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北京部分经济工作和理论工作者座谈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流通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0-18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部分经济工作和理论工作者座谈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流通问题
最近,《经济研究》编辑部邀请北京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如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制度下流通问题的研究。
在座谈会上,对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不少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流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它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在现阶段,流通不仅对于发展工农业之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实现按劳分配等有重大作用,而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必须借助流通来实现。不少同志指出,在现阶段,研究流通问题,对于如何更好地组织商品流通,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流通渠道的作用,在国营商业的领导下,组织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国内市场;如何更好地运用现阶段与商品货币关系有密切联系的财政、信贷体系,加强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如何更好的利用价格工具,合理地组织与管理社会经济,等等,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会上,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来探讨生产与流通的辩证统一关系。例如,生产决定流通,而在一定条件下,流通对生产也起决定作用;社会主义流通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等等。
第二,研究和正确地阐述货币流通规律。例如,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中分子项应包括哪些因素、如何计算和确定货币流通的速度、如何计算和确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我国人民币的本位与职能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第三,在财政、金融方面,如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与信用的作用,财政监督和信贷监督,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银行信贷的管理体制,财政、信贷对农业的支援,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流动资金与银行信贷,银行信贷计划的制订与执行,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与信贷的关系,预算收支平衡,财政收支、信贷收支与货币流通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第四,在商业方面,需要着重研究:社会主义的统一的国内市场的特点,社会购买力同社会商品供应之间的平衡,居民购买力的计算,社会主义制度下三条流通渠道的必要性及其相互关系,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作用,农产品的采购,生产资料流通与消费资料流通的区别与联系,全民所有制内部生产资料的供应,商业如何通过收购、供应促进轻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如何保持与充分利用商品流通的传统渠道,合同制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等等问题。
许多同志提出,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这个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完全适用的。商业、财政、信贷等工作,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下列问题:关于价值决定,关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计算,工农产品的等价交换,社会主义的价格形成,如何按照社会价值制订价格,社会商品总价格和总价值的关系,关于比价、差价,等等。
(迪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