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石市郊区治蚜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26
第5版()
专栏:

  石市郊区治蚜经验
华北农场 杨清政 张永富 孙文克)
蚜虫是棉花的最大敌人,每年各地棉花多因这种灾害而减收产量。今年石家庄市郊区的棉蚜,发生的比历年普遍而且严重,我们为使棉花不减收,于发生之初,立即动员了二十名技术干部,六十名学员,深入各村,展开了一个广泛的治蚜运动。经过两个多月(自五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六日)的努力和苦斗,蚜虫基本上被消灭了,保证了石市郊区六十个农村中棉花的收成,并且取得很好的经验,打下了以后治蚜的巩固基础。现在我们把这一次治蚜运动中取得的经验,作一个有系统的介绍:
一、蚜虫发生的新规律
蚜虫的发生是有其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如季节、天气、空气的燥湿和枝叶的繁茂与否等,都有相当的关系。一般认为棉蚜的发生,天旱燥热是它的有利条件。但是今年石市郊区蚜虫的两次发生,有和以往不同的两个特点:第一是发生的较早。初发生是在六月初旬,棉苗刚刚五六寸高;第二是发生于湿热。第二次发生是在七月上旬,在这个时期内,阴雨连绵,气候湿热,蚜虫的发生和蔓延很厉害。由此可以说明蚜虫的发生不仅适于干旱,而且适于阴雨湿热。这些规律我们应当熟习的了解,并很好的注意,这对于预防蚜虫的发生和制止其蔓延是很重要的。
二、获得了三大成绩
在这一次两个多月的治蚜工作中,我们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收获是这三点:
(一)保证了石市郊区的棉蚜不成灾:石市郊区棉蚜发生后,我们就下了这样的决心,及时、普遍、周密的布置了我们的工作网,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防治了八千五百多亩的棉蚜,占植棉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八以上,实现了我们的决心和计划。如果今年石市棉蚜不及时防治,每亩产量,估计要减收三十市斤,八千五百多亩就会少收了二十五万千市斤,每斤籽棉以四斤小米计算,共值小米一百余万斤,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其次我们还有一个有意义的成就,就是一般农民都知道洋花产量大,品质好,很愿意种。但“十年九蚜”,常常打击了他们种洋花的信心。今年我们把蚜虫消灭了,保证了棉花不遭灾,因而使农民树立起敢种洋花而不怕蚜害的信心,替明年的推广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把技术交给了群众:单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普遍完成广大面积的治蚜工作。因此我们便强调把技术交给群众,这样不仅可使农民认识技术的功效,而且能奠定以后工作的基础。今年在石市五、六、七、八四个区六十个村子里,我们把治蚜技术传授给了二百七十个有经验的农民和村干部,每个村子平均有四人以上掌握了熟练的治蚜技术,打下了明年治蚜工作的桥梁和基础。
(三)从工作中锻炼了干部: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中,同志们都充实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不但在思想上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并且在技术上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全体工作同志(包括二十名干部、六十名学员)中,起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能够掌握熟练的正确的治蚜技术,在明年的治蚜工作上,每个同志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三、从工作中得到的经验
工作中得到的经验,不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都是值得重视的。因为接受了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对新的工作才能有所改进。那么,我们从这一次治蚜工作中,得到了那些经验呢?
(一)技术与行政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行政干部们对地方上的情况了解透澈,群众对他们也肯信任,所以他们说话能起较大的作用。在治蚜工作中,我们与行政结合的方法,一般的采取这样的步骤:
第一,我们的工作是在当地行政机关统一计划、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这是值得重视的经验;
第二,下乡后,先和区政府主动取联系,了解地方情况及群众顾虑,并彼此交换工作意见,然后决定力量之配备和工作步骤及重心等;
第三,通过区生产委员会,把推广技术工作变为行政上的力量;
第四,利用区政府召开各项村干会议的机会,出席宣传及传授治蚜方法,并当场配药作实验,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与行政干部配合,有一些工作组由行政干部担任正组长,负责发动群众和一切别的行政有关事务,我们农场的技术工作同志,担任副组长,负责一切技术指导工作。
经过这样密切的结合,工作的进行便收到了互为臂助的效果。
另外,还须与合作社结合。烟草石灰的供应,是由区合作社负责集体购买的,四个区购买了烟末二千零三十一斤,石灰二千三百九十三斤,分别存放于棉花重点村,原价售给群众使用,因之使老乡可免于个别到集上购买的麻烦,而且品质好、价格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工作中改进了技术:这一次我们治蚜用的药品是烟草石灰水,在起初,对这药剂的配合使用,我们还没很大信心。后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考虑到药剂的效率要高,并要避免药害,节省人力,节省药料,从这几个条件来综合研究试验,我们确认了烟草石灰水的效用并研究了配法和用法,从实际工作中已证明了这是一个成熟的方法,明年值得各地大量的推广,因此我们觉得在这里有详细介绍的必要。
1、烟草石灰水值得大量推广的理由:第一效率高。根据实际工作中的调查,杀虫效率平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不烧叶子没有药害。第二价钱贱。今年蚜虫最严重的治两次就可,每亩用烟叶三、四斤,连同石灰,一亩地的药价,比一般洋药贱得多,群众治得起,而且烟草石灰在乡村中是不缺的东西。第三容易制。烟草石灰水的配制法很简单,只用几个盆子或缸及水桶就可,不用备置特殊的器具,也没有其他复杂难办的手续,老乡很容易掌握。第四容易用。喷治和沾棵,妇女小孩都能做到,不是非全劳动力不可的。因为以上几个理由,所以烟草石灰水是农民在现有基础上最容易接受而大有推广前途的好方法。
2、配合量:烟末一斤、生石灰一斤、水六十斤。
3、配合法:先将烟末一斤,用冷水十斤泡一天一夜,用面箩或次洋面口袋滤去渣子,制成烟末水,使用时将石灰一斤慢慢加水十斤化开,也滤过制成石灰水,二者对在一起,制成原液,然后取药水(原液)一份,加冷水两份,搅拌均匀,便可使用。
如急用时,可将烟末一斤,加水十斤,在锅内煮开,停火后待五分钟,取出晾凉,就可与石灰配合使用。
4、用药量:用沾棵法,在苗高五、六寸时,普通一亩用烟末一斤,到一尺上下的时候,需烟末二斤,喷射比沾棵最少多一倍,用烟梗二斤,顶烟末一斤。
5、使用法及注意事项:
A、用喷雾器喷射及沾棵都行,喷射时要从下而上,打在叶子的背面,卷缩的叶子应该用手展开再仔细的喷治,不然就很难干净。沾棵要将棉棵全部浸到药水里,再用手拍打五、六下,蚜虫就死了。还有喷治的时间,也应该注意,我们的经验是在晴天太阳最强的时候喷射,效果最大,阴天最好不用。再者,为使药力均匀,使用时要一边用一边搅拌,以免石灰沉淀。
B、沾棵方法是成功的:在农民普遍缺乏喷雾器的实际情况下,沾棵法是值得而且必要提倡的。从实际工作中证明了这个法子是成功的,因为用药少,费劳动力比喷雾器也多不了多少。我们治的八千五百多亩棉蚜,大半都是用这个法子的成绩,单凭了几架喷雾器是解决不了这样大问题的。
6、需用之劳动力:这个工作,妇女、儿童都能干。沾棵法在苗高五、六寸时,每人一日可治一亩。喷治法两个人用一架喷雾器,一日可治二亩半上下,如三个人用两架喷雾器,一日可治五亩左右。
7、早下手:在治蚜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应该很好的注意,就是要“早下手”,蚜虫一发生,就要及时消灭它,不要等到普遍发生了再去治;因为蚜虫的繁殖力太大,若初发生时,杀死一个,就能减少以后千百万个的蚜虫为害,所以当蚜虫发生时千万不要忘了“早下手”,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了。
8、存在的问题:烟草石灰水是一个杀虫效率很高的药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的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配合量与有效成分关系,保存时间与效力关系,与其他杀虫剂的关系,浓度及药害问题,及其理化性质等,都须要做进一步的科学理论研究。我们在工作中因时间和其他条件所限,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到深刻的了解,希望各地农业工作同志共同来研讨。
(三)发动群众也得了一些经验:在开始治蚜时,各村群众在思想上一般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顾虑,因之工作的推进,感到很大的棘手。后来经过了实际工作的表现,才把这种困难克服而顺利的搞起来。我们得到的经验是这样:
1、典型示范打破群众的顾虑:石家庄郊区农民对蚜虫最感头痛,因为这几年来种洋棉花受蚜虫的灾害,有很多村庄每亩仅摘三、四十斤。他们感到蚜虫是闹天年,人治不了,只有“老天爷”有办法。有的有麻痹思想,认为蚜虫还轻,不要紧,怕化钱,怕耽误工作,用种种言辞来搪塞,不愿治。有的怕烟草石灰水烧叶子。我们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当即用调查说服及典型示范,打破了群众的顾虑。典型示范的作法,是首先在区政府所在的村子里作一次,然后各小组(每区分三、四个小组)再分别到重点村作一次,最后在每个村子里普遍的搞起来,在半个月内我们作了四十六个典型示范户,这是很收效果的办法。
2、帮着群众去搞,使他们掌握了技术:通过了典型示范,群众都知道这个法子花钱既不多,而且效力又不小,于是便接二连三的治起来。我们一面帮着去搞,一面教他们掌握技术,但这样搞了几天,一部老乡却依赖起我们,叫给包治了,因而我们又强调宣传群众的力量伟大,打破了这种依赖性。
3、发动群众力量,放手普遍的搞起来:打破了群众的顾虑和依赖性后,即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到地里逐块仔细调查其户主、亩数、蚜害情形、用药量多少,再进行耐心说服和动员,亲自跑到他家里,说明他地里蚜害状况,那边重那边轻,要用多少药;若不信就和他一同到地里看看,到说服为止。这样一来老乡们知道我们是诚心诚意来给他们解决问题,便自动的普遍的搞起来,同时,给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如集体购烟末,解决了购药的麻烦,发动妇女、儿童解决了劳力的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