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在战胜灾害后更加信靠集体经济 靖港区社员群众治水积肥热情更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22
第2版()
专栏:

在战胜灾害后更加信靠集体经济
靖港区社员群众治水积肥热情更高
今年全区的冬季生产搞得早、搞得好。湘江和沩水大堤整修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积肥运肥。全区二万多亩适宜作冬泡的水稻田,已犁耙一两遍,并灌上了水
本报长沙21日电 湖南省长沙县靖港区四个人民公社的广大社员,在战胜洪水威胁、获得粮食比去年增产27.4%的丰收之后,以冬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又开展得热火朝天。全区从11月5日开始动工的湘江和沩水大堤整修工程,在11月18日就比原计划提前七天胜利完成。现在,在堤垸内的广阔田野上,到处看到从事挖粪氹、挑土肥、在绿肥田里撒草木灰的社员们。村庄里,社员们正把一担担人畜粪挑到生产队的大粪池里沤制储存,准备明年使用。全区二万四千多亩适宜作冬泡的水稻田,已经全部犁耙一两遍,灌上了水。乔口公社双坪大队十四个生产队,队队都做好了明年早稻播种用的秧田,其中有九个队在秧田里施足了肥料,把明春的农活提前在今冬做好了。这个区的许多干部和社员都说:今年冬季生产比哪一年都搞得早、搞得好。大家对争取明年丰收的信心很大。
靖港区位于湘江西岸、洞庭湖南部,全区四个人民公社,除了格塘公社有些丘陵之外,其余新康、靖港、乔口三个公社,都是地势低洼的地方。过去,农业生产一直受到水的威胁,人民生命财产没有保障。解放以前,这里一直是灾害频繁十年九不收的地区。1954年大水之后,虽然整修了大堤,但渍水仍是一大灾害,每年用于排渍、防汛的劳动力,相当于农业用工的一半。人民公社化以后,他们把湘江大堤普遍加高培厚,去年夏季,又从长沙市架来高压输电线,全区开始有了电力排灌设备。这些物质基础,在今年抗洪防汛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靖港区今年寒潮、洪水、干旱、虫害等自然灾害连绵不断,特别是洪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在自然灾害面前,全区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今年7月初,湘江暴涨,靖港区的水位比1954年(解放后发生最大洪水一年)最高水位还高零点三二米,全区三万四千多米长的堤线上,先后出现了八十九处险工。这时,不但全区干部和群众奋力抢救,中共湖南省委、长沙市委和长沙县委的负责同志,也都亲自到这里来视察和指挥战斗,各部门及时供应了所需的防汛物资。经过十多个昼夜的紧张战斗,终于使大堤转危为安,保障了农业的丰收。据统计,今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八千四百多万斤,比去年增产27.4%。
晚稻收割之后,中共靖港区委就领导广大群众,层层总结今年丰收的经验,分析明年增产的有利条件,制订明年的增产计划。广大社员在总结经验中,认识到今年的丰收是在党的领导下获得的,是广大社员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积极向自然灾害斗争的结果。新康公社五星大队的社员谈到:今年大队安装了一台电力抽水机和两台柴油抽水机,排除了一千一百多亩田的渍水,才取得了丰收。这个大队的西岸生产队在洪水过后,有六十五亩田又发生旱象,大队立即调来一台抽水机,使他们及时插上了晚稻,也取得了空前的丰收。社员们念念不忘国家给他们的大量物资支援。今年,在支援的物资中,仅化肥就有四千八百多担,各种农具五万三千多件。国家的飞机还帮助这个区治了二万多亩田的螟虫。许多社员说:“今年是吃共产党的饭,沾人民公社的光。”“不是人民公社,谁也不能挡住这么大的洪水。”从今年实践中,社员们靠集体经济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信心更加坚定了。现在,中共靖港区委、各公社党委正继续加强对冬季生产的领导,全区冬季生产已经全面展开。(附图片)
山西太谷县阳邑公社社员整修水渠,扩大农田浇灌面积
新华社记者 王文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