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草原深处的小货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07
第2版()
专栏:

草原深处的小货店
叶永辉 池毓华 李恩云
有这样一家小杂货店,开设在河北省张北县大西湾公社永德堂村里,看起来丝毫不显眼,可是它的名气传遍了方圆六十多里的草原。
小店座北朝南。铺面跟普通住家户的门楣差不多。房上晾晒着干菜,檐下吊挂着谷穗。唯有从门外堆放着的油桶、盛鲜果的荆条筐子、推货的独轮小车和货郎担子,才看得出这里是一家小货店。
狭窄的铺面,却关不住买卖兴隆的生气。走进店门,两厢堆积着收购来的羊皮、羊毛、兔皮、猪鬃、马尾、鸡蛋等畜产品;迎面是一张由盛肥皂的大木箱子改装成的柜台,柜台上摆着红糖、白糖、冰糖、烧酒、酱、茶、花椒、起子等家常杂货;柜台后面的大货架子,同样是由大大小小的木箱堆垒起来的,那些格子里分门别类地摆着布、针织品、暖瓶、陶碗等小百货;墙头铁丝上挂着花花绿绿的玻璃绳和绸带;地下荆条筐里放着飘着甜香的瓜果梨桃……。
小店的主人是一对年青的夫妇。男的叫王德仁,三十来岁;女的叫王金梅,二十多岁。小店里的顾客川流不息。王德仁忙着举秤、量尺、售货,和顾客打着招呼;王金梅拨弄着算盘,忙着算账、收款、找零。如果你在小店里买不到需要的东西,还可以“拜托”店主人到外地代买。这样的“拜托”,往往是有求必应的。常到小店里来落脚的,有大队、生产队的队长和保管员,他们来这里坐上一坐,扯扯话。春天扯的绳线、粪笸箩、犁铧,秋天扯的口袋、杈子、连耞条。坐坐扯扯,缺什么,要什么,大家心里有了底。不用多久,王德仁就会把这些需要的东西买回来。
这家小杂货店既做柜台里头的买卖,也做柜台外面的买卖。永德堂村正处在张北、尚义、康保三个县交界的地方,附近地区辽阔,供销店比较少。为了方便群众,春、夏、秋季,王德仁常推着一辆独轮小车,冬天雪大,便挑起货郎担子,沿着草原上漫长的牛车道,串村挨队摇着拨浪鼓儿做生意。许多偏僻小村子里的人们,已经习惯地把王德仁手里的拨浪鼓声,当成是一种悦耳的音乐了。王德仁的小车和担子,总是满载进村,也总是满载出村。进村时带的是针织品和小百货,回来捎的是形形色色的畜产品。
在王德仁走过的五十多个村、方圆六十多里的草原上,提起买东西,人们爱说“到王德仁那里去”;提起卖东西,也爱说“到王德仁那里去”。王德仁的资金并不丰厚,连上存货,不超过三百元。但是一年的营业额却达到七、八千到一万元。其中代购、代销的营业额三千到四千;为生产队、社员采买各项生产资料的营业额四千到五千元;用本店资金经营的营业额八百到一千元。
人们对王德仁的评价是:会做买卖。王德仁却把自己做买卖的经验总结为三个字:勤、活、实。

谈起王德仁的勤快来,永德堂大队的队长戈俊仕介绍说:“永德堂四个生产队,一百二十三户,四百二十一个人,挨个数,起得最早、歇得最晚的,就得数王德仁了。”
有这么两个小故事: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王德仁听好些社员反映,明天过节要吃点糖、喝点酒,因为王德仁经营的店里糖卖完了,有些人准备到马连洼大队的购销店去买。王德仁一听,心里想:村里好几百口子人,如果家家误工去买东西那还了得?他不等天亮,急忙推上独轮小推车直奔马连洼去。早上八点多钟的时候,社员们在王德仁的小店里看见了自己要买的东西,不由地赞扬说:“王德仁,你真会变戏法呀!”
又有一次,王德仁去办货。清晨,他推着车,一边赶路,一边做起买卖来了。从膳南山到永德堂,足有一百五十多里地,等赶到三台坝上时,已经黑天了。推着沉重的小货车,在漆黑的大草原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赶路,还不时听到拉着长音的狼嗥,他简直有点毛骨悚然。到了永德堂,时钟的指针指在十二点以后。第二天早上,村里才飘起炊烟,王德仁的货郎担子又摆在七里以外的村子里了。
王德仁挑着货郎担,偏爱跑偏远的边区。没有供销点的村子,都是又远、又偏僻、道路崎岖难走的村子。为了跑这些村子,王德仁不得不早出晚归。有一年雪大,深及腿膝,又刮着白毛风雪。别人说:“王德仁,现在别出去了,小心叫白毛风雪吞了你。”可是春节以前正是皮、毛等畜产品收购旺季,社员们都愿意及时卖掉手里的东西,赶办点年货。偏远村子里的社员更着急,自己出不了门,就近又没有供销店,东西脱不了手,年货进不了门。想到这里,天寒、雪大、风狂、路远的威胁都似乎不存在了,活动在王德仁脑子里的是上百双社员们期待的眼睛。他决定冒着白毛风雪,担起年货,坚持上路。
王德仁做买卖还有一个特点是嘴勤,时时刻刻打听生产队和社员的各种需要。每年春、秋农事大忙季节之前,王德仁都要主动地找大队、生产队干部,打听还缺什么农具。去年秋天,场里缺连耞条、杈齿,队里派人出去买也没买到。王德仁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赶到相距十多里的徐大保村里,从当地购销店里买到二百多根连耞条、一百多根杈齿,用小车推了回来。

王德仁小店柜台里的买卖做得活跃,柜台外面的买卖也不逊色。为了满足偏远村庄群众买卖的需要,王德仁常让妻子照管小店里的业务,自己推车、挑担下乡。每次出去之前,王德仁就盘算今天该走哪几个村子;哪几个村子孩子多,该多带点糖;哪个村子妇女多,该捎上多少针头线脑……。王德仁做买卖很注意利用社员的空闲时间。比如春、夏、秋季,他一天就串三个村子。天不亮就起,等赶到第一个村子的时候,村里的社员才吃完早饭,正是做买卖的时间;赶到第二个村子正是中午,又可以做生意;到第三个村子,天近傍晚,社员回了家,也是个买进卖出的时候。冬天天短,有时候风雪大,王德仁就一天跑一两个村子;人都在家里,他就挨门串户供应。
王德仁在附近的商业人员当中,是以“收购能手”著称的。这首先在于他对这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哪个村里有哪些牲畜和畜产品,有多少;群众习惯于在什么时候出卖这些畜产品和屠宰这些牲畜。王德仁就是根据这些情况,进行自己的收购活动。春、夏收鸡蛋;八月里剪羊毛,他就收羊毛;中秋节左右宰羊,他就收羊皮、羊肠子;冬天收猪鬃、皮张。
王德仁在收购工作中还有一个特点:不嫌麻烦。社员多会要卖,他就多会收;而且多少都收,几十只鸡不嫌多,几根马尾也不嫌少。去年冬天,登计淖村里有许多流产的小羊羔子,社员们嫌麻烦不愿剥下皮来卖。王德仁知道了,就挑回来,自己剥皮加工。

在永德堂村这一带的大乌登山里,有几件有关王德仁做买卖的故事到处传颂。其中一个是:
有一次,王德仁在邢地湾村里收购兔皮。社员孙世财拿出两张兔皮来,要卖掉买两双袜子。王德仁当时算了一下,只给了孙世财一双袜子。可是当王德仁把兔皮交到供销社时,供销社作的价格比自己收购的价格高了一倍多。于是他就用多余的钱,又买了一双袜子、一盒火柴,叫邢地湾村的社员傅来宝捎给孙世财。以后,孙世财逢人便说:“王德仁做买卖真实在。”
王德仁是永德堂大队社员选举的代购代销员。王德仁当了社员的代购代销员以后,党支部不断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讲党的方针政策;大队拨给他两间房子开展业务,大队队长戈俊仕还带着社员帮助他修缮铺面;卖货和收购需要小车,队里又帮助他添置小车……。
想起这些事,王德仁总是惭愧自己为集体、为社员服务得不好,做的事很少;而集体和社员却对自己支持很大,帮助很多。因此,他在做买卖时,总以更多更好地为集体、为社员办事作为出发点,热心支持生产,服务群众。
(附图片)
河北交河县泊镇码头搬运工人正在搬运从城里运来的工业品,转运到农村去 杨长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