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北京郊区小麦丰产的主要经验和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21
第2版()
专栏:

北京郊区小麦丰产的主要经验和分析
诸德辉 曾道孝
今年北京郊区的冬小麦获得了全面丰收,单位面积产量比解放以来前十二年的平均产量水平增长20%以上,比1961年增加了47%,是历年来增产幅度较大的一年。一些过去产量较低的生产单位,也出现了变低产为高产的实例。东郊朝阳区六万五千多亩小麦,平均亩产二百十一斤半,比1961年增长51%。这个区的来广营公社顾家庄生产队今年共种小麦一百零三亩,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一斤,比1961年平均亩产一百六十九斤骤增155%,比本队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年份平均亩产一百七十六斤增长144.8%。南郊红星人民公社是京郊种麦面积最大的丰产单位之一,二万六千多亩小麦,今年平均亩产达到二百八十八斤半,比1961年增长了20%以上。全公社一百二十二个生产队中,已有四十三个生产队的平均亩产超过了三百至五百斤的水平。连年丰产的旧宫大队今年有一千零十二亩麦田获得了平均每亩五百四十八斤的高额产量。西郊东北旺人民公社全部二千五百三十一亩小麦,平均亩产四百七十四斤,比1961年增产22%,比1960年则增产达80%以上。
为了系统地总结京郊小麦丰产经验,作者在小麦生长期间和收获以后,曾到上述丰产单位进行了调查访问,并结合自己在试验研究工作中得到的结果和体会,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兴修水利 适时灌溉
小麦从种到收需水量约为四百到六百毫米之间。北京地区常年平均雨量虽在七百毫米左右,但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间,而在小麦从种到收长达九个月的整个生育期间,降水总量一般不足二百毫米。因此,保证京郊小麦稳产丰收,必须解决麦田灌溉问题。1958年前,红星、东北旺两个公社的小麦平均亩产都只在百斤上下,当时绝大部分麦田没有灌溉条件。1958年以来,积极兴修水利,产量迅速上升。今年红星公社水浇地小麦已达二万三千多亩,将近全部麦田的90%;东北旺公社全部麦田已改成水地,这是大面积丰产的有力保证。此外,我们根据朝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调查的资料,分析了高碑店公社不同产量水平的浇水情况:平均亩产二百斤至三百斤水平的有九个生产队,平均浇水一点八次;三百斤至四百斤水平的八个生产队,平均浇水三点八次;四百斤至五百斤水平的六个生产队,平均浇水五次。可见浇水多少与产量高低有密切关系。
因地、因时、因苗制宜,适时灌溉,保证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有适宜的土壤水分,是争取丰产的重要因素。根据各丰产单位的经验及历年试验研究资料,一致肯定了冻水、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浆水是北京地区麦田灌溉的关键时期。小麦浇冻水有蓄水保墒、防寒保苗等良好作用,并能及时供应来年小麦返青生长需要的水分,一般能提高产量10%—20%。据北京市农业研究所1961年在京郊测定,浇冻水的麦田,在冬季气温最低的1月份,地表十厘米土层内的日平均温度提高摄氏一至两度,早春返青期间,五至十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也比不浇冻水的多50%以上。因此一般年份除部分低洼涝碱、土壤水分过多(含水量超过20%)的麦田外,都应适时适量浇灌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土地即将封冻时为宜。水量要浇透浇足,但以浇水当日能全部渗下为度。
在浇足冻水的条件下,除气候特别干旱,土壤水分不足的麦田或盐碱地需要灌水压碱以外,返青水不宜浇得太早,以免降低地温,影响麦苗及时返青生长,而且早浇返青水后地面容易板结,如果不及时松土,反不利于保墒防旱。假如拔节水再浇得不适时,还会降低分蘖的成穗率而造成减产。一般认为春季灌水从3月下旬开始,4月中旬以前浇完比较适宜,这时麦苗正处于起身、拔节阶段,生长迅速,气温回升较快,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如果能够及时灌溉,对促进幼穗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争取穗多、穗大、粒多,有显著的效果。小麦抽穗以后,直到灌浆成熟,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水分不足,就会使不孕小花数增多和造成灌浆不满、籽粒秕瘦等情况,还会有一部分已经抽穗的植株发生死株或青枯的现象,有效穗数可能减少10%—20%。红星、东北旺等公社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后期适当灌水的增产效果一般在百分之十以上,特别在干旱的年份,作用更为显著。今年凡是产量较高的单位,后期灌溉的麦田面积比例也大,但目前有些地区由于其他作物(水稻、蔬菜等)用水以及渠道管理不善,以及上下游争水的矛盾等问题,使小麦后期浇水受到影响,这是今后需要研究改进的。
几年来,北京郊区水浇地不断扩大,但是不少地区由于渠系不配套,土地不平整,纵有水源,还不能保证灌水质量。例如浇水时间拖得长,费工费水,高处浇不上,洼处受渍害。
增施肥料 合理施肥
我们就朝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调查的资料,分析了三十一个不同产量生产队的施肥情况,其中亩产二百斤到三百斤的九个生产队,每亩施肥总数折合氮十九点六斤,平均浇水一点八次;亩产三百到四百斤的八个生产队,每亩施入总氮量十九点八斤,浇水三点八次,可见这两种产量水平的施肥量虽然相近,但平均亩产相差百斤以上,主要是灌水次数多少的影响。亩产四百至五百斤的八个生产队,每亩施入总氮量为二十一点八斤,平均浇水五次,可以肯定肥、水对增产都起了明显的作用。而亩产五百斤以上的六个生产队,每亩施肥折合含氮量达到三十二点六斤,平均浇水则为四次,施肥量显著增加,浇水次数反有减少,可见提高产量,增施肥料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连年增施优质有机肥料的麦田,由于土壤结构的改良,肥力不断提高,在达到一定高产水平时,施肥量可以适当减少。
经济合理地施用化肥的问题,也是今年各丰产单位在掌握施肥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经验。有些单位施用氨水或碳酸氢铵作底肥,增产效果相当显著。双桥公社今年有二千五百亩麦田每亩用氨水八十至一百斤,有五千亩麦田每亩用碳酸氢铵二十至三十斤,都是结合耕翻土地时施下,代替有机肥料作底肥,据试验对比,施氨水的增产效果一般在15%—25%以上,施碳酸氢铵的增产达30%。该社的试验还证明了增施少量氮素化肥作种肥,是经济效高的增产措施。这项试验是在亩施底肥五千斤并有灌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果亩产量在五百斤以上。
分期追肥的增产作用早已为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肯定,但为了充分发挥追肥的效果,必须针对不同条件的麦田,因地制宜掌握追肥时期。据北京市农业研究所今年在来广营公社顾家庄生产队进行的试验:旱地每亩各以十五斤硫铵分别在分蘖、返青、拔节、孕穗四个不同生育期一次追施,产量结果依次为一百二十九、一百四十一、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七斤,证明以返青期追肥的产量最高,分蘖期次之,拔节和孕穗期均低;水地每亩各以二十五斤硫铵分别在返青、拔节、抽穗期一次追施,产量依次为三百九十、四百五十、三百四十五斤,证明以拔节肥增产最多,返青肥次之,抽穗肥产量最低。以上结果说明追肥必须结合灌溉,才能充分发挥肥效。旱地如需追施化肥,应提早在返青期以前趁土壤比较湿润时施用为好。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如果化肥供应比较充足,重点以放在返青、拔节期分次追肥为宜;化肥较少时,则宜在拔节期集中施用。在高产条件下,增施孕穗肥也有良好的作用。至于抽穗期追肥,一般认为时间太晚,看不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推广机播 适度密植
在地势比较平坦,肥力充足、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实行机播密植,麦苗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空间的光能,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大垅稀植的显著增产。这是保证丰产的良好种植方式。各丰产单位的经验还证明,机播可以使播种进度加快,能保证大面积适时播种。今年亩产三百斤以上的麦田,大部分都是机播的。
农谚说,麦收三件宝:头多、穗大、籽粒饱。如果没有足够的穗数,就失去了丰产的基础,但穗数并不是丰产的唯一因素,只有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饱,才能获得高产量。我们调查,不同的产量水平,对构成产量的三个因素有着不同的要求。肥水不足,产量较低的麦田,争取大穗比较困难,增产主要依靠保持相应的穗数。随着肥水条件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则要求在适当增加穗数的同时,争取粒多和粒重。总的说来,亩产三、五百斤的麦田,每一百斤产量,大约需要八至十万个穗子,穗数不足,产量不易稳定;穗数过多,又容易超出土地负荷能力引起徒长倒伏,因此穗数的增加应有一个限度,针对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高产麦田的每亩穗数以不超过六十至六十五万穗比较稳妥可靠。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一般丰产田在适时播种的情况下,每亩播种量以二十五至三十斤之间为宜(按照斤籽万苗的出苗率,可以得到二十五至三十万基本苗)。这样在肥水不太充足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穗数,达到一定的产量。如果肥水条件比较充足,就能发挥分蘖的作用,显著增加穗数而提高产量。今年郊区机播麦田的每亩播种量大部分在三十斤左右,保有基本苗三十万上下,这个密度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值得研究的是,今年有部分肥水条件很好的高额丰产田,播种量达到每亩三十五至四十斤,看来密度偏高了些。双桥公社直属队的二百九十二亩高产田,于9月23日—25日播种,每亩播种量平均为三十八斤,基本苗达到四十二万,最后每亩成穗六十二万(密的地方达到七十万以上),平均每穗结实十八粒,虽然获得了平均每亩六百七十点八斤的高额产量,但据我们在生育期间观察,发现部分生长旺盛的地段有过密徒长的现象,影响了穗部的良好发育,灌浆成熟期间并有局部比较严重的倒伏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也增加了收获的困难。我们认为,对于这种类型的丰产田,不宜采用过多的播种量,仍以维持每亩三十万左右的基本苗为宜,这样能保证植株生育健壮,便于加强后期管理,对进一步争取高产是比较有利的。至于一般中下等肥力、产量水平不高的麦田,只要能认真整地、注意播种质量,在适时播种的情况下,更不需要这样高的密度。在地力瘠薄、施肥不足、缺乏灌溉条件的麦田,为了便于集中施肥和加强中耕保墒,可以采取畜力开沟播种,但应防止行距过宽、流于稀植的偏向。
采用良种 精心管理
几年来,北京郊区推广优良品种显示了巨大的增产作用。今年各丰产单位无例外地都是采用了农大183、农大90、华北187、北京6号、北京5号等优良品种。根据历年试验结果,这些品种由于耐肥耐水、穗大粒饱、茎秆坚硬、抗病性强,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般能比当地原有的品种增产20%—40%以上。在肥水充足的丰产麦田,这些品种还能够避免或减轻倒伏现象和锈病威胁。此外,适期播种、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精心加强田间管理等,也都是保证丰产必须重视的环节。
总起来说,今年北京郊区小麦大面积丰产的大量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只要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就可以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看来,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地上,如果做到土地平整,保证适时均匀地进行灌溉,亩施三千斤左右底肥,三十斤左右化肥,并配合良种、密植、适时播种等措施,是可以获得三百斤到四百斤以上的产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