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组织副业生产应先找好销路 黑龙江领导副业生产获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23
第2版()
专栏:

  组织副业生产应先找好销路
  黑龙江领导副业生产获经验
【本报讯】黑龙江省在组织副业生产中,获得以下重要经验:合作社不但应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搞各种副业,还要事先调查好那些副业销路好,免得卖不出去,浪费了人工本钱。该省合作总社先和火碱厂订立推销土碱火碱合同,再通知各地扫土熬碱;绥化县长发区联社和县联社订立推销五千领苇席的合同,都是事先调查找好销路,对推动农民积极参加副业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
【又讯】黑龙江省泰来县六区临江村,具备着进行副业生产的很好的条件,尤其打鱼,割条子,编筐更便利。可是过去因为缺乏领导,成绩不大。本月四号,村人民代表会,讨论了今冬搞副业问题,检讨出过去搞副业存在的几个缺点:第一、旷费人力。去年打鱼,一趟网本来五十人就够用,却有七十多人参加。第二、销路问题。领导上光号召编鱼筐,没注意找销路,农民吴俊山编了二十多个鱼筐,没处卖。当时他说:“我再也不编了!”第三、没有全面组织起来。全村一百二十二个劳力,除了七十来个劳力打鱼,只有三十来个劳力编筐、席等,还不经常干。
检讨出缺点后,会上提出今后搞副业,应根据本村具体情况,以打鱼为主,全村一趟网用五十人,有两户有丝挂子网用六人,下钓的七个人。另外,打猎的十个人,编鱼筐和席子等的三十一个人,剩下的普遍组织起来打柴火。妇女有十二个会编席子的,有二十一个会纺线,按照每个人能力进行生产。根据过去的教训,已注意了产品的销路,打鱼、割条子不成问题,拉到江桥街就能卖。编筐已和江桥渔业合作社订了合同,编席子由区联社给推销。这样一来,打消了农民怕产品卖不出的顾虑,纷纷组织起来投入副业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