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读“苏联文艺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27
第5版()
专栏:

  读“苏联文艺论集”
——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
今宇
荒芜译
这是一本出版不久的新书。里面包括九篇文章,关于纯理论者四篇,作家专论者四篇,最后一篇是“莎士比亚在俄国”。对于渴求苏联文艺理论,关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文学发展的人来说,这是本良好的参考书,译笔也很畅达。
苏联文学,从十月革命到这次大战胜利结束,光辉烂灿地照耀了整个世界文坛,是没有那个国家能比得上的。这个文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的胜利分不开的。在苏联文学中,我们看出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而就文学本身来说,它也发挥了它的巨大的社会意义。正如高尔基所说:“俄国文学,在它的民主上,在它尽力去解决社会存在的任务上,在人类理想的宣扬上,在自由的歌唱上,在它对于人民生活之深厚的兴趣上,在经常追求普遍的,不断更新的真理上,是强有力地。”
正因为苏联文学有这种为保卫和平、民主,歌唱自由,追求真理的一致倾向,引起了西方资产阶级批评家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苏联文学在“对社会问题上意见太一致了”,太顾及“官方需要”了。因此,他们眼中的苏联文学是不自由的,不独立的,缺乏艺术表现的。这样,苏联文学在资产阶级批评家之前便现出了两个问题,倾向性问题与美的问题。
倾向性问题不独是苏联文学的根本问题,也是一般文学的主要内容。柏林斯基说得好:“没有合理的历史意义的内容的艺术,只能满足文学上过了时的人们。在我们的时代里,最伟大技巧的创造,如果它只限于创造鸟语,只限于架设一个与历史和哲理现实脱节的世界,也只能提供暂时的愉快。如果艺术妄想它的宫殿是浮在云端,如果它蔑视大地,如果它不让人类的忧患和渴望来打扰它的神秘的梦和诗的默想,那么它就不会传之久远。鸟儿唱歌是因为它生来就唱歌的。它既不反应同类的悲哀,亦不反应它们的快乐。可是如果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们,他们的灵感竟和鸟儿一样,他们快乐,只因为能唱歌,那是多么令人难堪呢。”托尔斯泰也说过:“一个人只有在他所要表现的思想变得如此地顽强,以致不把它好好写下来,就不能安心的时候,才应该动笔去写。”这都是说: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没有个庄严的内容。苏联文学是继承了托尔斯泰等人的传统,世界文学的正当传统,更向前发展了一步。阿坞卓夫在“论文学倾向性”这篇文章里不惜旁征博引来证明苏联文学之源远流长,不是孤立发展的。由此我们可以断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苏联文学将是世界各民族进步文学所努力以赴的总目标。
反对文学中倾向性的人,无疑问的,是强调美的问题的。苏联作家对于美的形式与表现抱着什么态度呢?阿玛卓夫说:俄国文学一直在遵循着它的伟大的批评家们所指定的道路前进,它的目标一贯是深刻的内容,和美丽的形式的统一。柏林斯基就说过:“美是艺术的必要条件,没有美,就不会有,也不能有任何艺术。”高尔基在一九一九年也说过,艺术充满了“一种欲求,就是大家对某种东西所感到的……而是文学或思想所捕捉不到的。那是某种神秘的东西,我们给它起了个苍白的名字叫做美:而且它滋长在世界上和我们的内心里,越来越光辉烂灿”。西方批评家们,认为苏联文学只强调倾向性,而把美的形式和表现贬黜到不足轻重的地位,无疑是完全错误的。
高尔基是现代苏联文学的巨匠,也是文艺理论的导师。在“高尔基的美学”这一篇文章里,我们可以见到高尔基的美学的丰富内容:他的理论若不是以马列主义为基础,是不会这样光辉烂灿的。
我认为:本书最有特色的,是后面评论法捷耶夫,格罗斯曼,潘菲洛夫,萧洛霍夫的四篇专论。这几位作家的平生经历也如小说里主人公一样是不平凡的,无论在和平建设中,在对德战争中,都英勇地战斗过。
最末一篇是“莎士比亚在俄国”,正如译者所说,排在书末是介绍我们认识苏联如何重视世界古典文学遗产。
高尔基说过:“在欧洲文学上,我们的文学之诞生是件大事,要说西方的文学,就没有象这样有力地,这么迅速地,在这样伟大的烂灿才华中生长起来过。”看了这本书,我们更感到我们应该向伟大的苏联文学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