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闲话人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1-04
第6版()
专栏:

闲话人参
莫华
人参是有休眠习性的植物,今年是长白山人参大批出土的年头,从7月初,长白山脚下的各县,已开始组织社员进山挖参了。
提起人参,好像立刻在我面前张起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那奇异的参花,就在那云雾后面,神秘地、隐约地闪着红艳艳的奇光异采。这也许是从儿时听了太多的人参故事的缘故吧?因为在那些故事里,总是说人参能变成穿红兜肚的顽童,出入于闹市,到鲜果铺里去买蛋糕吃。或者说它们化成一个脚穿黄缎鞋、腰扎绿裙、头插红花、顾盼流慧的妙龄女子,钟情于一个诚诚实实、劳苦的进山人。在故事里,更把人参分成水参、米参、磨参等等。据说得到水参,如果带着千军万马去作战,经过旱海,哪怕有一滴水,将参放在上面,就会使千军万马不受干渴之苦。若得到米参呢?把它放在面柜、米缸里,就会不断地横溢倒涌,千万人食用不尽。至于磨参,若把它放进清水缸里,就会一翻花,出现一盘小磨,再一翻花,跳出一头咴咴叫着的小毛驴,拉起磨杆就转,而从磨缝里就会毕毕剥剥地落下许许多多黄的金豆、白的银豆来。是的,这些故事揉进了古时参民的幻想与希望。他们编造了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以求得精神的安慰和对现实的反抗。由此可见那时参民的苦楚了。
人参,在药书里讲,是大补的珍品,有活血、舒经、整筋、驱寒之妙用等等。这种药材质地越好,那纹皮越紧密透明,真似“坚如玉,白如雪”,而且酷似人形,有头有手有足。据说生长了几百年的人参,也只有几钱重,更不要说“七两参、八两宝”的大货是稀见的了。人参是籽播的,当它一生长出来时,只有一个叶,山里人叫它“巴掌”。不知再过多少年,又生一叶,这叫“二夹子”。以后经过几百年,依次分“三品叶”“四品叶”“五品叶”“六品叶”。到了“六品叶”就不再增叶了,返回去再从“二夹子”开始。这就叫“六品叶转胎”,是很贵重少见的。在增叶的过程中,年年结籽,那籽呈血红色,它们是长白山里一种很奇怪的鸟最最喜爱啄食的。
这种鸟就叫人参鸟,当地人叫他棒槌鸟,因为他们管人参叫棒槌。人参鸟不是一种,是两种形影不离的小鸟。一个叫声是“王——干——哥”,一种叫声是“李——五”,据说它们是一对山东来的干兄弟,挖参失散,困死在山中后变成的。由于他们喜食参籽,常在有人参的地方呼叫,所以成为挖参人的义务向导。但当“白露”参籽成熟时,他们吃了后就不再叫了。
在过去,进山挖参是一年一度的盛事。那时,从远处来的许多挖参人,都聚集在山外的“东家”。进山人要成帮成伙,不然就无法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和战胜随时可能遇上的巨蟒、猛兽。
进山的规矩可实在多,听了叫人害怕。据说在山里是不许大声说话和互相呼唤的,只准用拨草寻参的棍子“索拨棍”敲打树干。因为一呼唤,据说就有一种“鬼雀”答应着:“我在这哪!我在这哪!”结果渐渐会把你引入歧途,在深山密林里,永世出不去。如果你故意不服气,说些“横话”,或者说些得罪“山神爷”“老把头”的话,帮伙会把你客气地送出山,不许你参加。因为留你在山里,据说就准会遇上许多不测之事。
当发现人参时,那情形是很有意思的。譬如说十数个人拉成一条线,在一个山坡上寻找。忽然一个人看见人参了,这时他就要眼神不错地盯住,喊一声:“棒槌!”别人马上就要问:“什么货?”于是那人就得答:“五品叶!”或者“六品叶!”。但当看见的是“二夹子”或者是“巴掌”时,就不能直呼出来,而要喊:“六品叶转胎!”或“落地托天掌!”以示吉利。这时别人再喊声:“快当!”的祝贺话。这才上前用一条两头拴铜钱的红线,将人参缠绕起来。不然据说就会遁走。缠好后,再把周围的杂草拔掉,铺上雨布,跪下,用木器掘开土,再用竹签慢慢剔除根须间的土,托将出来。挖出后,为防备残破,要用最近的一棵松树的皮,里边放上青苔包将起来。同时在启树皮的地方,砍上“照头”。“照头”是挖了几品叶的参,就砍几道印痕,以指示百年后的再来人,这里曾出过参。因为参籽落地,可能再在这地方生长出新的参来。
那时挖参人是很苦的,得了参要被“东家”拿走一多半。有的时运不济,几年也挖不到,就等于无契卖身给了“东家”,年年春冬给“东家”无偿地劳动。直到什么时候得了参,还上“东家”的花销本利,才允其离开东山,回到家乡。有的竟老死东山,永不再见亲人。
如今,长白山下亦如祖国各地,青山绿水依旧,但已换了人间。旧日子、旧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再也看不见那些穷极思变、挺而走险的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抛白骨、洒血泪;而是有组织的人民公社的男女社员们,欢唱着,嬉笑着,从这座山峰,响过那座山峰……。那珍贵的人参,也不是“独进王侯宰相家”,而是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