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革命斗争的赞歌——读古巴小说《贝尔蒂雄166》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13
第6版()
专栏:书评

  革命斗争的赞歌
  ——读古巴小说《贝尔蒂雄166》
  张弛
古巴优秀中篇小说《贝尔蒂雄166》中译本出版了。我怀着激动的心翻读几遍。那些阶级搏斗的壮烈场景,那些叱咤风云、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久久在脑际萦回着。
《贝尔蒂雄166》被誉为古巴革命文坛上的第一枝奇葩。这不仅因为它是革命胜利后出现的第一部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而且因为它以鲜明的思想倾向与很大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扬。在1960年“美洲之家”举办的第一届拉丁美洲文艺作品评选中,《贝尔蒂雄166》荣获小说奖。目前,它已被译成中、俄、越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外读者中广泛传诵。
小说以古巴第二大城圣地亚哥为背景,运用粗犷洗炼、大笔勾勒的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古巴人民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英勇斗争的一个断面。圣地亚哥是古巴革命的摇篮,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及其战友们就在这里攻打蒙卡达兵营,从而揭开了古巴武装斗争的序幕。在反对亲美独裁政权斗争中,圣地亚哥人民密切配合着马埃斯特腊山区的武装斗争,始终站在最前列。作者选取了这个“古巴最富有战斗性和爱国精神”(卡斯特罗语)的英雄城市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在黎明前夕革命和反革命殊死斗争的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生活是炽热纷繁的,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有敌对阶级的生死搏战,有革命者对真理的辩论探讨,也有极其微妙的家庭争执,它们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纵贯全书的则是一条红线,那就是:在反动统治阶级首先使用了暴力,“把刺刀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革命的人民只有拿起武器坚决斗争。觉悟了的团结战斗的人民,是革命威力的最深厚的源泉,通过他们的斗争必将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胜利最终属于人民。《贝尔蒂雄166》是一部宣扬革命真理的作品,它具有足以使“顽者振,懦者立”的思想力量。
作者在不算很长的篇幅里对古巴人民革命斗争作了生动的反映,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罗兰多和卡洛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7月26日运动”组织的热血青年;共同的政治信念把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他们一心只想着自由。为了争取自由,他们不惜在断头台上抛掉自己的头颅。为了争取自由,他们不惜让自己的鲜血流成大海。”然而,他们又各自以不同的性格和遭遇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罗兰多是一个满腔热血、头脑冷静的青年,由于他对革命的深入理解,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得勇敢坚定;而卡洛斯呢,却是一只在革命暴风雨中锻炼成长的雏鹰,作者给他安排了一条鲜明可信的人生道路。起初,当他打死一个巴蒂斯塔的凶顽爪牙时,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制。他特地跑到教授的家,只是为着问:“您相信我能经受得住吗?”寥寥数笔,一个纯真可爱而又稚嫩的青年战士形象像浮雕似地跃然纸上。此后在斗争中他逐渐成熟起来,待至他被捕后刽子手严刑逼问他是谁给他的炸弹时,他昂首直立,淡淡地说:“这颗炸弹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给我的。”平平道来,却孕育着不可摧折的力量。
奇科则是另一类人,革命风暴使他吓破了胆,他脱离了共产党,希望过一种安逸的生活。然而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哪里有旁观者躲藏的岩穴。拿奇科自己的话说:“我什么事都不闻不问,可还是得不到安宁。”即使像这样一个软骨病患者,作者也没有简单化地处理他。作者除了突出了他怯懦的一面以外,同时也从他一家无辜被敌人凶杀的描写中,揭示了他所走的道路给人的教训。
简繁得当、粗中有细,是整个作品的特色。小说作者饱和着战斗的热情,泼墨浑洒,勾勒出一幅幅传神的速写画面。由于作者熟悉他所反映的对象,因此就能从纷纭繁复的现实生活中准确地选择出那些最能反映本质的事物,着墨不多而能生动地再现革命斗争的真实面貌。作者曾是圣地亚哥地下斗争的亲历者、目击者,对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有着深切的感情,因而出现在读者视野里的钟楼、街灯、房舍都被赋予一种生命力,浑然构成小说的一个有机部分。
《贝尔蒂雄166》是一部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工人出身的青年作家何塞·索莱尔·普依格在他的处女作中显示了他的创作才能。应该说,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感人的作品,首先因为他是一个积极参加过火热斗争的战士,他是满怀着对新生活的喜悦,抱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去观察、把握和反映现实斗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