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3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23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3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意义与中国革命
第三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革命
不但苏维埃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这样,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年,也都是这样。我们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群运、党务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形成着全国统一的局面,除了广大全国范围的农村以外,中国人民已拥有或将拥有数以千计的全国城市、与世界有名的若干大小城市及联结这些城市和城市与乡村的近代铁路、公路、交通漫长的海岸线,多数的重要港口,我们现在不仅只有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而且还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或较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了。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先后完全解放以后,共产党的工作重点已由乡村转向城市,在东北,华北各解放区的经济,由战时经济转向平时经济,除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外,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又增进了议事日程,而形成了共产党的新的四面八方政策。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又推动了革命的前进,政治与经济是这样血胤相连地交互作用着。
现在我们再从革命工作的各个重要部门,来看政治经济学对于它们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政权工作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革命政权的产物。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武装夺取政权问题。同时人民的政权,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面的。人民民主政府的任务,在革命战争未结束以前,基本的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保障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在革命战争胜利结束以后,基本的是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并准备一切物质条件,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在革命过程中,革命政府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废除旧的封建的与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废除官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废除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摆脱帝国主义的羁绊与中国经济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适当改造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解放人民大众的生产力,建设巩固与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使革命在政治革命胜利以后,得到经济革命胜利的保证,从而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的水平进到近代工业国的水平。在这些政权工作中都是完全需要着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武装,例如在进行废除农业中封建与半封建的生产关系的土地改革工作中,我们首先就要划清农村中的阶级,要划清农村中的阶级,则要首先从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具体深刻与缜密周详的调查研究、解剖分析出发。又如在城市中进行恢复与发展工商业工作,除了必须对城市工商业的生产关系特点、经营范围、工商业资本的性质、资本构成、劳资关系等各方面有缜密周详的调查研究以外,还必须对城市各种行业各种形式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过程、状况即原料来源,成品销售、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资本、利润等等各种问题,都必须有具体深入的了解掌握。这些都不是没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的修养所能做到的。
在人民民主政权的构成上,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成份和主体的工农劳动人民大众以外,还有社会其他各革命阶级的人民参加。因此除了政治上如何发挥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巩固工农联盟,争取与团结其他各革命阶级以外,同时还必须懂得怎么样在经济上依靠工人阶级与其他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组织城乡经济的互助,从经济上更加巩固地密切工农联盟的基础;并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下,与资产阶级结成既有团结又有斗争的统一战线;怎样经营与发展国营经济,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怎样组织与扶助合作社经济,并使他们成为整个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中的两个主要杠杆;怎样组织那些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怎样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怎么样领导组织与改造农民与手工业者的小商品经济,并引导它们向合作社经济发展,以克服他们的散漫无政府状态和生产上的盲目性,这些都是革命中与革命胜利后政权工作的基本任务。也都是需要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武器来武装的。
以上只是就政权工作的基本的方面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来说的。此外政权工作中的军事、财经、群众运动、文化教育以及外交司法公安党务等各方面工作,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发展,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的军事工作
战争是阶级社会经济矛盾——阶级矛盾的最高表现形式,革命的战争对于新社会与新的社会经济的产生发展能起催生与促进的作用。
谁都知道:近代中国革命的特点,就是“武装的人民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一“中国革命的特点同时是优点”(斯大林),基本上也是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地方性的农业底特点与由此而产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的特点所产生的。但要革命,必须要有革命的武装——革命的军队,才能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武装斗争,并战胜敌人,消灭敌人,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是要有革命军队,就必要有革命的军事供给,这种军事的供给,直接地支持着武装斗争,并直接地依靠于战争后方的经济建设工作,成为革命的军事工作中的极重要的一个部门。故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作为人民民主政权革命战争时期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同时成为战时革命政权的基本任务。现在我们的战争,在规模上已经不是内战时期,也不是抗日时期所可比拟,已大大地扩大了,在战斗上也早已由过去的游击战转变为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大兵团作战,因此它在军事供给方面的需要以及实现这种军事供应的交通运输条件,也早已与过去不大相同。单就军事需要的供应言,大兵团的作战,尤其是夺取大城市的攻坚作战,怎样组织一切人力物力与财力来支援前线,保证战争的胜利,乃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浩大的工作。它与过去游击战争可以就地取给的小兵团活动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八六七年马克思给恩克斯的信中曾经说过:“军队的历史比任何事物都更明显地显示着我们的关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联系”(马恩通信选集一八五七年九月二十五日马克思给恩格思的信),这一观点底完全正确性。在阶级社会里,战争有它经济的必然性,它是集合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科学的诸种社会力量的总角力,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所制约,所以科学的军事家、军事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它对于今天我们革命的军事家、军事工作者,乃是完全必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