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爬 山 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21
第2版()
专栏:

“爬山虎”
胡学方
昆仑山很大、很高,也很美。从北麓进昆仑,一过叶城,就可远远望见隐藏在瑞云中的银灰色山峰。一攀上拔海四千米的阿卡子大阪,昆仑雄姿才初步露面,那真是山连山、山叠山、山拥山、山抱山,万山争妍,千峰竞高,莽莽苍苍,气势磅礴,不愧为“万山之祖”。
想当年,我也曾扛着枪爬过不少的山。这次在昆仑山上,一看面前的山头不算高,大约四百多米,我满以为身板不错,上几百米的小山不成问题,殊不知这是比高,因为这里拔海已在四千八百米以上了。没上几十米,就觉得鼻孔呼哧起来。再往上去,两腿上的力气不知飞到哪儿去了,软绵绵的,脚板像是粘在山坡上,怎么也挪不动。脚下的三棱七角的石头还直打滑,想坐下来歇歇也没个平坦的地方;照相机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重,像块铅似的。这时候,我才领悟到登山之不易。
身后忽然荡起一阵笑声,两个战士又说又笑地从我身旁过去。前面的挑着一担水,后面的拿着挑水人的棉袄。起初我以为在笑我,其实他俩是在谈一桩家乡趣事。不大一会工夫,他们登上了老高老高的地方,拐过岩石去了。顿时,我也上来一股劲,想赶上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走到岩石处一瞧,嘿!连个人影也没有了。
屁股刚一挨岩石,山上又下来不少人,每人都背着个大雨布包,看样子不算轻。领头的那个战士一见我就说:“喂,同志,休息可不要坐下呀,一坐下全身更没有劲了。”“哦哦!”我连忙站起来,顺便问上一句:“背的什么呀?”“柴火!”“累不累呀?放下歇歇吧!”“惯了也没有啥,好吧,休息!”领头的那个战士一挥手,战士们就把雨布包放在路边,我们就闲聊起来。
见了这挑水、背柴的两帮战士,一上一下,动作那样轻巧,比比自己赤手空拳,还感到累得不行,就产生一种敬仰之心,所以一聊就聊到爬山问题上来了。我说:“你们不简单呐!”“爬爬山,”一个红脸小胖子,用皮帽子搧着风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话音未落,另一个战士接上了:“得啦!还吹哩,刚来的时候,像条笨牛似的……。”说着话,那战士装出小胖子爬山的怪样子,引起大家一阵哄笑。小胖子是河南人,从来也没有爬过大山,他抹抹额上的汗,解嘲似地说:“锻炼嘛,你从小就是优等射手?”
“你们是怎么锻炼的?”我进一步问道。大概问题提得太笼统了,战士们一时答不上来。还是小胖子心灵口快,他说:“锻炼很简单,天天练呗!住在山下的天天上山打柴,住在山上的天天下山背水,修工事背石头,打野外做动作,这不都是锻炼!”“你们连里谁练得最好?”“那可多啦,炮班张传义,六班……。”领头的那个战士知道小胖子话匣子一打开没个完,就婉转地对我说:“有空你到我们连里去,我们可以给你讲很多故事,现在我们要回去了。”
战士们背起大柴火包,噔噔噔噔下山去了。从此,爬山问题激起了我兴趣的浪花,走访了几个连队,了解到许多爬山能手的故事。就说炮班新战士张传义吧,他个子不高,刚入伍的时候,跑步也跑不动。他想:不能跑步怎么爬山,不能爬山怎么打仗?于是每天偷着提前起床,围着帐篷徒手跑上几圈;等集合以后,再扛着六零炮跑,慢慢地他的腿轻巧了。然后,就往山坡上跑,先跑漫坡,漫坡跑熟了,再跑陡坡。现在,从山脚到山顶千把米,他一口气就可以上去。有一次紧急集合演练战术。炮班跑到半山腰,发现少一把圆锹,张传义说声“我去找”,就返回山谷。他找到以后再赶队伍,队伍刚到山顶。到达山顶,连部下来通知:立即做饭。张传义背上全班的水壶又下山了。副指导员对炮班班长说:“这么高的山,怎么叫一个人上下呢?”张传义接过去说:“小意思,没有问题。”说罢,一阵风似地冲下山去……。听了这,我暗暗叫好。可是他们说,小张还不是拔尖的,有些老战士在夜里穿上大头毛皮鞋,爬上高山,窜东奔西,侦察巡逻,个个脸不改色,这才叫厉害哩。比如有一次演练夜间动作,六班长吴兴带一个小组,上山去“摸”副班长符孟钧带领的小组。吴兴黑夜爬山是很有两下子的,但是摸了半夜没有摸着“敌人”,反被符孟钧小组抓走两顶皮帽子。瞧瞧!够厉害了吧?不!那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就在山上坚守岗位的“老老战士”更厉害。别的不说,就说副团长贺景福,已经四十岁了,身材瘦削,面孔黝黑,外表不怎么威武,可是爬起山来,像燕子似的。有一次爬一座五千五百米的山头,坡度七十度,别人花三个钟头,他只用了四十分钟。
爬高山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呀!我们在平原长大的人,初到高原,慢说负重爬山,就是说话,也得放慢速度,不然就喘不过气来。可是我们的战士,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从平原来到高山,用他们的话来说:“靠山练爬山,近水学游泳,不练不学,你就没法生活,更谈不到保卫祖国了。”所以战士们在林彪元帅提出的猛练五大技术上,加了一项——爬山。爬山成了天天练、时时练的基本课目。每到游戏时间或节日假日,一队队一组组都爬山去了,有的打柴,有的打猎,有的去挖各种奇丽的宝石,所以练出了一身高超的爬山本领。有一次我同于营长谈话,他指指周围陡峭的石山和雪山对我说:“部队要是轻轻装,这些山都能上去——你瞧见了没有……。”于营长的手,指向对面的大山陡坡。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隐约看到陡坡上有些红点子在移动,我不禁一怔:“这是什么人?”于营长笑着说:“九连战士嘛!”他顺手递过望远镜来。我在望远镜里看清楚了:那红颜色,原来是战士们穿的绒裤,他们嫌棉裤罗嗦,把它脱掉,搭在肩头上,四肢攀登着嶙峋的岩石,一步步往上爬。在这里,什么交通工具都无用武之地,只有战士,他们在高山上走来走去。
谚语说:虎离山无威,鱼隔水难活。昆仑山与高原战士结下了生死之缘。昆仑山锻炼了战士们的体魄和意志,战士们捍卫着昆仑山的尊严和完整。这群“爬山虎”在昆仑山上,显示祖国的强大,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风。
“爬山虎”!光荣属于你们的!
(原载解放军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