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这首民歌应当重新改唱——记交城山上公社成立前后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09
第2版()
专栏:

这首民歌应当重新改唱
——记交城山上公社成立前后的变迁
本报记者 杨义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文水;
叫了一声爹来叫了一声娘,不该把女儿嫁到山上;
交城山上没有好茶饭,吃的尽是莜麦面还有山药蛋;
灰毛驴驴上来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有坐过好车马。
这首民歌,晋中一带许多人爱唱,歌剧《刘胡兰》中曾选用过这首歌,使得它驰名全国了。
歌词三言五语,却道出了交城山区人民在旧社会里的苦衷,描绘了交城山区往日贫困年代的景象。
交城县处于山西中部黄河与汾河之间,有关帝、北云、桥儿、马安等山,都是吕梁山的主干和巨支,海拔近二千八百米的关帝山是吕梁山的主峰。作家马烽、西戎的名著《吕梁英雄传》,许多章回就是反映交城山区人民的英勇斗争的历史。记者来到交城,听县委的同志们说,他们不断收到在外地工作的干部和战士来信,询问交城山上如今是个什么样子?记者在这里历时半月,仅就所见所闻,叙叙交城山上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的变迁。
坐汽车上来坐汽车下
交城山上的交通,在过去可真是这里人民的一块心病。大山深处只有些羊肠小道,不通车辆,步行也很艰难,主要靠毛驴,可是驮脚价昂,而且载重有限。交城山区本来是个出产丰富的宝山,有大片森林,盛产药材,可是运不下山去。
漫长的岁月里,祖祖辈辈的人想着开辟一条“阳关大道”。可是历代统治者谁管这些“闲事”呢?群众自己搞吧,工程太大,花不起钱,也出不起工。解放后,国家虽然曾多次投资修路,可是这里地广人稀,承担不了这项建设工程。1958年,国家为了开发林区资源,投资一百多万元,调用了邻近四个县的民工,逢山辟山,遇水搭桥,施工六个月,就在这山峰重叠沟壑交错的深山里修成了交(城)横(尖)公路。自后年年增修,到今年为止,全县已修成了四条全长三百五十华里的山区公路,不仅八个山区公社四通八达,而且交横公路还接上了离山县公路。有了公路以后,除了利用卡车运输木材,交通部门还组织一些车辆承担民用物资的运输任务,还定期通行班车。
记者顺着交横公路、关帝山林区访问,干部们说,过去林区的木材,靠驴驮,靠洪水流放,一年顶多运出三百立方米,自从通了汽车以后,四年来平均每年运出一万六千多立方米。横尖公社党委书记姚金劳同志领着记者上山观看了各式各样的野生药材,他兴奋地介绍说:这里出产六百多种药材,过去运输不便,很少有人去采集,通了汽车,采集量立即增加了几十倍。横尖公社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郭金花说,修成了公路,通了汽车,供销社近几年收购金额比1957年扩大了五倍,供应物资增添了四倍多。中秋节前两天,记者参观了这个供销社的门市部,这里不仅有充足的秋收用具、日用百货,而且还供应过节食用的月饼、水果。一条僻静的深沟里——神隐沟,有位张妞儿老大娘,今年五十多岁了,好多年来肚子里一直有病,走不了山路,也骑不了驴,多少年想进城治病办不到,今年4月间病又发作,人们帮助她搭上汽车,送到交城医院,很快痊愈归来。半辈没有下过山的人们,交通便利后,山上山下亲戚来往也勤快了。人们说,现在是坐汽车上来,坐汽车下;骑毛驴上山下川,那倒是稀罕的事了。
浇了交城又浇文水
交城山大,水也多。从交横发源的文峪河到出山口,常年不下四、五个流量。上游全部在交城山里盘旋,由于地势高,浇地很少,河水出山口却是文水县的土地。因此,在旧社会里有了“交城山、交城水,不浇交城浇文水”的说法。
交城人民并不甘心交城水浇不上交城土地这种局面。远在明朝末年,交城有些村庄的农民,打算从山里东社一带,穿山开口截引文峪河水。这个工程需要凿开三座大山,工程浩大而艰巨。这本来就是一件力不胜任的事,特别是文水受益地区的老财们知道这件事之后,千方百计阻挠,使这件事很快流产了。解放后,交城县靠山村庄,还请了名师高匠,想穿山开渠,重新打开一条引用文峪河水的路。这个理想也只是在人民公社化之后才算有了眉目。1957年,经过交城和文水两县领导部门商议,订出了治水和用水的原则,扩建甘泉渠(这是元朝时由交城县开栅村和文水县广兴村合修的一条古老的小渠道)的工程开始了。经过几年施工,已将原来一条五尺宽、七里长的旧甘泉渠,变成了一丈宽、四十里长的新甘泉渠,水流量由过去半个流量增加到三、四个流量。水利受益面积扩大了,交城由一个受益村扩大到十二个村,原来浇地不过一千二百亩,现在扩大到二万多亩。水量充沛以后,又修了一道支渠,在浇交城土地的同时,文水也利用这条渠水扩大了一万二千亩水浇地。
记者在甘泉渠上下游观看了许多地方,两侧秋庄稼一派丰收景象。社员们说,今年是扩大用水后的第三个丰产年。今年春播时天气十分干旱,由于及时浇水,上下游大队都保证了及时下种。这条渠道不但浇了平川地,连地势较高的洪相公社广兴、洪相、安定三个大队的五百多亩高垣旱地也浇上了水。这些地因此由一年收一季变成了收两季。开栅、广兴大队的干部社员们说:过去大家争着用水,现在水量充足,宿怨解开了,上下游的人民新的友谊一年比一年加深了。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变化呀!仅仅是两、三年的时间,就使“交城山、交城水,不浇交城浇文水”成为过去的往事。
再不说交城山上没有好茶饭
“交城山上没有好茶饭……”,长期以来这个民歌听惯了,因此一提到交城就会联想到莜麦和山药蛋(即马铃薯)。现在,山区人民的生活怎样了呢?
记者在许多山村访问作客,社员们少不得招待一顿莜麦面和山药蛋,可是这是又细又白的莜麦面和又大又沙的山药蛋,谁吃了都会叫好。这件事使我纳闷了,明明是好茶饭,为什么会受到了坏茶饭的贬责?!
原来是这样的,交城山上气候变化很大,海拔高的地区几乎没有夏季,无霜期短。因此只能种些莜麦、山药蛋、糜黍、豆子,而莜麦、山药蛋是主食。按说莜麦顺口耐饥;山药蛋个大味重,一向也是受到外地人夸奖的。可是这里的人们,从早到晚,从小到老,莜麦和山药蛋不离口,粮种单调,确也使人吃腻了;过去山区少盐没醋,好东西也吃不出好味道。
我们访问的东社公社沙沟村,这个村子人民生活的变化,在这一带是有代表性的。中秋时节,那一道沟一道山上的庄稼长得十分好看。大面积的玉米金黄一片,绿油油的谷穗沉甸甸的,山药蛋已刨出大半,麦地里准备开犁;果木树多种多样,枣儿在打,梨桃在收摘,葡萄和核桃都已收完了。人人都说,今年庄稼是丰收年,果品又多又好又全。大队为了让社员们过好节,每人分了过节白面、羊肉、葡萄、梨、桃、槟果。除供销社供应的月饼外,大部分社员家里还做了小孩喜欢吃的面人人、面兔兔。早晨是羊汤饭,中午煮饺子,白天老老少少去看交城县秧歌剧团的表演。七十一岁老人阎学聚回忆过去的情景对记者说:沙沟村过去以种莜麦、山药蛋为主,还搭配种些大麦。1958年,我们这里开始试种玉米获得成功,随着兴修水利工程,豆类、小杂粮品种增多了。这样一来,粮种多了,可以调济搭配,每日三顿莜麦面、山药蛋的日子过去了。
谁说不能乘坐好车马
在过去的交城山上,根本没有车,也很少有马。身居深山的人,终生不下平川,许多人根本没看见过大骡马和车子。现在呢,生产队普遍喂了骡马,有些靠近公路的村庄,有了马车。
我们爬了三十多里山地,来到了一座山顶,一望无际的青草,没有缰绳的马匹,东蹦西跳处处可见。这就是交城山历史上著名的“四十里跑马营”,如今横尖公社在这里建立了一座育马场。
一位放牧员热情地接待我们。他说:这里是一个理想的牧场,四十里大的草地平坦无阻,山豌豆、山黑豆、山谷子、千头草都是上等饲草,山顶有好几处水泉,山湾里流水不断。这里,四面都是大山,不怕马匹走失,成马是不怕豹子的,因此一群一群自由自在地让它们活动。
这个育马场四年多来,共繁殖了一百一十四匹大牲畜,除支援了各大队和附近公社外,现在还有一百二十八头母畜、种畜和幼畜。马场随着公社诞生而诞生,随着公社成长而壮大起来。这个马场为了迅速帮助困难的生产队增添耕畜,还实行了代生产队饲养孕马培育马驹的办法。现在全公社生产队普遍有了马。有些生产队遇上农忙季节,马场就抽调一些马去支援。
记者来到中庄公社的时候,正逢这里的传统庙会,赶会看戏的人从附近山沟云集而来,其中有许多老小,是乘坐马车来的。谁能再说一辈子也没坐过好车马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