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南海县怎样摸索水利过关的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1-13
第2版()
专栏:

南海县怎样摸索水利过关的途径
本报记者 古维进
广东南海县,是农业生产很发达的一个县。从1960年以来,这里粮食(指稻谷,下同)生产逐年稳步上升。如以1956年粮食总产量为100(这一年南海粮食产量是解放以来最高的),1960年增长5.2%,1961年增长6.9%,1962年早造增长25%(和1960年早造比),晚造生长也好,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更多地超过1956年。经济作物也逐年有所增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明年,南海县不仅要继续增产粮食,还要增产更多的经济作物。同南海县的干部、社员谈起来,完成这个任务,都是有信心的。
一、找到了关键所在
南海县粮食生产稳步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党全民大办农田水利,水利基本上过关了。
南海县位于珠江中下游的老沙田地区,土地肥沃,是粮食集中产区。全县有五十万亩稻田和二十余万亩经济作物(甘蔗、鱼塘、桑田等),五十余万人口。全县河涌密布,最大的是西江和北江干流。解放前,堤围失修,经常崩缺。每年汛期到来,西江、北江河水暴涨,东江下游洪水顶托,全县受三江洪水威胁,经常有二、三十万亩良田被淹。在丘陵地区,缺乏蓄水保水设备,每年春秋二季,旱灾非常严重。解放后,中共南海县委领导人民修筑和加固堤围,兴建水闸,减轻了洪水的威胁,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但是,内涝和旱灾的威胁还不能消除。每年汛期到来,平原低洼地区,总会有二、三十万亩农田渍水;丘陵地区,几天无雨,又有十余万亩农田受旱。
从1949年—1955年间,中共南海县委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领导人民同水旱灾害作斗争,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每逢旱了或者涝了,县委领导机关总要搬到抗灾的最前线,县属机关、厂矿职工万余人,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农村支援抗灾。全县农村十八万个劳动力,主要精力经常用于抗灾。可是,花了这样大的力量,灾情并未减轻多少。依靠人力车水,在大面积渍水田中和大面积受旱地带,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早晚两造,经常误了插秧季节;绝大部分劳动力常年抗灾,不能进行精耕细作;每年的收成并不很好。
一年复一年,年年忙抗灾,说来说去,是为了解决全县人民的粮食问题。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如果不解决粮食问题,一切无从谈起。而不消除水旱灾害,也就不能解决粮食问题。
从1956年起,县委有计划地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研究解决水利问题。大家觉得这几年修堤筑闸,基本上解决了防洪问题。今后的水利建设,应当以解决堤围内的旱灾和涝灾为主,以继续防洪为辅。1956年开始,全县大力兴建山塘水库、机械排灌站和增修水闸。这对于当时抵抗水旱灾害,保证增产,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它还没有彻底解决灾害问题:第一,山塘水库对丘陵地区抗旱是有作用的,但是占用田地太多(一般小丘陵上的田地都能耕种),在人多地少的南海县发展山塘水库,占用田地引起的损失,大于因此获得的效益,在这里,山塘水库不能兴修过多;第二,机械排灌不能及时排除一、二十万亩大面积农田的渍水,经常误了插秧季节,而且成本高,不合算;第三,水闸在堤外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只能起防洪作用,无法排除堤内渍水。由于这些原因,从1956—1959年间,农业生产还不稳定:1956年和1958年风调雨顺,收成就好,1957年和1959年上半年雨量集中,渍水严重,收成就差。
怎样使农业生产稳定呢?中共南海县委同县里的技术人员、干部、群众,商量来,商量去,大家感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使水利过关;实行电力排灌,又是使水利过关的关键。这里使用电力排灌,有许多有利条件:一,距广州很近(十余公里),供电方便;二,电费低廉(一亩田一年平均电费一元多,用机械排灌,要柴油费四元多);三,在几年来的水利建设中,许多河涌作了修整,有一套现成的排灌网;四,国家大力支援电力排灌设备。从1959年冬、1960年春开始,全县根据大中小结合的方针,因地制宜地逐步发展电力排灌事业,到1962年春季,全县建立电力排灌站一百八十一个,共二万一千多瓩,变电站七个,高压输电线路三百一十八公里,初步形成了电力排灌网。全县五十万亩稻田中,80%以上可以电力排灌(其中10%靠山塘水库和潮水灌溉,并结合电力排灌)。
二、电力排灌好处多
1960年以来,全县依靠电力排灌(加上水闸拦蓄洪水),基本上消灭了水旱灾害,保证了粮食稳定增产。1961年,暴雨次数之多,雨量之大,是近一百多年来所少见的,早晚两造水稻三十余万亩受渍。如果依靠人力车水,至少有一半禾苗要淹死,一半禾苗要减产。由于全县普遍建立了电力排灌站,几天就把渍水排清,田禾生长正常,收成比年景正常的1960年还好些。1962年旱灾严重,早晚两造水稻三十多万亩受旱。如果依靠人力车水,最多能有十万亩稻田按季节插秧,其余二十余万亩就要误了插秧季节。当时全县一百多个电力排灌站的电动机和一部分抽水机,全部开动起来,加上一些山塘水库和潮水的灌溉,使三十多万亩稻田解除了旱灾的威胁,按季节完成了插秧任务,这对于今年早晚两造的增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电力排灌对农业生产还有许多好处:第一,促进技术改革。水稻收成好坏,首先决定于是否把田泡好了。过去等水泡田,经常误了季节,结果,田没有泡好,虫卵没有杀死。现在用电力排灌,想在什么时候泡田,就在什么时候泡田;一般可以提前二十天,将田泡足一个月,达到深(泥肉深,等于深耕)、软(田泥稀烂)、肥(禾根泡烂作肥料)的标准,并把虫卵泡死,根绝虫害。由于提前泡田,播种插秧都可以适当提前,对禾苗生长有很大好处。过去水利条件不好,农民无法推广良种,只能种植能够躲过水旱灾害的早熟低产品种。这几年水利条件改善,全县普遍推广高产良种,单产一般提高几十斤(其中抗倒伏的“广场矮”早造品种,一般提高单产一百多斤)。由于水利条件改善,全县六、七万亩单造田改为双造田。第二,电力排灌代替人力车水,全县十八万个劳动力的80%以上可以腾出手来,实行精耕细作。去年以来,有十余万亩田实行犁冬抄白(即冬耕由一次改两次),一般提高单产二、三十斤。积肥大大增加。全县每亩田平均施肥由1955年的六十担增至1962年的二百七十五担。田间管理也大大加强。第三,综合利用电源。有些公社开始在电力排灌站旁建立一些小型加工厂,如碾米厂、榨油厂、制糖厂、豆腐坊等,对于节约劳动力、增加副业收入有很大好处。全县还有30%的农户已用电灯照明。
电力排灌事业的发展,还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培养了广大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南海县离广州、香港不远,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曾经有人设想,在这种环境下,某些农民的资本主义思想会比较多一些吧!但是,他们的想法错了。听听农民的谈话吧:
“单干没有出路。三天下雨就涝,五天不雨就旱,一年忙到晚,吃不上饱饭。”
“修起电力排灌站,什么都不怕:水多就排,水少就灌,一年两造,稳打七八百斤,过去做梦也想不到。”
“我们搞了这样多电力排灌站,都是靠集体;没有集体,一个也办不起。”
“吃饱饭靠共产党,靠集体,靠电力排灌站。”
“三面红旗举对了,要不然,水利过不了关!”
为了办好电力排灌站,巩固集体事业,农民踊跃地把自己的儿女送到城市机械工厂学习掌握电动排灌机的技术。全县一百八十一个电力排灌站的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农民的子弟。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包括公社和社员个人)兴办电力排灌站的劲头越来越大。从1959年冬到1962年9月,农民筹集的兴办电力排灌站的资金共计九百九十万元。全县一百八十一个电力排灌站中,有70%是农民筹资兴办的(小型为主,中型也有一些)。农民说:“电力排灌站是命根子,是及时雨,宁可少分配些,也要把它办起来。”
三、全党全民办农业
南海县粮食生产逐年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全党全民对农业的大力支援。首先是国家的支援。仅农田水利建设一项,从1950年至1962年9月,国家投资达一千余万元。只有这样巨大的支援,才能在全县范围内兴建了樵北、沙口、北村等四个大型水闸,拦蓄了东西北三江的洪水;才能兴修许多大型电力排灌站,带动建立了更多的中小型电力排灌站,使水利基本过关,保证农业稳定增产。农民在这一点上看得非常清楚,经常感动地说:“没有共产党、人民公社,就没有水利,没有水利,就没有一切。”
中共南海县委和县属各机关为了集中财力支援农业,每年讨论财政收支时候,坚决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集中每一元钱,用于水利建设。长期以来,县里开大会没有一个适当的场所。天晴了,在露天广场开会;下雨了,借佛山市的戏院作会场;宿舍不够,有些人住在饭堂里。但是,大家没有觉得过不去。由于各机关的勤俭节约,这几年的不必要的开支大大下降。如以1958年的开支为100,1959年下降1%,1960年下降9.5%,1961年下降11.37%,1962年上半年下降46.38%。另一面,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开支逐年增加。1958年这方面的开支占总开支48%,1959年占69%,1960年占74.1%,1961年占77.91%。
县属各企业单位也千方百计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工业部门去年和今年生产的化学磷肥,以及生产出口工业品换回的化肥,为全县每亩提供化肥二三十斤,使单产提高百分之二三十。今年南海化肥厂提高技术,改进经营管理,降低化肥成本30%多,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投资。南海机械厂生产大批排灌设备(水泵等)供应电力排灌站,还经常派技工到电力排灌站安装和维修机器,并且培训了电力排灌站的车工、电工、安装工二千多人,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这些,对于保证电力排灌机械的配套和正常运行起了很大作用。
南海县向来缺乏铁竹木等生产资料,财贸部门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农民解决了这个问题。去年以来,农民得到充足的中小农具的供应。今年1月至9月,供销合作社采取改善经营管理等措施,将三十六种中小农具降价三百八十余万元,相当于为全县每亩田降低生产成本五元多。供销合作社和商业局还从外地购回大批电动排灌器材、耕牛、土杂肥等供应农村。
四、组织明年生产高潮
由于粮食连年稳定增产,今年早造产量破例赶上晚造,晚造长得又很好,预计今年粮食生产又要比往年好一些。群众生产情绪空前高涨。中共南海县委抓紧这个有利形势,积极组织明年的生产高潮。他们深入高产地区和一般地区,跟干部、老农、技术人员研究增产潜力和增产措施,要求明年实现全面增产:经济作物区的生产赶上粮产区,粮产区的生产继续前进。增产的关键,首先在今冬明春继续努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电力排灌事业,把全县的电力排灌设备增加六七千瓩,使水利基本过关的地区,达到水利彻底过关,水利还是死角的地区,达到水利基本过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决定拿出大批财力物力支援他们,公社和社员自筹资金四、五百万元,继续兴办电力排灌站。此外,增施肥料,推广良种,繁殖耕牛,发展养猪和开展多种经营等,县委正在研究新的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