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有益的会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1-14
第1版()
专栏:

有益的会见
新华社记者 杨义
全国植棉模范、山西省运城县龙居人民公社南庙生产大队队长曲耀离,最近到陕西省渭南县双王人民公社八里店生产大队,访问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植棉模范张秋香。这两位在全国很有声誉的老模范,认真地交流了棉花增产的经验。许多随同参加这次访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干部社员,都说这是一次有益的会见。
在到渭南县八里店村的路上,曲耀离就叮咛跟随他一起来的女青年植棉模范高竹兰,尽可能地把张秋香的植棉经验记下来。张秋香头天晚上听说曲耀离来访问她,简直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一早出村口迎接。两位老模范一见面,就亲热极了。张秋香说:“听说你来了,使我高兴得一夜没睡踏实。”曲耀离谦虚地说:“我这次来的任务是向你学习。”
按照客人的要求,访问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到棉花地里看。曲耀离今年整六十岁了,近几年身体又不太好,可是他有一个脾气,一见棉花劲头就来了。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蹲在棉花丛里品株数桃,问长问短,像个小学生;年过半百身体健壮的张秋香,一一回答了曲耀离提出的问题。一个是看得仔细,听得出神;一个是说得详细,又很谦虚。曲耀离今年自己种植的丰产田和南庙大队的棉田,获得了公社化后第五个好收成,棉花株多桃多,谁都夸好,当他看了张秋香的丰产田和八里店大队的棉田以后,称赞比自己的棉田作务得好。其实,张秋香和社员们对南庙大队棉花增产的消息早从报上看到了。
曲耀离和张秋香是老熟人了,他俩曾一起在北京开过会,但是只要一谈论起棉花就没有个完,近些年来彼此之间常有信件来往。早在1952年,八里店的干部、农民们就曾学习讨论过曲耀离的植棉经验,1958年张秋香访问过曲耀离。张秋香说,那次访问收获很大。过去八里店社员们对棉花后期狂长缺乏好办法,从报纸上看到曲耀离用手扭棉株的作法,照着做以后虽然有成效,但是总认为太费工,直到从现场看了曲耀离用锄斩毛根的作法以后,才有了很大启示,回去经过研究试验,又改用犁中耕,既防止了棉苗狂长,又避免了草荒;原来八里店在棉花后期实行推株并垅是从一方面推并,张秋香看到曲耀离从两方面推并,更有利于通风透光,回去之后也效法推行,进一步改进了棉田通风透光条件;过去张秋香在棉田里全面追肥、浇水,有时浇水施肥过多,往往引起棉花狂长现象,后来学习了曲耀离“隔行浇水”和“半垅施肥”的经验,就有效地制止了棉花后期狂长。因为张秋香和社员们不断学习和推广过曲耀离的植棉经验,这次曲耀离到这里来,人们都称呼他“曲老师”。曲耀离对张秋香的植棉经验,也没有放松过学习研究,只要看到报纸上有八里店的材料,就组织植棉技术小组学习。1958年以后,南庙大队开始推广“岱字十五号”棉种,当时对这个棉花品种的特性还了解不够,曲耀离知道张秋香种的是这种棉花,就从报纸上一点一滴地学习张秋香的种植技术。因此,曲耀离也把张秋香称作是老师。
这次访问,在最初的一次座谈会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争执”,原来张秋香认为曲耀离来一回不易,和公社一商量,把附近生产队“张秋香植棉小组”的负责人找来,打算请曲耀离作一次植棉技术报告。会开始了,主持会议的人一宣布,曲耀离却坚持自己是来“取经”的,要让张秋香她们介绍经验,互相推推让让,相持不下,后来只得把报告会改为交流经验会,才算了事。
曲耀离对张秋香因时因地因苗制宜,灵活应用技术非常感兴趣。他感受最深刻的是:给棉苗浇水,要浇得恰到好处;给棉苗追肥需要灵活,缺磷追磷、缺氮追氮;磷氮都缺,就磷氮并施;掌握农时,中耕作务好,在防止棉花狂长方面有创造性;给棉苗整枝,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这样,就既能发挥地力多结棉桃,又能减少落铃和烂桃现象。
曲耀离的丰富的植棉经验,也受到了当地社员干部的称赞。在一次座谈会上,青年社员们提出过许多问题,经他解答,大家都十分满意。有个社员问曲耀离:棉苗前期天旱、没有追肥之前,控制狂长还好办,后期追了肥以后,再赶上雨涝,又该怎么办?常种棉花或对棉花生产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各地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但曲耀离却胸有成竹地说:可以采用中耕的方法切断毛根,减少棉苗吸收水、肥的能力,就可以控制棉花狂长。这样的答复,使在场的人都点头称赞。
曲耀离和张秋香的植棉经验,都在运城和渭南县普遍推广,在生产上显示了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广老模范的技术经验,中共运城县委去年秋收后,总结了青年妇女植棉模范高竹兰领导的“曲耀离植棉技术研究小组”钻研技术,获得连年增产的经验,并且把这种形式作为进一步继承老农生产经验的好办法。因此,今年以来全县以生产大队、生产队为单位,建立起了三百八十八个“曲耀离植棉技术研究小组”。渭南县农村各生产大队、生产队,有四百七十三个“张秋香植棉技术研究小组”,普遍建立了“秋香田”。两位老模范的经验,越传播广,他们越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自己的经验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张秋香说:种棉花一年一个样,年年需要学习,越学越感到棉花地里文章多。曲耀离说:“三年学个生意人,一辈子也学不成个好庄稼人,越学越觉得自己懂的东西太少了。”
在这次聚会中,曲耀离和张秋香,都感到他们每会见一次,彼此都有新的收获。为了不断交流植棉经验,曲耀离和张秋香决定今后要进一步密切他们之间的联系,密切南庙大队和八里店大队之间的联系。在临别的时候,张秋香赠送了曲耀离一包优种棉——鸭蓬棉籽;曲耀离回到本乡之后,马上也把当地特有的“麻农一号”新品种给张秋香寄了一包。渭南县和运城县参与这次活动的青年社员们,对两位老模范认真学习植棉经验的精神,都很受感动,并且都表示要很好地学习两位老模范的先进经验。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运城县有关部门已将曲耀离的植棉经验印成材料,发给全县各生产队学习;渭南县有关部门除了总结推广张秋香的植棉经验以外,还组织县广播站将曲耀离有关植棉技术的谈话录了音,作为传布棉花栽培经验的一种教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