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告别达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15
第1版()
专栏:

告别达旺
新华社记者
中国西藏地方边防部队今天告别了中印边界东段西部重镇达旺,向着风雪弥漫的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以北地区继续后撤。西藏地方边防部队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从鹰窠山口开始主动后撤以来,在这一地区已经后撤了二百多公里。
我们是一九六二年十月下旬随同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西藏地方边防部队,从克节朗河地区来到达旺的。沿路看到印度侵略军南逃时制造的一片劫后景象。许多村庄烈焰冲天,墙倒屋塌,鸡狗乱窜。当地居民一向赖以过往的许多桥梁和道路,也遭到了印军的破坏。在兼则马尼,一座十多米长的转经墙,墙上刻有佛像和经文的石板被印军撬下来修筑了工事。横跨娘江曲河一座几十米长的竹索吊桥,也被印军砍断。印军南逃时还到处抢掠,抓人背东西,使许多居民弃家逃亡,黄熟了的庄稼无人收割,大群的牛羊也没人放牧。在路上,我们遇到一批逃亡的门巴族牧民。他们愤怒地向我们哭诉:“家里的箱笼盆罐被印军翻遍了,干肉和奶渣等都被印军抢去吃光了!”
达旺,在丛山环抱之中,是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的首府,周围有三十七个村庄,一千多户人家。这里气候温和,风景美丽。四周山顶复盖着白雪,山腰和河谷间杉柏参天,翠绿一片。达旺河在镇前蜿蜒西流,山野里生长着各种药材,向阳的草坡上,朵朵野花在含苞待放。一个个村庄和印度侵略军的数百幢营房,散布在几十个小山包上。指挥印度侵略军向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北我边防部队发动进攻的印军步兵第七旅旅部就设在这里。现在,被俘的印军步兵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的指挥部办公室内,一张紫色圆桌的玻璃板下,还压有一张向中国领土推进的军事部署图,办公室右侧的一间大房子里,还摆了一座十米长、五米宽的大沙盘。
我们进入达旺时,被印度侵略军纵火烧毁的十多幢房子、仓库和其它建筑物还在冒着黑烟。这里的居民和喇嘛,有的被印度侵略军裹胁走了,有的为了躲避印军裹胁和战火的威胁,藏进了深山老林。著名的达旺寺只剩下一个看门的老人。一百多户的达旺雪(村名),也只留下一个聋子。那些天,盘踞在达旺河以南和西山口等地的印度侵略军,还不断以重炮轰击达旺及其周围和平村庄。当地居民气愤地说:“印度军炮打门巴人,真是罪过!”
西藏边防部队进驻达旺后,扑灭了印军燃起的大火,抢救了人民生命财产,保护了公共设施和寺院。尽管当时达旺空屋很多,但他们露营野外,不进民宅,并且在室内无人的民房门口,贴上“主人不在,过往部队不得入内”的封条。他们代弃家外走的居民饲养鸡犬,放牧牛羊,等待主人回来认领归还;他们还给住在达旺河畔接近火线的老人和妇女打柴、背水、挖防炮洞,使他们安全躲过印军的炮击。某部初到驻地动用群众烧柴三千斤,事后,战士们上山打柴四千斤还给群众。有一家居民的两只羊不见了,几个战士上山替他把羊找了回来。边防部队的工兵战士,看到色如河上独木桥行人危险,为居民架了一座又宽又牢固的新桥。附近八个村庄的居民代表,在大桥建成那天,背着八篓米酒到部队感谢战士。他们说,印度军队迫使我们四散流落,“金珠玛米”(解放军)关心我们比亲人还亲。从今后,我们八个村庄的男女老幼过桥不再担惊害怕,赶牲口的人也不用淌水过河了。“金珠玛米”真是消灾降福的救星。
达旺地区居民一向爱吃西藏矿盐,一九五九年以后,盘踞达旺的印度侵略军严禁他们到错那交换物资,切断了达旺和西藏内地传统的贸易联系,使这里居民长期缺乏盐巴,不少人得了病。我边防部队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从拉萨运来二万五千多斤矿盐分送给居民。接着,他们又协助西藏贸易部门运来盐巴一万斤,茶砖五百多块,供应当地人民需要。当边防部队在次母村一带,将二千八百多斤盐巴分送给二百九十多户居民时,居民们摆出青稞酒和酥油茶,款待背盐前来的战士。许多门巴族人唱起了自己编的歌:“拿出金银桌,端上酒和茶,谢谢好兄弟,送我好盐巴。”
在我边防部队关怀和帮助下,达旺地区人民生活很快安定下来。许多离家出走的人们,也纷纷回家来了。他们和边防战士越处越亲密。当我边防部队进驻西山口以后,这一带再不受印军炮火袭扰了。居住在达旺河两岸的门巴族和藏族农牧民们,欢天喜地同主动帮助他们劳动的边防战士一起,在农田和牧场上,割稻摘谷,耕耘播种,挥鞭放牧。据当地老农说,由于边防战士的帮助,达旺地区的冬青稞和冬小麦都比往年播种得及时细致,现在,在向阳的河谷地带,麦地里嫩苗已出土三、四寸高。人们正抓紧时间扫落叶烧肥沤肥,有的人利用冬闲编织竹筐竹篮或者上山伐木砍柴,还有些人背着蔬菜、山果和粮食上市自由交换。每到傍晚,许多村落的居民总喜欢同边防部队的官兵围坐在一起,饮着浓茶,亲切谈心。有时兴浓,大家还燃起篝火,歌舞联欢。门巴族的歌手们编歌赞扬边防部队“是门巴人的兄弟,是深山中的长青松柏。”
达旺男男女女信奉喇嘛教,通行藏语和藏文。他们沿用的是西藏历法,节日也和西藏其它地区一样。这里的妇女头戴尖顶小帽,背上背着一块皮垫子。据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曾戴过尖帽、背过皮垫子以“避邪防妖”。后来,文成公主将这些东西赐给了门隅地区的居民,从此,门隅地区妇女世代相传就是这种装束。
我们在告别达旺之前,访问了著名的达旺寺。它座落在一座小山的顶上。寺的两旁是一排排藏式房舍。寺里的画栋雕梁和一幅幅壁画,都和西藏其它地区的寺庙相仿。一位带领我们参观的喇嘛告诉我们,达旺寺是三百年前五世达赖的弟子梅惹喇嘛扩建的,是拉萨三大寺之一——哲蚌寺的支寺,也是门隅地区最大的寺院。达旺寺的堪布(主管寺内宗教事务的大喇嘛),历来都是由拉萨哲蚌寺派出的。这位喇嘛对边防部队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达旺寺的完整和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表示感谢。他说:“我们要以佛的名义,向‘金珠玛米’致敬!”
我们在达旺寺参观时看到,被印军裹胁走或吓走了的喇嘛已陆续返回。寺院门前高大的经幡在迎风招展。经堂大殿内香烟缭绕,佛灯明亮,身披绛色袈裟的喇嘛们在敲钟击鼓,朗朗诵经。达旺河两岸各个村庄,每天都有许多门巴族和藏族的男男女女,来到这里焚香顶礼,朝佛诵经,向喇嘛献送布施。
当我们最后随同西藏地方边防部队告别达旺北撤的时候,和我边防战士亲密相处了两个来月的达旺河畔的门巴族和藏族居民,像送亲人远行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依依送别。年青的男女在鼓乐声中载歌载舞,祝亲人一路平安;头人和长者手捧高脚木杯,向我边防部队的军官一一敬献青稞酒,感谢“金珠玛米”在达旺期间处处为人民造福。他们说:“我们的酒味虽然淡,我们的心意却很重。”部队开始出发了。门巴族歌手唱起了惜别的歌:“尊敬的客人哪,我们愿意你们永远住下来;挽留不住的客人哪,无论你们走多远,我们的心也随在你们身边。”
(新华社拉萨十四日电)(附图片)
下左图:达旺居民送别撤离达旺的西藏地方边防部队
新华社记者 孔凡根摄(传真照片)
下图:我西藏地方边防部队进驻瓦弄期间,主动帮助当地僜人收摘鸡爪谷 新华社记者 段文慧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