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从基础工作做起——记昆明机床厂提高质量的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23
第2版()
专栏:

从基础工作做起
——记昆明机床厂提高质量的工作
本报记者 范荣康
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
昆明机床厂在提高产品质量中,很强调做好基础工作。他们认为,如果只打算生产一台或者几台一等品,基础工作的好坏,关系并不很大,只要集中力量创造一些特殊条件,甚至用手工操作或者用其他“取巧”的办法,也不是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可是,要保证每一台产品都合格,那就不简单了。它需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这里没有任何特殊条件,一切都取决于有没有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它牵涉到企业各方面的生产技术活动。特别是像昆明机床厂这样一个多品种轮番生产的工厂,基础工作的工作量尤其巨大。昆明机床厂每年生产的机床品种不下一二十种。每一种机床除了通用件之外,总有一千多种零件。每一种零件又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加工。所谓从基础工作做起,就是要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去做工作,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去做工作,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去做工作。做什么工作呢?就每一种产品来说,首先是制订标准,明确规定产品的质量要求,根据这个总的要求来部署工作;就每一个零件来说,首先是检查图纸,考核图纸有没有错误,能不能体现质量标准的要求;就每一道工序来说,首先是验证工艺,检查工艺方法是不是合适,能不能达到图纸提出的要求。标准、图纸、工艺,都属于技术文件范畴。整顿技术文件,健全标准,审核图纸,验证工艺,是加强基础工作的第一步。有了完整的技术文件,每一步工作都有所遵循,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才有根据。
然而,技术文件毕竟只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做出什么样的产品;第二是怎样去做;至于能不能做到,这又取决于一定的技术条件,例如设备的技术状态、工夹量具的精度、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以及文明生产的习惯等等。就这些方面来说,加强基础工作,就是要认真执行关于设备维护检修的各种制度,使设备经常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中;就是要经常检查工夹量具的精度,及时返修不合精度要求的工夹量具,根据工艺的要求适当补充新的工夹量具;就是要加强对工人的基本技术操作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培养文明生产的习惯等等。
有了完整而正确的技术文件,有了合乎要求的技术条件,可以说,产品质量已经有了一半的保证。循着这些技术文件的引导,凭着这些良好的技术条件,生产工人就比较有把握达到产品质量标准。
基础工作看起来非常具体,甚至非常琐碎,却都是必须做好的。这正好像是组合着一架巨型机器的许许多多螺丝钉一样,它们只占那么小的一点位置,却丝毫也不容忽视。昆明机床厂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是因为他们注意了从基础工作做起;昆明机床厂一些精密机床的质量还不能完全达到标准,也是因为在基础工作上,主要是有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
“前方”和“后方”
基础工作,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归入企业生产的“后方”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准备工作。
昆明机床厂的工艺科长说:“工艺工作要做在生产前面,不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再去解决工艺问题。”这是一句很中肯的话。工艺是生产的指南。一个零件用什么方法加工、先从哪儿加工、加工中要注意些什么,这都是工艺文件应该规定的。工艺人员应该在产品试制阶段,就通过实践选择最先进、最经济的工艺方法,在一台机床的数以千计的零件投入生产以前,先就把工艺文件编好。这就叫把工艺工作做在生产的前面。这样,生产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如果工艺工作没有做在生产前面,产品投入生产了,工艺文件还没有编齐,或者虽然编齐了,但是错误很多,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再来解决工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秩序就很难不乱,产品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不但工艺工作要做在生产的前面,标准工作、设计工作、设备检修工作、工夹量具的制造和整修工作等等,也都应该做在生产的前面。因此,要加强基础工作必须首先解决一个思想问题,即:怎样对待生产和生产准备工作的关系,怎样摆布
“前方”和“后方”的位置?在这个问题上,昆明机床厂是有过教训的。有一段时期,工艺科、设计科等技术科室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到车间去解决日常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甚至直接参加了生产。工具车间、机修车间也搁下工具制造和设备检修的工作,分担了制造车间的产品制造任务。这种“后方”变“前方”的做法,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合适的。技术科室应该为生产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技术科室不能只为今天的生产服务,它还要为明天的生产服务。如果技术科室的全部精力都陷到日常生产事务中去,丢开了生产准备工作,就必然影响到生产的正常接续。这恰恰不是加强了生产,而是削弱了生产。同样的,工具车间和机修车间如果丢开工具制造和设备检修,不管分担了多少制造车间的制造任务,最后终究会因为工具不足和设备失修,使制造车间的生产难以继续下去。
现在,昆明机床厂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比较明确了。他们认为,企业生产的“前方”和“后方”是一个客观存在,生产准备是物质生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不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就不可能进行正常生产。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昆明机床厂建立和健全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包括设计、工艺、供应、生产等科室和铸造、锻造、工具、模型等车间在内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系统。这个系统通过编制年度的生产准备工作方案和短期的生产准备工作计划,通过定期的生产准备调度会,将有关科室和车间的准备工作组织起来,力求保证一切产品都能正常生产。今年以来,昆明机床厂的生产比较稳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强调了生产准备工作,丝毫也不意味着技术科室和辅助车间不需要为生产车间当前的生产服务。且不说生产准备不容易经常做到万无一失,难免临时会有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即便生产准备真已经天衣无缝,但是生产经常处在发展变动状态中,工人在实际操作中常会提出新的经验,新的问题,这也需要有关的技术科室和辅助车间作出适当的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技术科室和辅助车间一方面要坚持生产准备工作,保证生产的继续,一方面又要坚持为日常生产服务,及时解决日常生产中的问题。记者走访昆明机床厂时,技术科室的同志都强调他们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工具车间更是注意把生产准备工作的需要同当前生产的需要结合起来,既要按生产准备计划完成即将上场的产品需要的工夹量具制造任务,又要满足正在生产的产品随时提出的工夹量具的添置和整修任务。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不只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它还包括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健全责任制度,首先是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在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全厂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
企业党委怎样领导生产,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昆明机床厂在这方面也走过一些弯路。有一个时期,党委管了不少日常生产行政事务,行政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这种状况应该改变,这是党委的同志早有感触的。在提高质量的工作开展起来以后,这种感触更深了。因为在提高质量中加强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一项一项的基础工作都要一丝不苟地去做,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机构,很好地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并把这些机构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组织严密、分工合作得很好的全厂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昆明机床厂原来的组织机构是比较稳定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这一年多来,企业党委注意了这方面的问题,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企业管理的根本制度。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的结合,不仅表现在党委的领导应该是集体领导,应该是联系群众的领导,而且表现在整个企业按科学分工的专业管理应该和群众的经验相结合。在这些方面,几年来昆明机床厂积累了不少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例如,过去工艺人员经常到车间去鉴定群众创造的新的工艺方法,把它纳入工艺文件,名之曰“聚宝”。这显然是工艺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一项好经验。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在“聚宝”活动中缺乏科学态度,热中于“聚”了多少,而没有认真考察究竟是不是“宝”。现在,“聚宝”活动比较少了,这恐怕同人们没有正确地对待这项经验,肯定它的精华,拂去它面上的尘土,是有些关系的。类似这样的经验还有不少,需要认真进行总结,使我们的企业管理制度更臻完善。
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在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发挥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的作用,要求站在生产行政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贡献更大的力量。昆明机床厂的总工程师是一个留学美国的老工程技术人员,他说:“提高质量的过程,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思想改造的过程。”初次听他这样说,觉得好像谈远了,后来才逐渐体会到,这确实是一句值得深思的话。在提高质量过程中,健全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就需要敢于负责,勇于负责,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切实负起责任。这,除了企业的党组织要去做细致的工作以外,当然也离不开工程技术人员的自觉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