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19
第4版()
专栏:知识信箱

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王映东编辑同志:
我们看了传记纪录片《梅兰芳》,觉得这部片子拍得好,用的资料不算多,但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通过一些活生生的形象,让观众观赏了梅兰芳这位卓越的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活和他的成长。我们很想知道导演怎样在资料的基础上创造电影形象?怎样运用音乐加强影片效果?怎样选用唱腔的?希望你们能答复一下。
北京 朱叶
从资料到形象
传记纪录片首先要具有文献价值,资料占很重要的地位;生动的事例再多,没有资料就无法表现出来。但是,把死资料变成活电影,还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
简单地把资料拍下来,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事实,但要达到感人的效果,这样就远远不够;一定要在银幕上创造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影片主人翁的感情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在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工作里,如何在资料的基础上创造电影形象呢?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如梅兰芳访美归来不久,“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他举家南迁,到上海又亲身经历了“一二八”事变;这时,他爱国情切,编演爱国主义新戏《抗金兵》,反对不抵抗政策。这些内容,我们是分成三个片断来处理,即香山小休、举家南迁和编演《抗金兵》。
香山小休使用了两张照片和一组风景镜头,顺序如下:香山别墅前的老松——颐和园的黄昏——梅兰芳在院内散步——院内盛开的菊花——全家合照——北海的杨树落叶飞舞。我们试图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配上抒情音乐,以表现他对家乡和祖国的爱恋之情。这时的梅兰芳是久别归来,家乡景物在他眼中会显得分外亲切,祖国山河也显得更加可爱,这种感情是很自然的。
影片随着激昂愤慨的琵琶齐奏推出“日军昨陷沈阳”的消息,急转到第二个片断,举家南迁。这一段首先用了雪山风暴、长城风雪、顶风冒雪的骆驼队和火车疾驰在茫茫雪原等镜头;接着出现窗前沉思照片的银幕合成,把南迁中的梅兰芳和车窗外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车过黄河大桥,再现照片,并进一步用咆哮的黄水和长江的滚滚波涛突出描写他的思潮起伏;然后从黄浦江水摇到阴云密布的上海外滩,结束了这一片断。全版所用资料只有一张照片。
第三个片断从马斯南路外景开始,镜头推进梅花诗屋(用原物布置成当年的样子),接一张在梅花诗屋里沉思的照片;用炉火引出墙上和窗外的火光,配上隐约的枪炮声以烘托出“一二八”的历史气氛;再用沉思照片面部特写迭印出日军暴行和金兵上场;这里插入梁红玉击鼓镜头;最后从开打亮相推出一张剧照。这一片断使用的资料也只有两张照片和一个舞台纪录片镜头,所表现的却有创作环境、时代背景、戏的内容含意和演出实况,把情绪推到了一个高峰。
如果以上都只是简单地拍下资料,效果显然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音乐的使用
我国戏曲的音乐伴奏很巧妙,并不从头到尾都有,有时一段伴奏后的无伴奏,艺术效果比有伴奏更突出,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一段无伴奏之后的伴奏,也往往能更有效地发挥音乐的功能。我们在这部影片中也试着用了这种方法来处理音乐。
例如:访日访美等很长一段画面就没有配音乐,接下去香山小休等三个片断的音乐出现便显得更加有力。访苏的车站欢迎和座谈会等场面也没有配音乐。这和访日访美一样是叙述事实的经过,解说完全可以独力胜任,音乐可有可无。但是,接下去的到列宁格勒等地参观和拜谒列宁墓等镜头,就不仅是叙述经过,而是要表现梅兰芳对苏联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仰慕、苏联人民对他的关怀、以及他对列宁的敬爱心情,这就非用音乐不可了。
纪录片的音乐有时是作为解说的伴奏,只起个陪衬作用,有时也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要作周密的设计。上述举家南迁一段,我们只用了七个字的解说,就是有意要让音乐充分发挥。解放后的新生活和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画面内容观众都比较熟悉,不需要多解释,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就更大了。
一些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事件中拍下来的新闻片镜头,经过构思组接在一起,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便能产生全新的意境。如果一一解说镜头内容,反而影响这种意境的造成。音乐却能把这些原来各不相关的零星镜头,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感情气氛中。
关于选用唱腔
作为一个戏曲艺术家的传记片,让观众有一定的机会欣赏和了解一下他的艺术是必要的。为此,影片选用了梅兰芳的四段唱腔和一些表演身段。四段唱腔在影片中的用法各不相同,但全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既让观众欣赏到唱,又要唱的内容符合影片情节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影片内容,起到电影音乐的作用,而不是孤立的听唱。
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停演,处境很困难。但他对抗战仍然满怀信心,深信有重登舞台之日,经常偷偷排练。很多老朋友谈到他当时紧闭门窗偷排昆曲的情形,非常动人。因此,选用了一段昆曲《思凡》的数罗汉。这段唱和他当时内心的郁闷,以及对胜利的向往,是可以契合的。用画外音的方法配上了一组镜头——梅花诗屋(原来偷唱的地方)紧闭的门窗、室内陈设、墙上的松柏图、穴居面壁的佛像、他本人的塑像靠着关闭的窗子等等。这样处理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人却也在其中——在观众的想像中。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南京当面拒绝蒋介石,不为马歇尔演出。这是他当时看到美蒋罪行,引起自从“九一八”以来愤恨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当时能做到的最大反抗。借着写他连忙离开南京回上海演出的机会,选用了《宇宙锋》金殿装疯的四句唱:“怒冲冲我把这云鬟扯乱,气得我咬牙关火上眉尖,我手中有兵刃决一死战,将这些众狂徒斩首在马前。”这段唱用了同时声,让他借赵艳容的口,面对观众,有声有色地唱出了满腔激愤。
解放后,他的心情变得年青了,艺术也青春再现,祖国建设和全国戏曲事业的发展都是春色满园。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我觉得自己是越活越年青了!”在这句话之后选用了《游园惊梦》的一段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想只用这四句同时声,看双片时发现声带录的不只四句,接下去的唱还有,声音便拖到《惊梦》的堆花场面和他同全国名演员交流经验等镜头上,唱的情绪和画面吻合,比另配音乐还合适。这也可以说是巧合,于是在这里,唱便代替了音乐。
深入部队和工厂演出的电影资料全是演《贵妃醉酒》。于是也就采取《游园》唱代替音乐的办法,选用了《贵妃醉酒》中百花亭一段唱配了这段画面。虽然唱的内容和画面表演并不一致,但这段唱腔活泼愉快,很符合到各地为工农兵演出的欢悦情绪。
此外,影片中还用了《霸王别姬》的剑舞和《洛神》的身段。遗憾的是梅兰芳早年拍摄的舞台纪录片一本也没有找到,未能让观众看看他前期的表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