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多写一些理论通俗化的读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11
第5版()
专栏:

多写一些理论通俗化的读物
沙英
在我们国家中,有千千万万的人,包括一般基层干部、在学校中受教育不多的青年人、先进的工人和农民等等,他们迫切地要求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一般理论书籍不能很好地消化。因此,为他们生产一些精神食粮,多出一些理论通俗化的读物,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在各种报刊上登载了一些比较通俗的宣传论文、思想杂谈、问题解答,各种出版社也出版了许多通俗化的理论读物,各地还设有各种通俗讲座、函授学校、业余学校等等,这是受到读者欢迎的,对他们的自学帮助很大。但是,这还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们的要求,就以出版的通俗化的小册子来说,不论是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都还是很不够的。我们现在很需要出版一些比较完整的、质量较高的、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社会主义、党的建设以及解释党的政策的等等方面的通俗读物。我记得在抗日战争初期,像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曾经广泛流行,在当时,确实对一般初学理论的人,起了一定的向导作用。回忆起来,大家对这些书籍的印象比较深刻。现在,广大读者还是很需要这一类书籍的,甚至需要的更多一些,更好一些。
现在,有些理论家和理论工作者很重视这个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只是由于时间和工作条件的限制,不能写出很多这样的作品。但是,有的同志感到写理论通俗化的作品很不容易,既要深入浅出,又要生动活泼,恐怕花的力气大,收的效果少,“吃力不讨好”,因此望而却步。有的同志似乎有点看不起这种工作,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根本不愿意写这种东西,甚至觉得搞这种东西“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由此看来,为了开展这一工作,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理论通俗化的工作有没有意义呢?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千万万的读者如饥如渴地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通俗化的读物。仅从这一点来说,理论通俗化的工作就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
经典作家们非常重视理论通俗化的工作。他们认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常地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传播,不论是口头的还是文字的,都具有重大意义。1897年8月,列宁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写信给阿克雪里罗德说:“我最大的希望和幻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够给工人写作。”列宁曾经为工农写了《对工厂工人罚款法的解释》、《新工厂法》、《论工业法庭》、《谈谈罢工》、《给农村贫民》……等通俗小册子。同时,列宁不仅一有机会就积极地写通俗读物,而且还亲自到工人中间去讲课,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的基本学说。工人巴布石金在回忆列宁的讲课时写道:“我们所听的演讲非常生动而饶有兴趣,我们大家都十分满意这些讲演,我们讲师的智慧,常使我们惊叹佩服。”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同志也极为重视通俗化的工作。例如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这固然是对文艺工作说的,当然也同样适用于理论工作;这是二十年前写的,但是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理论的通俗化不是庸俗化和简单化。首先,它要求准确性。理论通俗化的作品,不能从抽象的议论出发,要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群众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加以具体分析,把问题解释得正确,不能牵强附会,随意歪曲,而且要有逻辑性,有说服性。其次,它要求鲜明性和生动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是非分明,观点鲜明;而且要尽可能多举一些生动的事例,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去解释问题,使人读起来明白易懂,引人入胜,能启发人的思考。列宁有一句名言:“最大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大限度的通俗和简易。”(《关于四月代表会议的报告提纲》)列宁在1901年所写的评论《自由》杂志的未完成的片断中,曾经批评了一些所谓为工人们写作的通俗化的作品,说它们没有美丽的语言,没有民间的譬喻和语汇,没有新鲜的事例,只是反复咀嚼着故意庸俗化的、老一套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他也指出:“通俗的作家是从最简单的和大家熟悉的事实出发,并借助于不复杂的论述或适当选择的例子,而从这些事实中指出最重要的结论,并促使用思想的读者去接触继续发展的问题,这样,他便引导读者趋向深刻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
理论通俗化的工作,不能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种扩大无产阶级思想阵地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是理论思想界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当然,要做好这一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不能粗制滥造。要想写出好的通俗读物,需要有相当高的理论修养和文字技巧,熟悉群众的生活和语言,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为此就要作长时期艰苦的努力。世界上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只有不怕险阻和不辞艰苦的人,才能有光辉的成就。为了使千千万万的读者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我们应当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心血,尽可能拿出好的东西给他们。其实,只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多花力气,总是会有好收获的,所谓“吃力不讨好”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至于谈到普及工作与提高工作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原则: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只有普及工作做好了,广大的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巩固的基础上,才能人才辈出,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产生出许多优秀的理论作品。同时,也只有在提高的指导之下,普及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保证一定的质量。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文学专门家、戏剧专门家、音乐专门家、美术专门家,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群众的小剧团、注意群众的歌唱、注意群众的美术,应当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同时又向他们学习,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专门业务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成为
“空中楼阁”。根据这种精神,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同样也要这样作,对于理论通俗化的问题,对于干部和群众的理论学习问题,要给以应有的注意和关怀,要尽可能地给以帮助和指导。
在理论思想界,大家的工作有分工,有的从事教学工作,有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的从事翻译工作,这完全是必要的、合理的。我们不能要求大家都来写通俗化的读物,而放弃和放松了自己岗位的工作。普及与提高也是一种分工,总是要求有些人着重于提高的方面,有些人着重于普及的方面,谁也不能对大家作千篇一律的要求。但是普及与提高也不能截然分开。从事普及工作的同志们,固然要用主要的精力搞好普及工作,可是为了搞好这一工作,也需要提高,不提高就写不出质量较高的通俗读物,同时提高了也可以写出一点专门性的学术著作。从事提高工作的同志,也不能说绝对不可以做点普及工作,譬如说,在不妨碍他们岗位工作的条件下,写点通俗化的东西,就算是一种副产品吧,也是可能的、需要的。如果就总的方面来说,不论编教科书也好,不论写什么高深的理论著作也好,不论是翻译外国的理论作品也好,都要力求准确一些,精练一些,通俗一些,生动一些,使更多的人都易懂和爱看,“雅俗共赏”,使作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应有的责任心,是一种群众观点,也是一种努力方向。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我们最好的模范。他的著作不仅是最深刻、最正确的,而且也很通俗、生动,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就是他的哲学著作,连具有一般文化政治水平的工农分子也能读懂。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