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稷山卫生面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15
第2版()
专栏:

稷山卫生面面观
本报记者 培植 莎荫
当我们去年十二月在著名的全国卫生模范县——山西省稷山县旅行访问的时候,距离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稷山现场会议的时间已经整整三年了。这三年,稷山人民是在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侵袭下度过的。那里十七万人民的生活究竟过得怎样?从一九五六年就兴办起来的卫生事业和几年来艰苦培养起来的卫生习惯,如今又变得怎样?
老红旗的新面貌
三年前,我们在这个县被誉为卫生红旗的太阳村听社员们说过一段顺口溜:“环境整洁气象新,松柏杨柳绿成荫;街里看,多漂亮,平坦的马路雪白的墙;院里看,多清爽,花草一院满庭香;家里看,多舒畅,床上整洁地净光,家家多了三件宝,痰盂牙刷和茶缸。”这时正值严冬季节,地面上虽然光秃秃,但是街道依然打扫得干干净净,墙壁粉刷得雪白,无论是公共厕所还是社员的家庭厕所,都经常打扫,街头上的土制痰盂,还是照常使用着。在社员住户的院里,也收拾得整齐利落,屋子里被褥、家具放得井然有序,就连烧柴火的灶头,也看不到有多少灰土。
太阳村卫生工作真正好的地方要数社员们多年来养成的那些良好习惯被坚持下来并且发扬了。人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院,三年来没有间断过。不吃生冷,不喝生水,勤洗衣服,勤晒被褥……,这些都成了人们的习惯。去年八月间,修善公社一个老汉从翟店赶集回来,经过太阳村,正碰上太阳村社员刘俊德在井上提水,老汉跑路跑热了,要喝几口凉水,刘俊德劝他不要喝生水,说:“老哥,你要喝,到我家给你烧点开水,千万不敢喝生水!”老汉只好跟他去喝了一碗开水。事后,老汉感动地对人说:“这太阳村就是不一样啊!”
太阳村的人们这样讲卫生,自然有许多好处。据大队党支部书记杨广珍说,这两年闹旱灾,可是村里的发病率却还是继续降低。全村四百六十六个男女劳动力,去年因病请假三天以上的只有二十多个人;一九五九年以前,全村有三十六个害慢性病不能劳动的人,到去年,就只有一个人不能劳动了;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全村新出生的一百四十七个孩子,都健康地成长起来了,而死亡的老人平均年龄是七十二岁。几年来,这里连猪瘟、鸡瘟也没有发生过,大牲畜也比过去增多了。太阳村的卫生好,生产也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这里的粮食产量和社员收入是解放以来最高的一年。
人强马壮肥料足
在太阳公社,我们还访问了西小郝和均和两个大队。均和大队是个小村,有一百八十九户,八百九十多口人,离太阳村只有七八里路。但是这里据说一年多以前还是个“卫生落后村”。党支部副书记给我们介绍情况时说:“咱这里过去也搞卫生,不过,就是突击多,不经常,所以年年搞卫生,年年不卫生。”
可是,现在我们走在街头,或者到社员家里,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一年以前这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大街小巷,院里屋里,打扫得一干二净,鸡窝畜圈也都很整洁,到处看不到一片水坑湿地。人们身上穿的衣服,不论新旧,总归没有多少油渍和污垢。好多孩子脸上不黑,手上不脏,白白净净的。大队保健站的医生还给我们提供了几个有意义的数字:一九六一年,全大队就诊人数每月平均四百二十人次,一九六二年就诊人数每月平均只有一百一十八人次;一九六一年,全大队社员因病误工总数四百五十三天,一九六二年只有一百七十五天。
均和大队的干部们说,他们的卫生工作是“逼上马”的。原来,均和大队土地多、人口少,按理说应该收入多些,生活好些。可是,这几年打的粮食老赶不上太阳村,生活也不如太阳村。社员们常常看着太阳村眼红,干部们也很着急。一九六二年春天,第四生产队队长李五因到公社开会,正好碰上太阳村大队一个生产队长郭金锁,两个人嘀咕了半夜,郭金锁告诉李五因一个门道:要搞好生产,就要多积肥,多投工;要多积肥,就要讲卫生,要多投工,也得讲卫生,除害灭病。李五因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回去就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大队党支部和大队管理委员会。大家听李五因一说,都同意,就把公社的中心保健站站长卫洪义找来,召集了三百多名社员开会。卫洪义是县里著名的一个卫生积极分子。他在会上给社员、干部讲了讲开展卫生运动的好处和办法,还介绍了太阳村的卫生工作经验。会上具体地划分了卫生责任区,确定了清扫责任制。会后,全村就动了起来,扫街、修墙、翻炕,没几天功夫,村里变了样:几个大垃圾堆清除了,街道干净了,破墙修理了,厕所挖了,磨道、碾道也清扫了……,全村的环境焕然一新,大秋地里的肥料也堆满了,春播的棉花和大秋作物都施了肥。
接着,消灭四害和预防疾病的工作也全面铺开。生产队成立了保健室,训练了保健员,又以生产队为单位,每十户建立一个除害灭病小组,户户订立了爱国卫生公约。全村一年泥了一千八百六十三个鼠洞,九百六十多间住房作了消毒处理,家家拆洗了衣被,人人动手打蚊蝇,虱子、臭虫基本消灭了,苍蝇也少见了。这里还推广了太阳村的照顾妇女经期孕期以及夏天“早上工、晚下工,中午多歇两点钟”的办法,在全体社员中进行了痢疾、感冒、伤寒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这样,社员们的健康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好转,出勤的人也多起来了。
我们到均和大队访问的时候,这里正在开展以积肥为中心的冬季卫生运动。党支部副书记笑着对我们说:“明年我们总共需要六千零二十八车粪,现在还有三个月时间,已经积了六千零十八车。明年是人强马壮肥料足,卫生好,生产上也要打个胜仗哩!”
少花钱办好卫生
离开太阳公社,我们又看了翟店公社的几个村,然后向南直奔稷山下的西村公社,在这个县的边境上参观了不为人们注意的刘和村。
在中共稷山县委就听说刘和村的干部会过日子,花一个钱能办的事决不花两个钱,到村里一看,真是名不虚传。这里的卫生事业也是在勤俭节约的精神下办起来的。进村一条东西大街,显得窄一点,路旁也没有栽树,但是,修得平平整整,扫得干干净净,所有的墙壁都没有用白灰刷过或者泥过,但墙基完全用切碎的麦秸和泥糊起来,倒也整整齐齐。有些地方挖了很深的方方正正的垃圾坑。整个村子里显得朴素而美观。
大队副队长赵子俊给我们讲了这个村勤俭办卫生的一段故事:
一九五八年,稷山县的卫生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刘和大队也准备动手,就开了个干部会。不想八个生产队长就有五个主张“大搞”,他们要求全村用石灰泥墙,街道两壁都画上彩画,墙根要垒砖。这建议一提出来,几个大队干部就不同意,党支部立刻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按队长们搞的建议,光卫生费用就要开支一千六百元。刘和村是个半山区,收入本来就比不了平川,合作化以来,大队一直勤俭办社,连个桌子凳子都舍不得买,那里能花这样一笔钱?后来又让社员讨论了一次,七说八说,才算定了下来:用点灰把墙粉刷一下,墙根用泥抹,每年换,又积了肥,又讲了卫生。村里的杂土垃圾,抽空清除,顶肥料。这几年各队一直就这样干下来了,五年中间,除过四幅标语画花了七十元钱,就再没花过一元。但是,大家动手,把村里的五个多少年没动过的大垃圾堆清除了,池泊掏过了,街道垫平了。环境卫生一下变了样,老年人高兴得直说:“刘和村又翻了一次身!”
从大队办公室出来,我们一连看了三个生产队的饲养室,都一样干净。据饲养员们说:这两年,养牲口手勤,也按卫生公约规定的条件办事,牲口吃得好,病得少,繁殖得快了。大牲口今年已经达到二百五十一头了。三年以前,比这少得多哩!
刘和村也有一个保健站,站上有三个人。这两年,配合村里的卫生大检查,他们作了很多工作,像社员健康检查,防疫注射,在民校里讲解卫生知识等等,作用不小。一位医生给了我们一张统计表,是一九五八年以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一九五八年发病人数占全村人口的千分之十多,一九五九年占千分之八点四九,一九六○年占千分之六,一九六一年占千分之四点三,一九六二年占千分之三多。好些传染病已经控制了。这对一个在旧社会甚至很少见到医生的山区农村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了。
美好愿望在实现
三天中,我们走过五个公社的十四个村。有平川,也有山区,有大村,也有小村,有的是一九五九年搞起爱国卫生运动来的,有的是近两年才搞起来的,虽然不能说村村都好,但是绝大部分村庄的卫生状况是不坏的。十四个村中,除了在李老庄的街道上看见些柴草、畜粪外,其余十三个村的街道上都是干净的。有的地方是黎明即起,打扫门前,有的地方是三、六、九扫街,保持环境卫生的许多制度都坚持下来了。
三天中,我们访问了几十户社员家庭,几乎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有的人家还推选上学的孩子当卫生小组长,检查和督促全家人讲卫生。偶尔发现一户卫生工作做得不大好的人家,这家人也总要说几句话来批评自己,说明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三天中,我们也访问了许多社员,看过了许多社员,人人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病人是很少的。显然,健康、文明和幸福的劳动生活,在稷山县广大农村里已经不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了。人们正在党的领导下,以辛勤的劳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向贫困、愚昧和落后现象进行着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