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21
第3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
本报记者 高集
从地拉那乘汽车西行半小时许,就到了阿尔巴尼亚的最大海港都拉斯了。
车子一进入都拉斯,明净浩瀚的亚得里亚海就扑面奔入眼帘。从公路沿着海岸往北向西,是繁盛的市区和海港;往南向西是幽静的休养区和海滩。整个城市形同半轮新月,躺在亚得里亚的海滨。宁静碧绿的海面与蔚蓝的天空相接,岸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像是一座设在大地与海洋之间的绿色的屏风。金黄色的海滩蜿蜒如带,几处不高的山岗和市区、休养区的工厂、房舍掩映在苍翠的树丛之中。太阳落入海面之后,烟水苍茫,天海合一了。但是,停泊在海面上的轮船灯火闪闪,城市里万户齐明,远远眺望,像是在海面上出现了一座座富丽的水晶宫。被称为亚得里亚海上明珠的这个城市,景色真可说是如诗如画了。
都拉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前六百二十七年,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伊里利安人,就在这里修建了城市。后来,希腊人、罗马人占领了它。希腊人把它叫做埃比达姆,罗马人把它叫做基拉希乌姆。古代的都拉斯几次毁于地震和战火,又几次重建起来。一直到十四世纪它还曾是亚得里亚海上的繁荣的商业和文化的中心之一。但是,奥斯曼帝国的四百多年的野蛮统治,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洗劫,索古卖国政府的摧残,使这个古老的城市衰败了。1944年解放时,港口被希特勒军队完全破坏了,城市残破雕零,海滩上只有几间小破房子,人口不到九千。解放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民修复了港口,兴建了通往地拉那和爱尔巴桑的铁路,扩展了城市,建造了许多新的工厂,西南海滩上新盖了成百幢的别墅和休养所,人口增加到三万五千多。古老的城市新生了。
在扩建城市的同时,大批古代的文物出土了。在这个城市的博物馆中,我们看到古色斑斓的彩陶,栩栩如生的石雕,精镂细刻的古代妇女的首饰,各种古代钱币,摆了好几个屋子。昔日灿烂的文化也重见了天日。
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在阿尔巴尼亚人民自己的手中,洗净了它在历史上蒙受的无穷污垢,发出了更为夺目的光彩。
都拉斯是阿尔巴尼亚通向海洋的最主要的门户。帝国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竭力想以陆上和海上的包围来窒息这个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国家,切断它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但是,阿尔巴尼亚的这个海上的门户,却是一派兴旺的景象。我们在都拉斯访问期间,看到不仅港口内的码头岸线已被进口的船只所占满,而且在港口外面的海面上还有不少船只,像一字雁阵似地排列在那里,等待进港。在四五天的时间里,在港口里的船只装卸了货物之后,陆续出港了;停泊在港外的船只又依次开进港口,占据了码头岸线;但是,港外海面上的那个雁阵却变得更长了,原来是五艘,后来增加到八艘。阿尔巴尼亚的同志们指着那些船只说:“这就是帝国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我们实行封锁的结果:从世界各处到这里来的船只越来越多了。”
我们曾到港口的码头上去参观。那里正日夜不休地进行着紧张的工作。在五百多米长的码头岸线上,可以停靠五艘载重六千吨的船只。七架龙门吊车,来回移动着它们的巨大手臂,忙碌地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或者装到船上去。机动车辆在高大的吊车臂架下,穿梭似地运来了准备出口的矿砂、沥青、烟草和水果,然后又把进口的各种工业器材、拖拉机、大米、糖和其他物资,从码头上装走。阿尔巴尼亚自己的航轮,以及许多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船只,不断地开进港来,停靠在码头岸线上。阿尔巴尼亚的这个海上门户,以它同世界各国日益增多的联系,以它繁忙而有节奏的工作,狠狠地鞭笞着帝国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对阿尔巴尼亚的包围和敌视政策。
在这个繁忙的港口中,不时有从中国开来的船只进港。在我们到达都拉斯的前几天,一万吨的“发罗那”号在卸下从中国运来的货物之后,开往意大利去了。接着,五千吨的“都拉斯”号又从中国开进了港口。“发罗那”号和“都拉斯”号,都是中阿轮船股份公司经营的船只。中阿轮船股份公司在今年4月2日正式成立,是中阿两个兄弟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一个新的结晶。它的总公司就设在都拉斯港口码头附近的一所楼房里。我们曾到这个公司去访问,公司的中国经理董华民和其他的中国工作人员,同他们的阿尔巴尼亚的同事们在亲密无间的工作中,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董经理和所有的中国工作人员都说,他们在都拉斯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地工作和生活着,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阿尔巴尼亚的这个美丽的海港了。
在“都拉斯”号到港的第二天,都拉斯区党委第一书记波查伊·萨蒂克、《人民之声报》总编辑达什诺尔·马马基,和我们一道到船上去参观。这艘不大的货轮,从广州到都拉斯,整整航行了一个月。经过印度洋的时候,连续几天遭到九级风浪的猛烈袭击。但是,中阿两国船员的团结合作,战胜了凶险的风浪。在船长室里,大家为“都拉斯”号的胜利航行而一再干杯。“都拉斯”号和中阿公司的其他船只的顺利航行,横跨万里海域,克服汹涌的波涛,为中阿两国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又建立了一条坚强的纽带。都拉斯,用波查伊·萨蒂克同志的话来说,它已成为象征着中阿友谊的港口了。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拉斯港口正在进行扩建。在港口的东面是一片工地,那里正在进行三百多米的新的码头岸线的建设工程。这个工程预定在1963年完工,那时新旧码头岸线加起来将有九百米长。港口的中央,一艘巨大的挖泥船在进行清港。它的突突震响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港口。清港工程完成后,一万吨的巨轮就可以自由地进入港口了。南边的渔码头将要改造成为专门装运矿砂的专用码头。港内现有的一个小型修船厂,也将扩大重建。据陪同我们参观的工程人员说,全部扩建工程在1970年完成时,港口的面目将焕然一新,它将是全巴尔干的最大的海港。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到那时就更是风光壮丽了。
都拉斯也是阿尔巴尼亚的一个著名的休养胜地。休养区在港口西南三四公里之遥,紧靠海边,远隔市尘,树木葱茏,别是一番清静的境界。在那里,政府为工人、干部和儿童们修建了一幢幢休养所和不少朴素小巧的别墅。每年7月到9月的盛夏时节,人们就到这里来度假了。在星期天,更有不少的人早晨从地拉那乘火车赶来,傍晚的时候再乘火车回去。在那些日子里,沙滩上,海水里,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假日的欢乐。在度过短暂的休假之后,人们就又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辛勤地工作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