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业机器的使用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15
第5版()
专栏:

提高农业机器的使用效果
陶鼎来
现在有许多国营农场和个别有条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机耕地面积达到了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的省、市如黑龙江、河北、山东、北京,机耕地面积在总耕地面积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成为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农业机器是现代工业技术的产品,而农业生产又具有分散和必须因地制宜的特点,所以用好农业机器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现在可以看到在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中逐渐显露出来的一些矛盾现象。例如:一方面农业机器的制造力量还很薄弱,制造出来的机器品种和数量还很不够,另一方面却有一些机器不能使用;一方面农村动力缺乏,迫切需要增加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在许多地方动力的使用却浪费很大,拖拉机和排灌动力的出勤率和功率利用率都不够高。至于机器作业的增产效果,固然在不少事例中得到了证明,但也有不少事例说明机器作业质量不能合乎要求。使用农业机器而增产的社队,也有由于成本费用大,能否经济合算也往往是个问题。这些矛盾现象的产生,说明农业机械化在我国还是一项年轻的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用好农业机器的经验。
当然,用好农业机器是与正确地组织农业机器的选型工作和修理工作分不开的,但是农业机器的使用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用好农业机器,不仅直接关系到发挥机器效率、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关系到整个农业机械化的效果,而且只有通过机器的正确使用,才能总结出正确选型的依据,才能从根本上堵塞机器的非正常损坏,使修理工作走上正轨。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用好农业机器问题。
保持机器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机器寿命
用机器作业,首先必须保证机器的完好技术状态。有一些生产单位使用的新机器,往往在前两年中还能比较正常地作业。过了这段时期,机器的技术状态受到破坏,情况就急剧地变坏:出勤率大大降低,能出勤的也有一部分是“带病工作”,甚至有的机器,由于使用不当,发生重大损坏,不得不提前报废。因此,随着农业机器数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保持机器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机器寿命的问题,值得引起广泛的注意。
机器损坏,不能工作,容易被人觉察。但在日常使用中,机器的技术状态不正常,却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利用技术状态不正常的机器工作,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从机器本身的技术结构来看,技术状态的破坏,超过一定限度,就是造成严重损坏的原因。机器的正常寿命,只有在平日的精心维护之下,才能得到保证。从机器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成本看,机器的技术状态不正常,例如拖拉机的功率不足,或是犁铧受到过度的磨损,或是犁的深浅调节装置工作不正常,都会造成非常有害的结果。由于调节不当或犁铧磨钝,耕地的比阻和燃油消耗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同时还使许多机件产生不应有的磨损。这是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根据在华北地区对一台拖拉机耕地作业的实际测定,在作业初期技术状态较好的情况下,用Ⅲ速耕作,平均耕深为十九点三厘米;作业二十天后,机组技术状态逐渐恶化,驾驶人员为了保持班次定额,仍用Ⅲ速工作,耕深平均仅有十五点八厘米。
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许多机件相互摩擦或与土壤、作物茎秆等摩擦而发生磨损,或是互相紧固的零件,由于震动而松动,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机器在完全新的状态。但如了解机器的构造和使用原理,了解磨损、腐蚀发生的过程,就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特别是避免事故性的损坏。因此,加强机器使用人员的技术训练,提高他们对各种农业机器的技术知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除了一般的技术训练外,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来,应当特别强调以下几件事:
第一是必须做好机器的保管工作。农业机器的使用有很强的季节性,拖拉机利用的天数最多,一年之中也不过作业一百多天,其他各种作业机器,有的只利用几天或几十天。这些农业机器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不用的,所以需要很好地保管,否则会由于自然锈蚀、零件丢失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生产单位机器损坏,不是由于使用上的原因,而是保管不当所致。当然在广大农村中,保管机器的条件是有一定限制的,特别是库房等基本建设往往会跟不上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要看到除了极少数精密机件和木材、橡胶、帆布等制品必须在室内保管外,农业机器的绝大部分是可以采取露天保管方法的。有时露天保管还是最经济合理的办法。只要对机器勤加检查,经常注意排水,清除尘土和采取涂漆、涂油等防锈措施,就可以把一般的农业机具保管好。至于拖拉机和动力机械的保管,虽然有一些特殊要求,只要注意执行,也不是很困难的。
第二是注意清洁。首先是对机器用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空气等必须保证清洁,对机器上的各种滤清装置,要勤加清洗。现代机器的构造十分精密,特别是在拖拉机和农村动力中用得最多的现代高速柴油发动机,其燃油供给部分的构造,精密度要求更高,燃油稍有不洁,就会造成严重的磨损,结果影响整台动力机的技术状态,甚至引起严重故障。为了保证燃油清洁,一般采取用前沉淀或过滤的办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河北省芦台农场,在一九五四年以前,对燃油清洁的重要性重视不够,拖拉机每工作一千小时,喷油头平均堵塞十次,高压油泵柱塞与套筒间产生磨损,要调整三次,才能保证额定的供油量,有的只用四百小时就报废了。以后农场采取了净化措施,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有很大改进,一九六○年拖拉机的出勤率和时间利用率都超过百分之九十,表明故障情况很少,而C—80型5号拖拉机的高压油泵柱塞用了一万七千五百小时,还未损坏。由此可见,燃油净化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为保证尘土脏物不致进入机器内部,机器外表和四周环境、保养修理的工具和操作人员都应当保持清洁。有些人认为农业机器免不了与尘土接触,因此不需要清洁,这是完全错误的。正因为农业机器工作环境恶劣,就更需要加强对机器的爱护。
第三,实行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按照各种机器的技术保养规程,经常对机器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调整或修理。不要使不正常状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四,要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严格贯彻各种机务规章。首先必须教育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认识保持机器的正常技术状态和延长机器寿命的重大意义。农业机器是重要的生产力量,掌握机器的人,对生产、对国家负有重大责任。我们平常说一种拖拉机的寿命是十年或十五年,这只是计算折旧费用和计划机器更新的指标,实际上一台机器的寿命,可以比这长得多,也可以比这短得多,主要看平日的使用维护情况如何。我国当前农业机器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应当尽可能地延长每一台机器的使用年限,绝对不能容许提前报废。只有认识了掌握机器的责任如何重大,有了爱护机器的感情,各种使用、维护、保管机器的技术措施,才能得到彻底的贯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业机器同其它机器一样,对使用、维护、保管有严格的要求,只有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我国当前使用农业机器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对操作机器缺乏经验的青年,对他们更需要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的重要性,从一开始便养成严肃对待机器工作的习惯,防止意外事故。
合理利用动力,发挥功效,降低成本
技术状态正常的农业机器,用于作业时的中心问题是充分利用动力,提高功效,降低成本,而这又主要表现在提高机器的时间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两方面。
这里所谓时间利用率,是指用于直接作业的纯作业时间与机器出动的总时间的比值。根据对一些拖拉机实际作业的查定,由于地头转弯,地块间转移,拖拉机和农具的调整、准备,机器的零星保养和故障修理,以及人员休息,机器等油、等水、等地等等原因,时间利用率一般不过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有的还不到百分之五十。但在机器工作组织得好的一些国营农场里,却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此可见,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潜力是很大的。
要使机器在作业季节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必须在机器投入作业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机器作业的组织是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当前的机器作业中有许多辅助性工作,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把人工的工作与机器工作配合好,以便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率。比如拖拉机站的工作必须与所服务的生产队取得密切配合,由生产队负责的各项工作,如机耕地前茬作物的收获、腾茬工作,耕地前的施肥工作,机耕时的油、水、种籽等的运输供应工作,都要与机器作业统一计划和安排,这些工作组织不好,就会发生机器窝工的现象。从机器作业本身的组织来说,多台机器集中作业,可便于不同型号的分工,例如大型机器可负担大田块或负荷重的作业,小型机器可负担小田块或负荷轻的作业,以便于各自发挥最好的效用。集中作业还有利于机器的管理、修理、技术保养、油水供应等工作,对提高时间利用率也是有好处的。当然,这种组织形式,只宜于在生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如生产规模较小,过多的机器集中作业,会因为转移频繁,反而造成时间和油料的浪费。因此很多拖拉机站采取单机分散作业,所谓“分片包干”的办法。这种办法把拖拉机和生产队的关系固定下来,虽然从机器的利用来看,效率不是最高的,但便于与生产队配合,便于贯彻作业质量的责任制,在当前可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
机器的修理工作,要与机器的作业计划,统一安排。拖拉机和作业机都要在作业前修理完善,调整到正常的技术状态,使在作业中不发生或少发生故障。对估计可能在作业期间发生的故障,要准备必要的修理力量和备用零件,以便迅速排除。
在正式作业之前,掌握机器的人员,最好能编制机器作业计划。通过计划预先把用于保养、运输、人员休息等机器停歇或空转的时间,作一定的计算,以求减到最少,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直接作业上。在实际作业时,要根据计划检查,防止任何不必要、不合理的机器停歇。只有这样兢兢业业,分秒必争,才能保证高的时间利用率。
机器在田间作业,不等于充分利用了能够发挥的功率。我国当前拖拉机、排灌动力的功率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往往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所谓功率利用率是指机器在工作时的实际负荷与机器的额定输出功率的比值。根据对一些耕地机组的查定,功率利用率不过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有些作业机组更要低些。功率利用率不高,一方面等于有大量的动力配备闲置不用,另一方面动力机的经济性显著变坏,增加燃油消耗,这些都是于生产不利的。要充分利用动力,首先是选型配套问题。在一定的机具配备情况下,对作业机具采取联结作业或复式作业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编组,同时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选择适当的作业速度,也可以提高动力机的功率利用程度。对具体操作人员来说,在安全操作和作业质量允许的范围内,随时选择较高的作业速度,充分利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提高作业功效,是操作技术的一项根本要求。现代拖拉机作业速度范围加大,变速的档次很多,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优秀拖拉机手和康拜因手,往往能够根据土壤和作物情况,预先计划好应当采用的作业速度,列入作业计划,使机器发挥最高功效。
从农业技术上采取措施提高机器的使用效果
农业技术受到各地自然条件、农作物生物特性等的影响,一般是不容易改变的。在农业技术与农业机器的关系上,农业机器应当首先服从农业技术要求,才能在当前生产上发挥作用。但是既然利用机器作业,制定技术措施,就必须考虑机器的性能特点,特别是我国原有的许多农业技术措施是以人、畜力工具为基础的,引进机力农具以后,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以耕地作业为例,可以看到,虽然同是犁,机引犁与畜力犁的作业质量是不同的,用法也不相同。一般畜力犁耕得浅,但耕翻的次数可以多,精耕细作地区特别强调要多犁多耙;机器耕地,可以耕得较深,但次数不宜多,因此原来对畜力犁的耕作要求,不能直接搬用到机引犁上。另一方面,机器既为深耕提供了可能性,决定适宜的耕作深度就成为制定耕地作业农业技术要求中的重要问题。在畜力不足而需要充分发挥拖拉机的作用的地区,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耕得深固然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耗用的动力多,机器耕的面积小;耕得稍浅,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可能稍低,但耗用的动力少,机器耕的面积大,实际效果可能更大。正因为这样,许多地区提出“快耕、多耕、耕好”的要求,而不片面地强调深耕。但如何才算耕好,如何制定合理的机耕深度,很值得研究。如果定得不适当,就可能造成农业生产上的损失,造成燃油、动力的大量浪费。
深耕的后效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许多地区的机耕经验证明,深耕的增产效果不止一年。因此,从经济利用拖拉机的要求出发,在农业技术上研究深浅轮耕的方式,对提高农业生产和扩大机耕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制定利用机器作业的技术措施时,有一点应当特别引起注意的,就是农事作业有其连续性和相关性。当研究作业质量或评定作业效果时,不应当只孤立地从一项作业的表现得出结论。仍以耕地作业为例,在机耕以后,如果相应的机械整地措施跟不上,机耕的优越性往往不显著,甚至会给保墒、碎土、平地等工作造成困难。同样,机器深耕,水、肥等一系列措施也必须跟上,否则深耕的增产效果也可能不显著,有时甚至还会减产。在华北的部分井灌地区,就有因为机耕面积扩大,需水量大,而原有水源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暂时减小水浇地面积的事例。由此可见,机械农具与原有人力畜力农具在作业性能上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固然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机械化作业的优越性,但也会引起一些农业技术上的复杂问题,需要慎重研究解决,不能简单从事。
综合利用是提高农业机器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农业机器的性能,设计通用性高的机具。但从农业生产方面采取措施,如采用作物的合理布局或轮作制度,对提高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排灌机械、中耕管理机械以及收获机械等的利用率都有重大关系。
对于利用机器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经济的研究,是农业技术改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既要总结传统的农业精耕细作经验,用以进一步指导机器作业,更要在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中,摸索经验,加强科学研究。我国农业固然有许多特点,需要创造许多新的机器,但要看到,如能用好现有的机器,提高农业生产的潜力也是很大的。
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
为了用好农业机器,我们不仅要看到我国广大农村使用机器的技术水平很低,还要看到整个社会为先进技术服务的条件也还不足。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加强生产单位的技术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外,还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技术组织工作。
首先要组织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工作。前面已经从各方面提到一些科学研究任务。应当指出,农业机器运用学还是一门新的学科,在我国具体条件下,这门学科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实践,逐步加以明确和解决。从机械化农业的有关研究工作看,现在也还处于萌芽阶段。至于既熟悉我国农业又熟悉农业机器的科学技术队伍,更有待于大力培养。我们必须加强这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地实践经验的总结,才能为因地制宜地用好农业机器取得经验,才能使这些经验通过试验示范,为群众所接受,提高农业机器的使用效果。
在各项农业生产上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牵涉到亿万农民的技术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科学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广大群众的科学技术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广泛的、严密的技术服务网,在当前特别是要做好机具、零件、工具、油料等物资供应和机器的修理工作。这些工作的组织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同时要适应农业机器的使用特点。例如各种农业机器所需要的配件,有上万种,每种对规格质量都有严格要求,每种都必须有所储备,才能保证供应及时,利于机器作业。但每种零件的损耗量是不同的,需要的储备量也就不相同。易损耗的零件,每台机器要有所储备,不易损耗的零件,则可以按耐用程度每十台,二十台或一百台机器有所储备。这样就有可能用最少的储备,满足最多机器的使用要求。但要这样做,就必须把零件的储备工作与供应工作结合起来,组成由上而下的零件供应网,根据零件的消耗规律,制定出每一种零件的储备定额;而在零件的管理上,就需要一套严密的、技术性很高的制度。在油料的供应上,也有类似的问题。总之,把农业机器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从生产部门根据规格、数量要求、准确及时而又经济地供应到每一个使用机器的单位,不是一项简单工作。同样,把各种农业机器及时地、高质量地而又经济地修理好,也不是一项简单工作。从几年来使用机器所遇到的困难情况看来,急需建立这样一些高度组织起来的强有力的技术服务系统。作好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就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