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中朝艺术交流之花——平壤演出《红楼梦》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27
第3版()
专栏:朝鲜通讯

中朝艺术交流之花——平壤演出《红楼梦》侧记
本报记者 史立成
平壤市金碧辉煌的大剧场正面,贴着一张彩色大海报,上面画着中国清朝时代两个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正在春光明媚的花荫下共读《西厢记》,另有三个朝文大字:《红楼梦》。
中国古典作品《红楼梦》,由朝鲜著名剧作家赵灵出、音乐家李冕相改编成了朝鲜唱剧。国立民族艺术剧院从新年前夕到一月十二日已演出四十多场,每天两场,场场满座,观众已逾十万。从远地赶来平壤的人,买不到票,向剧场要求加座,结果拥有二千二百座位的大剧场内新近加了二百四十个单椅座。据大剧场负责人说,有些人成了唱剧《红楼梦》迷,看了六七次,还抢着买票要看。观众反映:看中国艺术作品格外亲切。不仅剧中的贾宝玉、林黛玉反封建的性格使人同情,而且通过观看演出再次深深感到朝中两国战斗友谊的深厚。
改编成朝鲜唱剧的《红楼梦》,成了平壤市家喻户晓、人人赞赏的艺术作品。在平壤街头上,记者听到十多岁的少年边走路边哼着唱剧《红楼梦》的曲子。所接触的朝鲜同志,无人不谈《红楼梦》,无人不诉说贾宝玉、林黛玉的遭遇,无人不为中朝两国文化交流进一步的发展而欢欣鼓舞。这表明了朝鲜作家、艺术家改编和演出的十分成功,同时表明了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密友情。
平壤报纸最近纷纷开辟专页,为《红楼梦》改编成朝鲜唱剧和在平壤的演出,表示热烈祝贺和高度赞扬。《民主朝鲜报》的专页赞扬唱剧《红楼梦》是珍贵的“朝中友谊的礼物”。那么,是谁把这珍贵的“礼物”传达给朝鲜人民的呢?是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剧院的一百四十三位文艺工作者。他们的心血使这礼物放出了光彩。
前年秋季,中国上海越剧团应邀到朝鲜访问,演出越剧《红楼梦》,受到广大观众好评。朝鲜艺术家内心里产生了把它改编成朝鲜剧的“兴奋”。恰巧这时,金日成首相提出“把中国人民喜爱的《红楼梦》也成为朝鲜人民喜爱的《红楼梦》。”这更鼓舞了朝鲜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去年三月间,他们接到上海越剧团的舞台脚本,具体问题却随之而来了:采用什么形式演出最适当?什么样的音乐既能符合剧情发展、有助于人物形象,又符合现代人的美感?唱词怎么才能让广大群众喜闻易懂?中国古诗词和谚语怎么处理?……
富有创作经验的朝鲜作家和艺术家,在一系列问题面前,反复讨论,日夜苦思,深入群众,征求意见。他们甚至请教了金日成首相和其他党政领导人。最后确定用朝鲜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西部民谣为基础,吸收中国音乐的优点;以上海越剧团的舞台脚本为基础,用朝鲜新型的唱剧形式演出。
作家赵灵出和导演金永熙合作改编《红楼梦》,兴奋极了。连续三十多个日夜,废寝忘食,埋头创作。他俩不熟悉中国二百年前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为忠于原作,反复阅读、研究曹雪芹的原著,琢磨徐进编写的越剧剧本,研究中国出版的《红楼梦评论集》,观看中国古装影片《林则徐》《关汉卿》《小刀会》等。同时,他俩又为符合朝鲜人民的美感,以自己创作生活三十多年的感受和学习的群众语言,创作优美易懂的唱词,将越剧本中的中国古诗词和谚语改编成了朝鲜群众熟悉的诗句和谚语。例如贾宝玉给晴雯画眉时,袭人忌嫌地说了一句讽刺话;晴雯当场迎头反击,唱道:“是谁家,香醋辣椒一起炒,我闻到酸辣辣的一股辣椒味!”这句借用谚语的唱词,朝鲜群众费解,他俩研究四五次,才改写成朝鲜人民生活中的一句谚语:“这是什么声音呵?唷,大白天老母鸡张着翅膀叫!”演出时,这句谚语引起不少观众会心的笑声。
赵灵出和金永熙改写出初本后,从排演到演出,处处倾听反映,再修改,又修改。他俩根据群众意见,在“解疑”一场由黛玉舞蹈表现了黛玉当时又惊又喜的内心世界,在“贾母赏花”一场安排了一个优美的“游春舞”,不仅正面揭露了封建贵族豪华、腐化的生活,而且同黛玉葬花的悲情相对照,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
著名音乐家李冕相在改编过程中花费的心血是无法叙述的。全剧从序曲到尾声,共有五百多张曲谱,单独唱曲七十多个,合唱十二个,全部出于他的手。等于他创作了一个新的唱剧的全部音乐。而且他同助手们,为了使朝中两国的音乐和谐地溶合在唱剧《红楼梦》之中,收集了许多中国民谣和朝鲜民谣,写了唱,唱了改,每支曲都经过几遍试唱和修改,并且改良了一部分乐器。他的助手、青年音乐家申英澈对记者说:好多个夜晚,在紧张、兴奋的气氛里不知不觉天亮了。”
唱剧《红楼梦》的演员们是荣获千里马集体称号的单位。他们发扬刻苦学习、相互帮助的共产主义风格,决心演得好、演得像。饰林黛玉的朴莲淑,当她听说自己被挑选担任这个重要角色时,她又惊又喜,喜的是为中朝友谊之花浇灌自己的心血,惊的是从来没有演过唱剧,更不懂中国的生活习惯。内阁文化相朴雄杰同志赶来剧场,表示支持她饰演这个重要角色,音乐指挥朴胜琓、导演金永熙和舞蹈指挥、歌唱家集中精力帮助她练习。时间紧迫,朴莲淑起早贪黑,边唱边练动作。有几个深夜,她困乏得睡倒在练习场的地上;值夜的人发现了她,唤醒后才送她回家。她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流血牺牲,援助我们。今天演出中国艺术作品,不将角色练习好,我是不想回家的。”由于她这样重视演出,深入角色,在林黛玉被封建势力压迫的葬花、焚稿等凄惨场面上,她演着演着自己也泪流满面了。
排演最紧张的阶段,正是家家做过冬准备的时候。而演员大部分是女同志,该搞泡菜啦,该为孩子做棉衣啦,该准备过冬煤啦……剧院领导人早料到了这些缠绕演员的事情。刚入冬,剧院工作人员人人动手,分家挨户,帮演员们把家庭过冬的东西准备好了。演员申又善和金永源,为同志们的共产主义风格所感动,每天早晨天不亮就来剧场练习,路上走路时也学着中国人的走法,练习台步,逗得路上人哈哈大笑,她们还不晓得。
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剧院在改编和排演中的动人事迹是难以胜述的。总之,他们演出的唱剧《红楼梦》,正如赵灵出对记者所说的:“里面溶有朝中两国人民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音乐、共同的歌声。”(附图片)
朝鲜唱剧《红楼梦》中的一个场面。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
 朝鲜中央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