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忠王府——江南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1-18
第6版()
专栏:

忠王府
——江南随笔
袁鹰
江南秋好,日影迟迟。苏州的太平天国忠王府庭院里洒满了阳光,大厅里阒静无声。尽管参观太平天国苏福省革命史迹的人络绎不绝,可是谁都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不敢喧哗一句;仿佛稍一出声,便会破坏了忠王府里肃穆安详的气氛,便会扰乱了日理万机、忧国忧民的忠王的思路。
是的,在那幅“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王李”的大黄纛下,人们的心情怎能平静?这座朴实、庄严的忠王府,被当时的苏州老百姓热情地说成是自己的县知府:“地主跑进忠王府,眼泪鼻涕往下拖;农民跑进忠王府,眉开眼笑坐一坐。地主跑进忠王府,口口声声叫冤苦;农民跑进忠王府,谢谢忠王恩情大。地主跑进忠王府,双手捆得像猪猡;农民跑进忠王府,太平军个个叫大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多么渴望着同苏州农民一起,眉开眼笑地走进府来见一见忠王的丰采!
也就在这座朴实、庄严的大厅里,忠王曾经度过多少不眠的夜晚。在这里,曾经制订过治理苏福省的政策和制度,策划过进军上海的大计,议论过抗击“洋枪队”、“常胜军”那批外国武装侵略者的计划。在一百年以前,太平军便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不怕外国强盗、坚决反击侵略的英雄榜样。忠王在被俘后所写的自述中,回忆同外国强盗的斗争,一再自豪地写着:“我到太仓……开兵大战,自辰至巳,力破鬼阵,当斩数百,追其下水死者千余,当破清营三十余座,得其大炮洋枪不计其数。”“又将青浦鬼兵困稳,外又有松江洋鬼再调来救浦县,用火舟而来,我早驾火炮等他,此正火舟来之候,不意我亦开炮打他,第一炮正中其舟,其火舟烧起,其救末由,浦城鬼兵自行退去,自惊下水而亡数百余鬼子。”“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即败。”他对外国侵略者并不存什么幻想,相反,他总是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即使对刽子手曾国藩,他也谆谆地告诫“要防鬼反为先”。当然,这种表现民族堂堂正气的言论,大汉奸、大刽子手是根本听不进去的。
苏州的老人们至今都能眉飞色舞地传诵着忠王打洋鬼的故事。老人们说:“五龙桥到宝带桥一带,当时都驻了太平军,忠王亲自在五龙桥指挥。洋枪队要冲过去,拿炮打掉太平军的旗号,太平军全部冲出来,直冲到盘门附近。太平军在横塘晋沅桥头打洋枪队的时候,没有洋枪,就在洋油箱里放黄鞭,劈劈拍拍的声音来得大,听听真像打洋枪的声音,把洋枪队吓煞哉!”
宝带桥之战,长了革命军队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忠王的战友慕王谭绍光曾经说过:“此小胜耳,犹不足以释我恨也。”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侵略者和引狼入室的汉奸走狗,是切齿痛恨的,他们对打垮“洋枪队”、“常胜军”,也是有决心、有信心的。可惜的是,正当忠王乘胜直捣“常胜军”的老巢上海的时候,天京危急,不得不挥师西上,致令功败垂成。不久以后,苏州太平军内部出现叛徒,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同敌人勾结,杀害了慕王谭绍光,出卖了苏州城,这个苏福省省会、太平天国东战场的中心,就重又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忠王离开苏州之后,苏州老百姓很想念他,编了一些民歌,内中有一首这样唱:“麻雀麻雀好自由,飞东飞西不发愁。倷到天京托件事,看看忠王瘦不瘦?”这位为人民深深爱戴的革命领袖,果真像人们唱的那样:
“千愁万愁不为别,愁倷一去不回头”。人们把对忠王的怀念,刻在一座石牌坊上,树在阊门外。石牌坊上刻了四个大字:“民不能忘”。汉奸李鸿章进了苏州以后,恨极了忠王,便把这座牌坊拆毁了。
“民不能忘”,这四个字是刻在人民心上的。反动派可以凭借自己的武力,拆掉牌坊,毁掉塑像,甚至平掉墓穴,可是他怎么能够清除掉人民心上对领袖的爱戴呢?人们永远不能忘记太平天国英雄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鲜血、用生命写下的教训:
——不要怕鬼!“要防鬼反为先”!
——要严防叛徒从内部破坏革命!
(1962年10月,苏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