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壮丽的记录 光辉的历程——评电影《槐树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23
第5版()
专栏:

壮丽的记录 光辉的历程
——评电影《槐树庄》
司徒慧敏
十几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这个十几年,又正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亲身经历过、中国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的十几年!正因为是这样,所以电影《槐树庄》使每一个观众都或深或浅地得到亲切的感受。影片中所出现的人物,情景,一切一切,都不是遥远的过去了的往事,而是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耳闻目睹过的事情。这是几亿中国人民生活过,斗争过,流过血,流过汗;在悲壮境遇中热泪纵横,又在伟大胜利中欢笑高歌过的壮丽的记录和光辉的历程。
影片展现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图景:革命战争把敌人的反动武装解除了,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消灭了地主的剥削压迫,但是革命战争虽然在那些地方停息了,而阶级斗争并没有终止,它只是变更了斗争形式,有时表现得比较和缓;有时又表现得比较激烈。反革命的阶级向革命的人民的反扑斗争更隐蔽,更阴险,更恶毒;阶级斗争的形势也就更深刻、更尖锐。影片一开场,农民群众在斗地主分田地的斗争风暴中,群众的革命气势正像风卷残叶,把以崔老昆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气焰一扫而光。这一场暴风骤雨过后直到1953年,七八年间,影片很清楚地描画出在这个外表上平静的日子里,出现了新的情况。地主家庭出身的崔治国,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还表现得不错,但当革命革到他们自己头上来的时候,他的反革命阶级本性就原形毕露了。另外一种如老共产党员刘老成那样的人,自从参加了党以来,抗日战争时期跟敌人斗争,土地改革时期斗地主,都很积极坚决,然而到了1953年前后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时期,他满足于眼前的景况,由一个革命的积极分子,逐渐变成了障碍着革命向前发展的人。此外还有中农李满仓等所代表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给革命事业以重重障碍。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暴风骤雨般的革命的武装斗争胜利以后,人民获得了政权以后,在和平的形势下,仍然蕴藏着时而和缓,时而激烈的阶级斗争。
影片里代表着先进思想的先进人物,是郭大娘,革命军人老田,青年刘根柱,黑妮等人。他们都是非常普通、非常质朴的人们。剧作者和导演着重以郭大娘这个人物的思想行为和遭遇来贯串全局,表现出新生的进步的一面。郭大娘这个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亿万个一心一意跟着党走,在每一个革命阶段中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人。以郭大娘为代表的一些先进人物,不但在历次斗争中,坚决果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并且能够预见到合作化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美好的将来。
《槐树庄》的创作者和电影导演竭力想通过人物、通过复杂变化的事件来表现出成长中的新人和我们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时代特征。它抓住了那许多今天还在变化,在新旧交替中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它描写出我们这个时代中,被打倒了的阶级的垂死挣扎;它深刻地描画了那些人到死还不甘心被打倒被消灭;阶级消灭了,人死去了,但是他们那种反动思想还在某些人中起着作用,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这部电影表现的主线,是发展变化中的新生事物,互助组,合作社以至人民公社。《槐树庄》的作者们紧紧地抓住这条主线,同时也注意到和这条主线并行的逆流。
剧本作者显明地划分出每一个不同的年代和每一个时期的重大变化,从而在这不同的年代和这些重大变化中企图突出地描画出每一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与典型性格。开始斗地主,分田地以后,贫农李老康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摧毁了地主土地上的界碑,树立起自己的界碑。几年以后,成立农业合作社了,人们又纷纷把自己土地上的界碑拆除下来,使小块土地连成一大片。当进行合作化的初期,生产力还十分落后,郭大娘和那些困难户,连一条瘦骡子都没有,只好自己拉着犁,汗流浃背地在地里劳动。几年之后,人们已经从贫困中逐渐富裕起来,生产力发展了,农民已经第一次获得了拖拉机,黑妮已经学会掌握新的生产工具。这一切都明显地刻划出每一个发展阶段,和人们在每一阶段中的思想变化。
处理这样一个内容复杂,人物众多,年代较长的题材,编剧和导演工作,是相当艰巨的。导演配合着剧作者的意图,把整个故事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刻划出来。在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之间,既有区分,又有内在的联系。它表现着革命事业一步步前进,气势一步步上升,这种前进与上升前后照应着,前后联系着,在合作化初期阶段,当郭大娘在辛勤地犁地翻土那些场面出现时,歌声唱出“万事起头难,有苦才有甜……”这样来刻划出当时的困难,表现人们的信心,又为日后即将出现的光辉前景寄托了希望。
胡朋的精练的表演使影片增加了光彩。郭大娘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得那样的刚毅、果敢,在大风大浪中不畏惧任何困难,对于党的事业,对于新生事物抱着坚忍不拔的信心。胡朋掌握了这些并且把它很好地塑造出来。不仅如此,在情节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些情绪异常复杂的地方也是掌握得很好。最显著的如根柱由前线回来,向她说出了她的儿子永来在前线牺牲的不幸消息的时候,她那个一向乐观、坚定的人受到了突然而又十分沉重的打击,她极度悲痛,以至于淌下了热泪,然而这并不破坏她一向坚强的性格。这是在剧情发展中给胡朋表演上的难题。正在她经受了这一场悲痛情绪的极度震荡之后,在同一个晚上还要谈论办合作社的事情,要在大会上向许多人为了农业合作化的事业去进行说服斗争,这样的错综复杂的情绪变化,胡朋刻划得很细致、掌握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演地主崔老昆的赵宣明,虽然出现的场面不太多,但是他塑造地主的形象也非常出色,给人深刻印象。虽然他已经是群众斗争的对象,但从他那双深沉的眼神中,还隐藏着他逝去了的旧日的威风,显出他对人民群众的深仇巨恨,使人们可以相信像贫农李老康那样的人,即使在斗争他的时候,一看到他也还会毛骨悚然。
影片中有许多地方的技术技巧上的处理是很出色的。每一个时期,一个发展阶段的转换,几次都在郭大娘的特写或近景中。但每次都显明地看出她不同的表情,紧紧地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开始斗地主,分田地不久,解放战争还在进行,郭大娘看到农村中还有不少困难的时候,以她含泪送别老田到前线去争取战争胜利的镜头,结束那个时期。她特写的脸上还挂着一丝忧愁,然而很快又为未来的光明希望所照耀。到了由高级合作社发展到人民公社这个阶段以前,同样是以郭大娘的近景来结束,可是这时候,她已经一无顾虑,脸上洋溢着更强烈的希望与胜利的光彩。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用配合歌声来结束,预示新的时期的开始。导演这些设想都是很优美的。
正如前面已经说过,这部影片内容复杂,人物众多,年代较长,所以又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困难:由于内容复杂,时间长,人物多,就不容易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有些地方显得不够深刻,有些必要的情节,必要的内容,必要的人物性格发展和刻划,就只能表面上淡淡地点了一点而不能作较细致的描画,因而也就影响到演员的表演,使他们不能有充分的发挥。像李老康这个人,只像是一张远距离的、模糊不清的剪影似的。在影片中,已经写了他挺起腰来,斗过地主,分得了田地,又描画了他那个极端穷困的家,在合作化过程中改善起来。既然描画这个人物的笔触已经不少,为什么还是这样的面目模糊呢?主要还是没有写出这个特定人物的最典型、最有其特点的思想行为,而只限于对他的经历的粗浅交代,这是不够的。尤其是后半部对于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更弱。我觉得还不如剧作者的同名作品舞台剧本,在那个剧本里李老康的性格发展还比较鲜明一些,他这个人物的发展应该是越到后来,对事态发展看得越清楚,越敢于挺起胸膛,一反以前一见到地主就毛骨悚然的神态。就像舞台剧本第四幕所描写的1957年,李老康揭发地主崔老昆利用党的整风运动,阴谋发动向党进攻那一场。这样的处理就鲜明一些。电影剧本在后半部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发展和变化,比如后来他在群众大会上站起来批驳崔治国等的新社会不如旧社会的反动谎言。这不过只限于利用语言而没有行为动作上的表现,特别在电影这种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接近生活,更需要表现人物的行为动作这一点上,更感到不足。
影片的中心人物郭大娘的性格发展和围绕着她的环境的发展也还有不足之处。前面已经说过:她总的说来是刚毅果敢,在大风大浪中不畏惧任何困难,对于党的事业、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坚忍不拔的信心,但是如果把她的发展过程,描写得更曲折细致,更真实鲜明一些,一定会赋予演员和导演更丰富,更精美的表现条件。比如,描写由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产生新的情况、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使郭大娘不断产生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感情;因此使这个人物性格也就会在戏剧的发展中一步步表现得更刚毅,更果敢,更坚忍不拔。
剧本中描写反面人物如崔老昆、崔治国等对革命、对新事物、对新人物的深仇巨恨还是写得比较细致,有些地方也写得比较深。如崔老昆临死还留下告诫,要他的儿孙辈为他报仇雪恨等场面,这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不足的,是这些人物的阴谋活动还揭发得不够深刻。这部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把阶级斗争贯串在农村人民进行合作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整个进程中,这是很正确的。正因为这样,所以除了写人民的坚决斗争之外,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需要深刻地揭露反动阶级的阴谋活动。影片上所描写的,主要放在崔治国在中农李满仓和其他一些落后群众中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仅仅穿插在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些机会中,还不能紧紧地形成与革命人民的行动针锋相对的戏剧性对照。譬如片中所描写的崔治国等人利用李满仓要发家致富,利用农村中还有困难而觉悟程度也还不高的李老康之类人们的弱点,利用1957年党的整风运动的机会等,这些都很真实,但是对于崔治国这样一些敌对思想的代表人物,除了写他们利用一切可乘之机而外,还应该更深的揭发他们经常在革命人民的活动中的反革命阴谋活动;写出这种活动是一贯的而不是偶发的等。
由于彩色片的色调统一不容易掌握,特别是场景多,变换比较快的情况下,给摄影工作增加不少的困难。从影片上可以看得出来摄影师在画面构图上,在色调的统一上已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似乎也还不够一致。整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做到应有的变化。有些地方镜头的移动不自然,最显著的如影片开始群众斗地主那一场的远景,以老槐树为中心,从俯视降到人物近景的一个镜头。这个拍摄的设计意图是不错的,主要缺点是和人物的动作配合得不够自然。
总的说来,《槐树庄》这部作品,故事的时间那么长,人物和场景又是那么多,而影片由于长度的限制,使材料的取舍,内容的编排就很困难,要做到无瑕可击那是不可能的。这部影片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以一幅光辉灿烂的图景,真实朴素地描写了我们今天农村中的伟大变化,显示出革命人民的雄伟气概;写出了我们曾经历过的一段光辉的历程。特别在今天,当我们中国人民胜利地战胜重重困难,要用人民公社的伟大胜利来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和大力支援农业,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的时候,这部影片的上映就有更重大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