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乌溪、青檀、造纸人——安徽泾县宣纸厂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24
第4版()
专栏:

乌溪、青檀、造纸人
——安徽泾县宣纸厂散记
吕江
到这里好几天了,该走了。可是山水恋人,人情难舍,我怎忍遽然离去?我又到处走了走,禁不住便提起了笔……
乌溪
乌溪,你究竟是这条溪水的名字呢,还是这个山谷的称呼?若从乌字来推敲吧,你俩谁都名不符实,因为我分明看见,山色苍翠,水色澄清,谁都没一点乌色。若从溪字着眼,你该是溪水了吧?可是山里人说:溪水流遍山谷,滋润着山谷;山谷围抱溪水,卫护着溪水。山谷溪水紧相贴,何必定要分彼此?可以说,就是这条溪水和这个山谷,共同组成了你的名字。
作为溪水,乌溪,我特别要赞美你的清澈明净,清得一点杂芜也不带。即便你受到外来压力,例如倾盆大雨的直泻以及山洪暴发的猛冲,你的身躯发涨了,面目浮肿了,但你却仍然能够保持你澄清的本色。这正是制造宣纸所必需的重要条件。依靠着你这永不混浊的心地,才使得宣纸还在原料的洗涤、掺和等等的过程中,就为将来成品的洁白无疵打下了基础。乌溪,我还要特别赞美你的源泉是那末无穷无尽。你细水长流,一年四季,潺潺不断。是不是你知道宣纸在一百多道的操作上几乎道道都离不开你,你才这样精力充沛、从不枯竭?我看见,舂草机因此可以日夜转动,洗料池、捞纸槽因此能够吃饱喝足。乌溪啊,你哺育着宣纸的幼年,你使宣纸在三百多天的成长期间发育良好,你值得赞美的地方何止这两点?但仅这两点,已给了我莫大启示。我不禁捧起你一泓清水,但愿我在我的岗位上,我的心如你一般清澈明净,我的精力如你一般无穷无尽!
而作为山谷,那末,乌溪,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怀抱了这么一条好溪水,你才成为驰名中外的宣纸产地。你大概还记得,解放的时候,在你这里只剩下了两个喘不过气来的矮陋小纸槽,那光景有多么可怜!经过政府几年的尽心扶植,由1951年的联营到1954年的公私合营,吸引着散在小岭、云龙坑境内的那些奄奄一息的小纸槽全都迁移了过来,你这里才在1957年开始树起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片高大厂房。你真是“青山有幸产名纸”!但你也不是无事可为的,你四周的凤凰山、关猫山、株树岭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山,虽都是石山,却也郁郁苍苍,长满了小松树、小毛竹以及各种各样的小树小草。这对水土的保持也多少起了些作用。除此之外,在许多清晨,你常常拉来一片白云当纱巾,绕到颈上,披在肩上,好让造纸的人们在上班的路上观赏。
啊,乌溪,不论你是溪水还是山谷,你们都是勤劳忠诚的,你们为宣纸的生产、为这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献出了整个身心。乍一看,你们仿佛是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我初到那天,那是中秋以后、重阳以前的一个天高气爽的午后,下得车来,迎面是山,只听得山鸟婉啭,厂在哪儿?人在何处?直待峰回路转,眼底才豁然开朗,我看见了你们的全貌:群山环立,当中一个小盆地,一道溪流从中穿过;溪畔一片厂房,砖墙瓦顶,颇具规模;山腰山底还有三五人家,炊烟缕缕,鸡犬相闻,白鹅嘎嘎。那天恰逢星期休假,造纸的人们三三两两在地头、山坡种菜,孩子们在溪流里捉鱼嬉戏。这是一幅多么幽静的山村小景啊!住了几天以后,我才知道这只是你们表面现象的一小部分。我更多看到的,是天边刚刚射出一线曙光的时候,就有一些造纸工人在溪边劳动的情景;是半夜一片漆黑之中,在你们山谷的某几个车间还亮着繁星灯火,映出人影幢幢还在紧张操作的情景。我更多听到的,是水动机、柴油机日日夜夜回荡在你们山谷中的声音;是扩音器在你们耳旁大声播放国内外新闻的声音;是汽车奔驰在你们通向各地的石子公路上的声音。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惊醒,只听得电话铃声、汽车马达声响彻山谷,直到天色发白,我才弄清楚是专区传来的紧急任务:要工厂当夜送到省里一批特种宣纸,以便明早飞机直运北京,好赶上国庆需用。……乌溪啊,凡此种种,我才深信你们已经和宣纸厂结成一体,成为一个沸腾的、与全国息息相关的地方了。
青檀
潇洒、秀逸,这是你的形态。你的叶子像白杨,但你比白杨洒脱、多姿;你的树枝像柳树,但你比柳树挺拔、坚韧。你的身干并不粗壮,却能够一层一层长出几十根枝丫,从四周、往斜里、向高处软软伸展。一阵风过,宛如舞蹈家的胳臂一般婆娑起舞,绰约动人。
但你动人的地方其实还不在你的形姿。
当秋末冬初树叶脱尽的时候,你那裸露出来的几十根枝杈,在西风里不住摇曳,呼呼发响,仿佛在向制造宣纸的人们召唤:“我已经成熟了,快来砍吧!”你慷慨地任凭砍伐,毫无保留。到得明年春来,你又悄悄伸出新枝新节,而且越是在砍伐过的地方越长得多。再过一二年,枝杈粗些长些了,你便又召唤人们来砍伐,然后又新生。
世上何止千万种树木,为什么单单看中你呢?就因为你的树皮异常坚韧!千炼百锤之后,你柔软了,但韧性如故。用你做成宣纸,造纸家们赞道:“纤维特长,拉力极好!”有位画家说他有一次画得不称心,一发火就撕纸,哪知一撕不破,用了大劲才扯断。这纸,就是用你做成的宣纸!看中你,还因为你不怕一切蠧虫。有人做过试验:把你做成的宣纸,和别的各种各样的纸放在一起,捉了大批蠧虫来咬,日子一天天过去,别的纸全都蛀得支离破碎,唯独宣纸完整无恙。看中你,还因为用你做成的宣纸洁白无疵,永不变色;而且吸墨力强,扩散均匀;而且柔而不滑,折叠无伤;而且……。因了这种种优良的特性,我们祖国许多历代用宣纸书写的珍贵墨迹、文献,一直能够流传保存到今天。
是谁发现了你们?在什么时候,你们开始献身于造纸事业的?我无从查考,但我听到过一个传说:从前,有个造纸工人名叫孔丹,他是纸的发明人——蔡伦的徒弟。他深深想念死去的师傅,便起意要给师傅画张像。可当时的纸多半是用竹子造的,质地粗糙,颜色发黄。他决心造一种洁白的纸来画。怎么造呢?他闷闷地在山中徘徊,忽然看见山沟里一片雪白。原来那是一棵倒了的青檀树,年深月久,腐烂了,却变白了。从此他苦苦钻研试验了,终于用青檀树皮做成了洁白的宣纸。……这自然只是传说而已,但从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的晋代宣纸字帖来看,你献身于我们祖国的造纸事业也已经在千年以上了。
可惜,你在乌溪的家族还不太兴旺。我只在溪畔、路边、山后、屋前,看到过三棵五棵,加起来也不过几百棵吧?据说离这里几十里之外的小岭、苏红等地,还有附近几个县境内,都有你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聚居着,但我没法去探望他们了。你为什么不在这里多多繁育呢?也好省了厂里工人远道取材的辛苦。好在这里的人们也已经开始栽培你们。而你们,马上又显示出一种特性:随遇而安。在这里无论是水滨、泥田、沙地,甚至是在风化了的山石石缝中,你的子孙们都能够飞快茁壮地生长起来,而且不索取任何肥料。我相信,不需要很久时间,你的家族就会满坑满谷、遍山遍地了。
我不能够砍你的树枝,且让我摘你一片树叶,夹在书里带回去,好常常看看你。
造纸人
你们不是一般的造纸人,你们是祖国传统手工艺纸——宣纸的制造者。青檀、乌溪,是在你们手里变成一幅幅清白的宣纸,传送到画家、书法家、印刻家们的手里去的。多么感谢你们啊!我来不及和你们促膝长谈,共忆过去的悲辛,同庆现在的欢乐。但我有机会多次站在你们身边观看,仅仅是你们那一双双神妙的巧手、那一种种奇特的劳动,就吸引得我迈不开步子了。
譬如你,曹宁泰,你是捞纸的专家。你和你的副手面对面站在一个大纸槽的两边,抬起一张大竹帘,从纸槽里捞起一层薄薄纸浆,颠一颠,匀称了,再轻捞一层,再颠一颠,也匀称了,然后你把竹帘连同沾在上面的纸浆一起放到旁边木板上,你迅速地轻轻揭下竹帘,把一张极薄的然而还是浆糊状的宣纸留下,然后再去捞……。一天捞八小时,你可以捞出八百多张纸(每张纸都须捞二次),手浸胀了,腿站麻了,腰酸痛了,但你的动作自始至终那么稳健有节奏,那么从容不迫而又那么快速。你捞出的纸,数质量全车间最好。不仅每张纸的厚薄和纤维均匀,而且决不会把最薄的“扎花”捞成仅比它厚三分之一的“棉连”。这全在你几十年练出来的手上功夫,也全在你操作时的全神贯注。
还有你,曹德朋,你是数一数二的晒纸能手。你的职务是把那压紧胶粘在一起成了一块大干豆腐形状的几百张湿纸,一张一张揭下来,往炕焙(晒纸壁)上贴。你和你的小徒弟靠拢在温度高达摄氏四十度的炕焙旁,从这头到那头,来回奔跑,揭着,贴着,一张又一张。你挥汗如雨,但你的双手总是那么灵巧轻捷,你那粗大的手指决不会把两张纸当一张揭。
还有你,曹六生,还有你,曹……。啊,在你们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上该有多少个出色的能工巧匠啊,我怎么可能一一列数?
但是慢着,为什么你也姓曹他也姓曹呢?问你们,你们笑而不答。你们的生产技术股长周乃空同志告诉我,他为着写一部宣纸生产史,到处搜访,发现了你们一本家谱:《曹氏宗谱》,这才知道:在宋朝末年,有个名叫曹大三的造纸人,从南陵县逃难到本县西乡的小岭,见那地方有青檀,有溪流,就定居下来造宣纸。那时候,造纸技术是传子不传女。后来其他各县的宣纸相继失传,而曹家却世代相传,至今不断。所以现在的老工人大都姓曹。
可是到了解放后的今天,你们不再害怕别姓的人会来夺掉你们的“饭碗”了。我看见你们不时向徒弟孜孜叮咛,一点一滴地把你们祖传的一套技艺全教给了徒弟,不管那徒弟是姓刘姓孙还是姓什么。新一代的造纸人在你们无私的传授下迅速成长着,不是已经有许多青年工人在那里独立操作了吗?
这里不能不提到你,周乃空,你不姓曹,你也不是本地人,而且还是半路出家,但你是用全身心投进宣纸生产的榜样。你原是修理飞机的工人,只因你受了伤,你不得不从心爱的部队里转业到了制造宣纸的岗位。你开头一窍不通,但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谁知你下了多少苦功夫啊!只不过六七年工夫,你不仅精通了每一道工序,而且还改进了好几道工序。你成了指导全厂生产的技术股长。你还有志于传播发扬宣纸的生产,因为宣纸至今还没有一本总结性的或知识性的书,于是你就著书立说。每夜每夜,一灯如豆,你不停地写着写着。我在你新婚的房间里看到,你那些箱子、衣柜、碗橱里堆满了各种有关造纸的书刊。我读了你一篇登在《造纸工业》上的专论,我又翻了你刚刚写了三分之一的一厚部《宣纸生产方法》。可惜你那本尚未完成的《宣纸生产历史》被别人借走了,我多么想看一看它。你不知道,我在来厂以前,也曾到处寻找这方面的书籍资料,但是找不到,至多在古书上有这么片言只语不清不楚的记载。你的这个业余的工作,对宣纸生产发展有多么需要!你及早完成吧,让我们拭目以待。
制造宣纸的人们啊,因为有了你们,多姿的青檀、明净的溪流、幽秀的山谷,才不至于只为点缀河山而生;因为有了你们,书画艺术家们才能有得心应手的好纸使用。可惜我一支拙笔,无法尽情描绘出你们的风貌来,这是我在这里唯一的憾事了。
1962年国庆节于乌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