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鲜明的对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09
第1版()
专栏:

鲜明的对照
新华社记者 阎吾 郭超人
中国西藏地方边防部队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撤出了中印边境东段西部的军事要地西山口。他们在后撤之前,热情帮助西山口南北各地人民重整家园、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行动,同印度侵略军南逃时放火抢劫、破坏行凶的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玉石泉
我边防部队某部在西山口北坡的江村,发现村民用水十分困难,人畜没有水吃,妇女洗衣服要到来回得一天路程的达旺河去。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帮助村民整修水渠,将山上的泉水引进村庄。
江村原来是有水的,一股碧绿的溪水,从村庄里的玉石渠中流过。门巴族人称这渠道中的水为“幽曲米”(玉石的泉水)。自从印度侵略军来到这里后,这股溪流被他们从江村上面改道引进兵营里去,从此玉石渠就干涸了。
提起玉石泉,在门巴族人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很早以前,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猎人,他带着一只神灵的猎狗,要到山上的密林里打猎。正走在山坡上,猎狗忽然蹲下来,用前爪直抓地上的泥土。猎人见后,用箭向猎狗抓土的地方一插,泉水立刻奔流出来。由于这泉水像玉石般洁白,门巴族人就开渠把它引进江村,并给它起名“幽曲米”。
当我边防战士帮助村民重新将“幽曲米”引回到江村的时候,村里男女老少端着酒,跳着舞来答谢。妇女们还用西藏古老的“格桑花(幸福花)”的曲调唱道:“门巴玉石般的泉水回来了,金珠玛米(解放军)啊!特来敬杯酒呀!不喝也得喝……”。
金珠玛米救松巴
在西山口北山脚下的米拉巴小山庄里,有个门巴族人叫松巴。在印度侵略军向我边防部队发动攻击的那些日子里,他为了躲避战火的威胁,领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弃家到了西山口南面的德让宗。
不久,他带的食物吃完了,决定回家再背些粮食来。于是,他悄悄沿着来路向回走。他刚走到西山口上的拉丁湖畔,一个手持步枪的印军拦住了他,并且厉声向他喝道:“再往北走,就枪毙你!”松巴一面申述他回家的因由,一面跪着双手作揖求饶。那个印军根本不顾松巴一家人的死活,一枪把松巴的双手打透。
这时,正巧我西藏地方边防部队在自卫反击作战中来到这里,打跑了印军,救下了松巴,并派人把他送到后方医疗。松巴的伤势,在随军医生的精心医疗下,很快好了。松巴回家和亲人团聚以后,“金珠玛米”救松巴的佳话,便在米拉巴传开了。
“门巴的亲人”
边防部队某部从申隔宗后撤的那天,一位六十多岁的门巴族老阿爸长久地拉着藏族战士乌鲁才仁的双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不管乌鲁才仁怎样劝阻,老阿爸一直伴送乌鲁才仁走了很远。
老阿爸住在申隔宗附近一个村庄里。一天,一股进攻受挫向南逃跑的印度军队闯入老阿爸家里,抢走老阿爸全家仅存的一袋粮食、几块酥油和其他财物,老阿爸哭诉着请求给他留下一部分,但印度军队推倒了老阿爸扬长而去。
老阿爸赶到我边防部队驻地来报告,乌鲁才仁和他的战友们连饭也顾不上吃,便带着干粮出发跟踪追击,终于俘掳了那股抢劫老阿爸的印军,给老阿爸夺回了食物和财物。为了解决老阿爸生活困难问题,乌鲁才仁和战友们还把自己携带的粮食和盐巴赠送给老阿爸,每天还帮助老阿爸担水、砍柴。从此,老阿爸逢人就说,边防战士是“门巴的亲人”。
“佛爷也会保佑你们”
申隔宗有一座古老的喇嘛寺,座落在被当地人民称为
“圣山”的顶端,四周竹林环绕,泉水淙淙,安详而幽静。每逢节日,周围几十里以内的门巴族和藏族人都要赶来这里焚香朝拜。
但是,盘踞在申隔宗的印度侵略军,却不尊重人民的宗教信仰。他们在寺旁挖掘沟壕,安置铁网,并闯入寺内拆走了庙门和转经筒上的顶板,把寺内弄得乱七八糟。当地人民痛心地说:“印度军队把我们的神赶走了!”
我边防部队进驻申隔宗以后,立即动手帮助当地人民重新整修喇嘛寺。
他们把新修的庙门油漆得光华夺目,把转经筒上重新装上了新顶板。佛殿门口的彩布门帘被印军抢走了,我边防部队又缝制了一个新门帘张挂起来。边防战士们还清扫了印度军队在喇嘛寺四周丢下的各种垃圾和污物,使寺内寺外干干净净,一片清新。
喇嘛寺很快整修好了,佛殿正中金色的释迦牟尼塑像前又燃起了明亮的油灯,堆满了用酥油和糌粑制作的供品,前来朝拜的人们络绎不绝,一位门巴族老人感激地对边防战士说:“你们修好了寺庙,佛爷也会保佑你们!”
(附图片)
我西藏地方边防部队战士帮助达旺地区别卡尔村居民舂米
新华社记者 袁苓摄
我西藏地方边防部队撤离德让宗时,门巴族老人向我边防部队官兵敬送别酒 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