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如何鼓励中学生读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25
第6版()
专栏:

  如何鼓励中学生读报
  胡光霖
开学以来北京市立第五中学同学无论在生活、学习、思想作风方面比起上学期来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读报的人仍然很少,经常只是一部分积极的学生粗枝大叶的看看重要的消息,一般同学对时事都不够关心。针对这个缺点,学校当局在“争红旗”学习竞赛运动中,有计划地发动了时事测验竞赛,借以培养同学们的读报习惯。
在级任会议上讨论到学生读报问题,大家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建设事业的拥护、对现实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必须鼓励学生读报。鼓励同学读报的具体办法是级任经常对学生讲些时事问题,学校多订几份报纸,并把重要的新闻和文件用红笔钩出张贴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有重点的阅读。此外还决定发动各班学生订报,至少每班一份。以后级任便将这些意见带到班上讨论,多数同学都赞成这些办法;个别对报纸不感兴趣和怕化钱的同学,也被级任和多数同学说服,于是各班都纷纷订报了。
报纸虽然有了,读报的人也比较增加了,但还有少数学生对报纸照旧不感兴趣。因此,学校当局便利用早操时间抽调各班同学(每班一人或二人)参加时事测验,并将测验成绩和试卷中错误的答案(比如政务院总理答为刘铁城,维辛斯基是美共领袖)等公布出来,以提醒同学们的注意,并宣布,将在两周内举行一次全校同学参加的时事测验。
五中有高中也有初中,政治水平参差不齐,对时事关心的程度也不一致,很难有一套适合全体学生程度的测验题目。为了能使测验题目适合于同学的水平,便决定出题要从群众中来,让同学在读报中先提出问题来,由班主席汇集交到教导处,时期为一星期,看那一班、那一组、那一个同学找到的问题最多,然后根据同学们交来的问题,综合整理,公布出去给同学们阅读,再由公布的问题中选择一部分作为测验的问题。并发动同学找问题。到了预定交题时间,有些班级还没有把问题交来,便出大字报给同学打气,并利用漫画将交题各班的成绩公布。一方面又向同学们宣布:各班可以继续收集问题,展期交付。
这样各班同学都发动起来了,课后、空堂、饭后、都有成群的同学挤在走道上,手中拿着本子、铅笔,一面阅读,一面将问题记下来。在班上: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也互相挑战,并且互相讨论、研究,展开了读报的高潮。
各班搜集的问题总数在一万五千题以上(其中初二丙一班找到五二八四题,初二乙一班找到四七三二题,初二丙的第一小组找到一一九九题,一个很小的同学沈梦培找到二七五题,表现了惊人的成绩。)
在出题的过程中偏向是存在的,比如有些同学为了提出更多的问题,争取第一,读报读到深夜还不肯睡觉。有些同学为了凑数,抓到一个问题便换汤不换药地编造许多意义重复的问题,如把“鼠疫发生在什么地方”一题,重复成“唐山有没有鼠疫?”“天津有没有鼠疫?”“广州有没有鼠疫?”………。
把同学提出的一万五千多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成一五○题。便用大字报抄布,给同学复习之后,再选出二十二个题目,举行了本校全体同学的时事政治测验。并由教导处召集了各班班会主席、委员将近一百人整理试卷,评定分数。评定的办法是互相评定,避免循私。评定之后再由学生会执委按班检查。评定完毕,然后再找出最好的,和最错误的答案一齐公布。
评定结果全校总平均分约七十分,六个班级在八十分以上,高二乙第一小组在九十分以上,一百分的有四个同学,由这些成绩看来,这次测验基本上是成功的。
在错误的答案当中,也反映出来部分同学政治时事水平很低,如“布尔塞维克是什么?”一题,有答成“是印度人”、“外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德国人”等的。有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写成“中央服从人民”、“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上级服从下级的。”有把朝鲜人民共和国领袖写成“石志仁”,青年近卫军的作者写成“莫洛托夫”,“一二、九”运动写成“七、七”运动的。
通过这次酝酿和测验,同学们读报的习惯和兴趣,已经初步培养起来了。如每班都订有一份报纸,不少同学还作时事笔记,或把时事问题常作为写日记的内容。学校当局以后还要经常举行时事测验,不断的逐步的提高同学们读报情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