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西非日记(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16
第5版()
专栏:

西非日记(八) 杜宣
访问广播民族乐团
今天我们去访问几内亚国家广播民族乐团。乐团属广播电台领导,事实上是一个民族歌舞乐团。在非洲,歌和舞几乎是无法分开的。
乐团是在一九六○年一月四日成立的,是几内亚独立后第一个建立的国家艺术团体。乐团有三十个成员。二十二个男的,八个女的。男的演奏乐器,女的唱歌。全部成员是从几内亚全国挑选来的。有的来自上几内亚,有的来自下几内亚,还有来自森林区的。因为几内亚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所以团员中有的不能相互谈话,其中也有一些文盲。很多人还不能看正谱。团员集中之后,先进行了一个短期训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举行公演,只是向机关干部和学生们演出过。等一些时候,就要到各地巡回演出。
几内亚民间歌曲很丰富,过去一直没有很好的记录整理。现在乐团打算派人到全国各地去收集。
在民族音乐中,共分为四类:古典的、室内的、民间的和舞蹈配乐。现在对各类音乐采取了分别对待的办法。例如:在演奏古典乐曲的时候,就是根据传统的演奏方法,不加改变的演出。演奏民间的歌曲就不能照搬,因为几内亚的音乐家们认为,过去的一些民间歌曲,并不完全都是好的,有的还有些不健康的内容。所以现在演唱时,常常是根据原来的曲调,而将歌词的内容从新改写过。
乐团的很多演员都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人,有的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我们到乐团的时候,他们正在排演间练习。他们唱的一个歌叫做《自由的人们,不应在他们的事业中泄气》。乐队的演员都坐在地上。八个女歌唱演员,在乐队前面一边唱,一边前后来回地走动。走的时候手臂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乐曲是原来民间很流行的,而歌词则完全改换了。
(一九六二年三月十五日)
“新娘面纱”
今天到金迪亚去旅行。这是我一到几内亚就想去的地方。这儿有一个著名的瀑布,被人们称作“新娘面纱”。这个名字本来已经是够诱人的了,何况这里还有一个专门研究非洲毒蛇的巴士特药物研究所。关于蛇的生活,人们都感到兴趣。我们从小就不知道听过多少蛇的故事,所以今天没有等天亮,我就醒了。
由科纳克里到金迪亚,单程一百四十公里。公路平坦极了,路两边的香蕉园、菠萝园,一望无际。目前正是非洲酷热的旱季,很多地方在进行电力灌溉。
著名的瀑布是在离金迪亚十多公里的地方。金迪亚与瀑布之间有一段崎岖的道路。车过处,黄沙滚滚。道路两旁,尽是枯草。坐在车子里感到热得够受的。车子在山坡上转了几个弯,景象就完全不同了。一大片葱翠的森林,跳进了我们的眼帘。更远处的右首,是一座高拔的断崖。我们的车子钻进森林,迅速地朝着断崖飞奔而去。
根据我看瀑布的经验,一走近瀑布附近,总会感到如万马奔腾一样的喧嚣。但是下车之后,这儿却是静悄悄的,我以为还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瀑布跟前。心里正在这样猜想的时候,使馆的孙秘书看着我那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就用肩膀碰了我一下:“嗳,你怎么不看呀?”我有些莫名其妙,随便地应着:“看什么?”孙秘书用手一指说:“那不是瀑布吗?”我跟着他的手所指的方向看去。这一看真把我震慑住了。就在我正前面,百丈悬崖上挂着一幅七八丈宽的轻纱,在微风中飘来飘去。我来不及再问什么,立刻迎了过去。走到距离瀑布约一百多步的样子,就感到十分清凉。不知道是哪一个聪明的人,为它取了“新娘面纱”这样又确切又美丽的名字。
瀑布是由无数根如丝的细流所组成。断崖就像织布机上的梳子。泉水则是梳子齿缝中流出的细纱。千万根细纱从悬崖飞下,飘忽轻盈,落地无声。这真是奇迹!
瀑布下面有一泓碧水。我们去洗了一个脸。又从车子里把带来的啤酒和汽水,放在泉水里浸着。然后在树荫下找了一块平地,铺上毯子,拿出罐头。我们欣赏着这神秘的“新娘面纱”。不,应该说,是在“新娘面纱”的拂拭下,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野餐。
本来我很想爬上去,看看悬崖上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儿,是怎样形成这种美妙而又神奇的“面纱”的。但是崖壁如削,无法攀登。由于我们还要去参观巴士特药物研究所,因此不得不与这无声的瀑布、神秘的“面纱”告别了。
(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六日)(附图片)
图为几内亚的仑巴舞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