的有关安排表示强烈的不满。它们认为,业已达成的这些安排,严重地影响它们向英国的出口,英国正在以牺牲其它联邦国家的利益来换取进入共同市场。它们要求只有在英国和共同市场国家之间达成了完全的协议以后,它们才能对这一问题作出最后的判断。
另一方面,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加纳、尼日利亚和坦噶尼喀,对于英国同六国商定把它们作为共同市场的“海外联系国”竭力表示反对。它们指出,同具有浓厚政治性的共同市场集团的“联系”,是损害它们的政治利益的,并且将使非洲国家成为倾销西欧工业品和提供廉价原料的市场。
麦克米伦在这次会议上一再强调,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并不等于英国将放弃联邦,切断同联邦的联系。但是,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英国的行动将无可避免地给联邦带来变化。他说,英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联邦的力量来影响国际均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三百年来执行的政策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形势了。麦克米伦的这种无可奈何的哀叹,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英联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开始没落和瓦解、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产生的。为了继续维护英国统治阶级在旧殖民地的利益,英国要求独立后的国家参加英联邦。英国统治阶级这样做也是企图凭借英联邦的力量来影响国际事务,增强英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历史的发展表明,随着帝国主义力量的衰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英国统治集团要控制联邦国家的企图是越来越困难了。英帝国同独立国家的矛盾不断增加。
英国和其它联邦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是帝国特惠制。1932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英国同其它联邦成员间的贸易大大下降,英国为了保住其经济地位,就同其它联邦国家签订了一项全面的帝国特惠制协定。特惠制的实质就是通过征收低额关税的办法彼此提供互惠,来保护英国和其它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在帝国特惠制协定签订以前,英国对英帝国成员的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享受低关税优惠的,英国对于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粮食和原料也给予优惠。帝国特惠制签订以后英国同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额的55%—60%享受特惠税率,这些特惠减征的数额平均大约为商品价值的20%。
帝国特惠制在增加英国同其它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英国对这些国家的输出从二十年代末的43%增加到三十年代末的50%。在同一时期,英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也从30%增加到40%。帝国特惠制便利了英国向其它联邦国家倾销工业品和输入大量的廉价原料。特惠制束缚了大多数联邦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甚至使有些国家,如新西兰,完全按照英国市场的需要来安排其整个农产品的生产。现在新西兰整个出口贸易的53%,澳大利亚的24%,加拿大的17%,印度的28%,尼日利亚的48%,加纳的24%都是依赖于英国市场的。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力量更加衰落,无力成为整个英联邦的供应主,许多英联邦国家同非联邦国家发展了双边贸易协定。同时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少国家也在英联邦外发展了多边的贸易关系,帝国特惠制受到了削弱。在1960年的出口贸易中,英国从特惠制得到的好处仅八千万英镑。
英联邦虽然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是也一直是美国觊觎已久的肥肉。长期来美国更是千方百计在伺机渗入英联邦,因此它从一开始就反对帝国特惠制。早在三十年代,帝国特惠制就成为英美矛盾中一个冲突的焦点。战后以来,美国更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来限制特惠制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且竭力要求削减特惠商品的品种和特惠总额。自从英国提出申请加入共同市场以后,美国的压力更是大大加重,它公然提出取消联邦优惠制,以求便利美国的经济渗透和进一步削弱英国的国际影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就说,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以后,英联邦的重要性就要受到进一步的削弱,直至最后的消失。
为了打进英联邦,争夺英国势力范围,美国和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共同市场国家一直在英联邦国家中排挤英国的贸易。目前,美国和共同市场国家对联邦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英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速度。根据英国财政部今年9月出版的《工业公报》的材料,六个主要英联邦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的对外贸易,在1949—1950年到1961年这段期间,从英国的进口只增加了42.4%(从五亿七千多万英镑增加到八亿一千八百多万英镑),但是它们从美国的进口却增加了138%,(从七亿五千六百万英镑增加到十八亿英镑),从共同市场的进口增加了333%,(从九千六百九十万英镑增加到四亿一千九百万英镑)。英国杂志《新联邦》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美国从来没有对英联邦国家表现出像现在这样巨大的兴趣。
不仅如此,在资本输出方面,美国资本正以迅速增长的规模流入英联邦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在整个英镑区联邦国家(加拿大除外)的投资,只有一亿英镑,而英国则有二十二亿英镑。而战后在这些国家的外国投资中,只有60%来自英国,20%却是美国的投资。这说明,英国在这些地区的投资虽然在绝对数字上仍占优势,但是美国资本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了英国。在加拿大,1926年,美国的投资就已经超过了英国。近年来美国在加拿大的资本已从1948年的二十亿二千万英镑增加到1960年的五十八亿六千一百万英镑。大约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加拿大的工业,是操纵在美国资本家手中。现在美国进攻的矛头正转向澳大利亚。在1947—1948年到1959—1960年期间,美国(其中包括少数加拿大资本)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已占全部外国投资的35%;美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相当于英国的一半。目前,有二百三十家美国公司在澳大利亚有它们的分支机构,有九百家澳大利亚公司同美国发生业务联系。
此外,美国还通过“援助”方式大力渗入印度和非洲的英联邦国家。最近三四年间,印度从美国以及为美国所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所得到的“援助”,竟达四十亿美元之多。美国资本还力图打入尼日利亚和中非的罗得西亚、尼亚萨兰。
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不可避免地会使英联邦进一步趋于解体。就在英联邦总理会议上,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就说,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将迫使加拿大进一步走上“美国的轨道”。在会议期间和会后,许多联邦国家的总统和总理们纷纷飞往巴黎、波恩、华盛顿访问。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印度总理尼赫鲁和新西兰总理霍利约克分别同法国总统戴高乐进行会谈,探讨单独加强同共同市场贸易的可能性。阿尤布汗还向戴高乐提议召开联邦国家和共同市场六国的首脑会议,来加强联邦国家和共同市场的关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威廉姆斯,在离开伦敦机场时甚至表示,他要去布鲁塞尔通知共同市场当局,不管英国进入共同市场与否,假如条件是满意的话,他的政府愿意成为共同市场的“联系国”。他还将同共同市场国家政府商谈,鼓励它们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去投资。所有这一切表明英联邦内部的离心倾向多么严重。这对于希思去布鲁塞尔谈判是一个不吉之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