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北京的挑补花工艺 京市妇女生产工作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28
第2版()
专栏:

  北京的挑补花工艺
 京市妇女生产工作介绍
柏生
挑补花是北京著名的特种手工艺之一种,是一种能够用以换取大量外汇的纯妇女手工业生产。挑花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十字花,补花是用布补上去的免边花。它的发展已有着相当的历史,并且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它的销路曾到达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叙利亚安南等地。北京解放后,在扶植特种手工业出口的方针下,经过市妇联的组织领导,已有两千个以上的劳动妇女参加这种生产。
最早挑花是起源于广东汕头,是清朝光绪年间由外国传教士带来的,民国九年传到北京。首先创办的是私营慈商工厂。补花则是在挑花以后,近二十年发展的,从前叫做堆绫子,就是补花的一种雏型。
挑补花在北京的发祥地是在西郊海甸、蓝靛厂、大有庄、万寿山和东郊通州以西、朝阳门外关厢,以及城内北新桥、东北城角、西北城角一带地方。因这些地方,尤其是海甸、蓝靛厂区域,过去都是清朝旗人所居住的地方。旗人过去生活优裕,享受已惯,一般妇女体质较弱,多不能做粗活,因此当后来生活困难时,挑补花生产便是她们很好的一种家庭副业。但挑补花发展到后来则也不完全限于旗人妇女了,一般家庭劳动妇女也都以此为副业。但比起来,仍以旗人妇女的手工做得最精细。
据统计,目前北京从事挑补花生产的已有七十七家私营挑补花工厂,大部分是散工。这些工厂现均已参加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联合会。此外北京市妇联生产部,以海甸为中心,组织了一部分家庭劳动妇女,也开始试办了一个挑补花工厂。市妇联首先通过私营挑补花工厂,找到了一些有技术的家庭劳动妇女,采取集中领导,分散生产,以原料换成品的办法,交给她们代作。然后便进一步组织起生产小组。开始只有四五十人参加,后来逐渐发展到了一百四十五人。因为工作开展得很快,最后市妇联便决定在海甸正式设立工作站。七月一日由人民银行贷款,挑补花工厂就正式成立开工。人数参加最多时会达到二百零九人。工人的成分,旗人占三分之一,她们的家庭是摊贩,三轮车夫等。大部分以挑补花为副业,多是把活拿回家里去做。她们一般都很有技术,有些并且是老工人。过去她们对技术多是采取保守态度,不愿给人看,另一方面又以从事这种手工生产为可羞,连亲友也不让知道。这次经过工作站进行教育后,她们的思想已大部改变过来,并自动要求组织生产小组,提高技术,保证质量,完成任务。从七月到十月的三个月中间,她们共做了七百一十五套活。工资则是计针计线的计件工资制。现在快手每月可拿到一百五十斤小米。普遍工可拿到九十斤小米。这对家庭劳动妇女的贴补家用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她们对赶活,换样子,创造新的花样都很积极,同时两个月里并节省了四○九把线。
挑补花主要的原料和工具是夏布、棉布、彩线、高丽纱、玻璃纱、绣花针,均很简单。挑补花制成的用品很多,如抬布、茶垫、手绢、枕套、床单、餐布等,制品均极为精美,是对外出口品中最受欢迎的特种手工艺之一种。挑花的做法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它首先要选料、画样、剪样、选样、配线,之后开始挑大活,做花、锁边,再做配活,打趟等。补花则比较容易,画样、剪花、描花、粉花、画花、免边、牵活、熨烫后即成。
目前冬季已到,郊区正届农闲时节,同时也是挑补花生产最盛的季节,关起门来,妇女们坐在烧暖的炕头上,挑起针线,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劳动。
挑补花业的销路,据九月份统计外销达港币两万元,内销三千万元(人民币);十月份外销与九月份相同,内销则增加为四千万元。最近该业已与苏联及东欧各新民主主义国家连系,以谋销路的扩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