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帝国主义阵营处于分崩离析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12-29
第5版()
专栏:

帝国主义阵营处于分崩离析中
言彪
1962年即将过去。回看过去一年,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处于一片分裂和混乱状态之中。无论在核控制问题上,还是在争夺西欧经济和政治霸权方面以及新老殖民主义者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方面,都反映了西方内部矛盾重重,裂痕日深。美国评论员约瑟夫·艾尔索普在谈到这种情况时不得不承认:“西方联盟处于令人震惊的糟糕状态之中。”
(一)
最近,西方国家举行的三次会议最清楚地表明了西方联盟内部冲突的深刻程度。它们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麦克米伦和戴高乐的巴黎会谈以及接着举行的肯尼迪和麦克米伦在拿骚的会谈。而在这些会谈中,美英的激烈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事件。
美英冲突的激化是由于美国取消供给英国“闪电”导弹引起的。美国废弃“闪电”导弹无疑是拆英国的台,不能不引起英国的不满。因此在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和美英首脑拿骚会谈中,围绕“闪电”导弹事件而展开的核军备控制权的斗争成为主要的矛盾。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故意颠倒原来的“剑与盾”的含义,说成是常规“宝剑”和核“盾牌”。美国一方面压迫它的欧洲盟国增加对北大西洋公约常规力量的“贡献”,同时又通过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多边核力量”的计划,来并掉英国的独立核力量,抑制戴高乐的核野心,并使渴望核武器的西德摸到核武器而又不让它得到任何实际的控制权。这既加强了北大西洋集团的备战活动,又确保了美国对核武器的控制。为此美国在北大西洋理事会上竭力以“古巴危机”来证明,核武器的指挥权不能分割或共享,按在扳机上的只能有一只手指头——美国的手指头。但是西欧国家从古巴事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它们认为,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华盛顿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正如“古巴危机”所表明的,华盛顿在进行核讹诈时甚至不屑同它的盟国商量一下。因此,美国要建立北大西洋核力量的计划和它要求西欧加强常规力量的主张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受到了“冷待”。
但是美国并不就此罢手。它转而在美英拿骚会谈中实现自己的计划。在肯尼迪同麦克米伦会谈中,美国一方面答应将供应英国“北极星”海上导弹以代替“闪电”导弹,另一方面又要求英国把它的“威慑力量”最后同美国控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核力量合并。肯尼迪并且还写信给戴高乐,表示愿意根据同英国相同的条件向法国提供“北极星”导弹。
肯尼迪这样做显然有下列的目的:一,利用英国所面临的困难迫使麦克米伦公开承诺把英国的核力量并入美国控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核力量之中;二,通过向法国提出类似的建议,肯尼迪希望勾销美英的“特殊关系”,使英国同法国处于相等的地位,来诱使戴高乐放弃法国拥有一支独立的核力量的计划;三,促使戴高乐缓和他反对英国进入共同市场的不妥协立场,并企图借此疏远法国与西德的联盟关系,从而削弱法国反对美国控制权的力量。
麦克米伦虽然在导弹上吞下了苦药丸,忍受了美国的严重打击,但是它仍然是不肯放弃它的独立核力量的。这次拿骚会谈中,英国坚持以“北极星”导弹代替“闪电”导弹正是从这种目的出发的。同时,显然,在引诱法国参加“多边核力量”,瓦解巴黎—波恩轴心,使英国得以进入共同市场方面,麦克米伦在拿骚会谈中也押了一笔赌注的。
可是,法国官方对美英关于“北极星”导弹的建议还没有作出答复,巴黎的普遍反应是表示反对,至少是采取十分保留的态度。《巴黎新闻》头版的通栏大标题是:《肯尼迪要控制他的盟国》,小标题是:《他(肯尼迪)使麦克米伦屈就之后,现在以戴高乐为对象。》这几天,巴黎方面在纷纷预测,“戴高乐不会在法国正在建立的核力量方面出让国家主权”。据说,“闪电”式导弹事件更增强了戴高乐对建立一支完全独立的核力量的信念,而不相信像英国那样与美国核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半独立”的核力量。现在据透露的消息说,戴高乐将继续推行他的发展法国的独立核力量的计划。同时他将毫不犹豫地充分利用英美之间的十分冷淡的关系,来为法国谋求好处。目前戴高乐竭力拖延对美国关于“北极星”导弹建议的答复,并且争取在明年1月戴高乐同阿登纳会谈中,把“北极星”导弹作为促进法国西德勾结的杠杆。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说,预期,戴高乐将对阿登纳说:“他认为,由于美国要提供‘北极星’导弹,成立政治联盟变得非常迫切。他认为,在军事方面的欧洲原子资源的可能出现的合作要求有一个欧洲政治执行机构来进行监督和管理。”
至于西德,它是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多边核力量”的主张的。但是波恩对拿骚会谈的反应是“有保留的”。特别最近波恩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要它把常规部队从五十万人增加到七十五万人,波恩认为,美国提出的供给英国和法国“北极星”导弹的平行建议表明,西德只应该起“提供步兵的低人一等的作用”。因此在拿骚会谈之后,阿登纳立即去信给肯尼迪要求他澄清“更多细节情况”。
此外,在核战略和核控制上的争端,还同西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密切相联。美国所要求的是,建立一个包括英国并同大西洋彼岸联结的“大欧洲”,这同法国正在建立的以巴黎—波恩轴心为基础的、排除英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美国的“小欧洲”,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因此,“多边核力量”同西欧一体化纠缠一起,就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二)
英国和六国在布鲁塞尔进行的关于英国参加共同市场问题的复杂而激烈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十四个月之久。按照英国原先的时间表,英国应该在不迟于今年7月以前拟订出协议草案。但是迄今为止,在谈判中只达成了一些次要的协议,英国提出的三个主要条件(保障英联邦的利益、英国的农业和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作特殊安排)没有一个得到满足。谈判在10月间在为英国农业提出保证的问题上陷入了严重的僵局。
在布鲁塞尔谈判中,法国一直是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主要障碍。法国担心英国进入共同市场会使经济竞争加剧而损害法国的利益,削弱法国在大陆上的领导地位,因此一直在谈判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刁难,使英国迟迟不能进入共同市场。
因此最近麦克米伦同戴高乐的巴黎会谈,其目的主要是说服戴高乐改变他的态度,帮助英国进入共同市场,但是会谈后的普遍印象是,麦克米伦没有取得“任何能使(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布鲁塞尔谈判得到新的推动力的确实希望”,在这方面,“戴高乐没有退让一寸”。某些英国报纸把巴黎会谈叫作“失去了的周末”,说麦克米伦在法国的唯一收获是在一次打猎中用他的“常规武器”打下了七十七只野鸡。
关于拟议中的西欧“政治联盟”问题,虽然戴高乐和阿登纳坚持不同的方案,但他们都一致认为有必要推迟英国进入共同市场,直到巴黎和波恩把它们欧洲的事务安排就序为止。
(三)
在北大西洋理事会上和肯尼迪同麦克米伦的拿骚会谈中,都讨论了新老殖民主义者在刚果的争端。两年来,打着“联合国”旗帜的美国新殖民主义者一直想攫取矿产丰富的加丹加。今年下半年来,美国越来越迫切地要把加丹加并入美国扶植的阿杜拉政府。美国通过联合国之手提出了“把加丹加并入统一的刚果”的三方面计划,遭到了“盟国”的大力反对。英国虽然表面上同意这一计划的总的目标,但拒绝任何关于运用“强制性”措施的主张,不管这种手段是经济的或是军事的。
为了对付西欧国家的反抗,从老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取加丹加,美国又唆使联合国首席代表加德纳在12月10日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向冲伯发出了开始制裁的信号,要他在制裁和屈服之间作一选择。同时,在美国肯尼迪总统同英国麦克米伦首相举行会谈的前夕,作为对英国施加外交压力,肯尼迪命令美国的一个军事代表团飞往刚果去
“研究恢复那里的稳定的办法”,以及调查“联合国军”在刚果的军事需要。
对于这一切威胁,加丹加的冲伯采取了拖延伎俩和反威胁。他一方面表示有条件地接受阿杜拉政府分享联合矿业公司的收入的计划来拖延时间,同时谴责美国“在加丹加准备第三次战争”,“来垄断其财富”,并且宣布如果“联合国军”进攻加丹加,他准备实行一项“焦土”政策。为了商量对策,冲伯还同英国控制下的“中非联邦”的总理韦伦斯基举行了秘密会谈。
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对美国的行动的反应也是强烈的。比利时竭力反对联合国对加丹加实行贸易禁运,并对美国派遣军事代表团去刚果“感到意外”。法国抨击美国采取经济制裁的呼吁是“不合时宜的”,并拒绝负担联合国在刚果的行动所需的费用。在英国,由八十多名保守党议员组成的一个强大的集团几天前签署一项动议,要求英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立即采取行动以制止对加丹加使用武力或施加经济上的压力。英国报纸愤慨地把联合国叫做世界上的“侵略力量”,并要求英国政府采取“坚定的立场”,“断然拒绝”联合国的要求。
现在,新老殖民主义者在刚果的矛盾还在继续发展,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是不能消除的。
× × ×
依上分析,随着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帝国主义阵营内部控制和反控制、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利益的斗争更趋尖锐。美国要保持核垄断地位的企图,也并未因拿骚会谈而变得顺手起来。美国的“领导地位”继续受到严重的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