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欢迎科伦坡会议推动中印直接谈判的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28
第1版()
专栏:社论

欢迎科伦坡会议推动中印直接谈判的努力
在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的倡议下,亚非六国为了促进中印和解,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在锡兰首都科伦坡举行了会议,并且提出了稳定停火、脱离接触和呼吁中印双方进行直接谈判的建议。周恩来总理已经在本月十九日写信给班达拉奈克夫人,表示中国政府原则上接受科伦坡会议的建议作为中印官员会晤讨论稳定停火和脱离接触并促进中印边界谈判的初步基础,同时保留对该建议的两点解释。中国政府对科伦坡会议的积极支持,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和人民谋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我们一向重视亚非友好国家在调解中印边界争端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在去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声明中和周恩来总理去年十一月十五日致亚非各国领导人的信件中,一再呼吁亚非国家对促进中印和解作出贡献。随后,中国方面采取了单方面停火和全线后撤的主动措施,这就为亚非国家的调解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班达拉奈克夫人提出召开科伦坡会议的倡议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热诚的支持。在锡兰总理和印度尼西亚副首席部长苏班德里约博士访问中国时,中国政府对科伦坡会议的建议作出了积极的响应。我们对于锡兰和参加科伦坡会议的其他国家的活动,给予高度的评价。
中国政府赞赏六个亚非国家在科伦坡会议上表现出来的指导精神。参与会议的国家,明确以调解人的身份进行呼吁,而不对中印争端进行干涉和仲裁。这就有助于推动中印双方直接会谈,而中印边界争端是只能由当事国直接谈判才能解决的。与会国反对帝国主义插手中印边界争端、干预亚非事务。这一主张反映了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人们注意到,在中印边境的武装冲突发生以后,美帝国主义竭尽煽风点火之能事,力求冲突扩大化。为帝国主义效劳的南斯拉夫铁托集团,冒充为“不结盟国家”,力图干预中印边界争端,破坏亚非团结。显然,只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阴谋活动,才能维护亚非和平和亚非团结。与会国家表示反对使用武力取得任何领土,这是一个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的原则。如果任何一方不遵守这个原则,必将导致无休止的武装冲突。与会国家主张稳定停火、脱离接触,以便为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铺平道路,并且认为停火、后撤和建立非军事区等措施,将不损及任何一方政府关于边界最后划法的概念的立场。十分清楚,与会国家所肯定的这些原则,体现了亚非和睦和万隆会议的精神。
科伦坡会议的建议,反映了与会国家促进中印双方直接谈判的愿望。这些建议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有不明确和不一致的地方。
历史证明,中印边界全线都未经双方划定和标定,各段都有争执;武装冲突不仅发生在西段,而且也发生在东段,事实上东段的武装冲突更为激烈。认为只有在中印边界西段有争执,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此任何有关稳定停火和脱离接触的安排,必须贯彻对于中印双方对等和对中印边界各段一致的原则。
科伦坡会议的建议没有呼吁印度军队后撤,而只是希望在中印边界西段印度军队保持现有的军事驻地不动。既然如此,那么,在中段和东段,印度军队至少也应该保持现有的军事驻地不动。会议的建议只规定在西段脱离接触,而没有对东段和中段作出同样的规定。会议的建议对东段在停火安排中有争执的地区,即扯冬地区和朗久,规定由双方讨论解决。既然如此,最低限度应该把同样的原则应用到西段在停火安排中有争执的地区,即印方使用武力越过一九五九年实际控制线、建立了四十三个军事据点的地区,而不应该规定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军事撤退所空出的地区,由有待商定的双方民政点进行管理。容许印度在这个地区设立民政点,等于承认印度在一九五九年以后直到一九六二年使用武力侵入这个地区设立四十三个军事据点是合法的。
经过同锡兰总理和印度尼西亚副首席部长苏班德里约博士反复讨论,中国政府对科伦坡会议建议提出了以下两点解释:
一、中国边防部队将按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国政府声明的既定计划,在中印边界全线主动后撤二十公里,以利稳定停火、脱离接触;会议的建议关于印度军队保持现有军事驻地的规定,也应该适用于中印边界全线,而不仅适用于西段,在东段,中国政府的理解是,在中国边防部队撤出的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以南的地区,印度方面将继续像它直至现在所宣称已经做的那样,不派遣它的军队重新进入,而只派入携带自卫武器的民政人员。
二、中国边防部队在按中国政府声明继续全线后撤到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时,将远离他们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的位置。这样在东段的扯冬地区和朗久、中段的乌热和西段印度曾经设立四十三个据点的地区,将没有中国边防部队驻扎。上述各个地方都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边,中国方面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政检查站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响应科伦坡会议发出的和平号召,促进中印双方直接谈判,在印度军队和民政人员不再进入这些地方的情况下,中国方面愿意在和解道路上再迈进一步,不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政检查站。
正如周恩来总理给锡兰总理的信中所指出的,“中国政府的上述两点解释,有助于使科伦坡会议的建议贯彻对中印双方对等的原则和对中印边界各段一致的原则,而且丝毫不损害中印双方对于边界的最后划法所持的立场。印度政府对于科伦坡会议的建议也可能有它的解释。中国政府希望中印双方不同的解释不致阻碍中印官员迅速会谈,而能够在会谈中求得解决。”
应该强调指出,中国政府根据上述对科伦坡会议建议的第二点解释,准备作出的让步,是中国政府为了谋求中印直接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在采取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的措施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努力。目前中印双方在停火安排中有争执的地方,即中印边界西段印度曾经设立四十三个据点的地区、中段的乌热、东段的扯冬地区和朗久,都是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边,印度没有任何权利来到这些地方。现在,中国政府不仅把边防部队撤离这些地方,而且还准备在印度军队和民政人员不再进入这些地方的情况下,把这些地方空出来,不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政检查站。这不仅实际上使双方脱离接触,把停火稳定下来,而且也表现了对印度的自尊和荣誉的极大照顾。如果印度方面确有在平等友好、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那么,中国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和解努力应该从印度方面得到有利的反应。
锡兰总理和科伦坡与会国家一致认为中国政府对科伦坡会议作出了积极响应。科伦坡会议与会国家本来不把会议的建议看成是中印谈判的最后基础,而是像锡兰总理在一月十六日就访问中印结果发表的公报中所指出的,会议的建议“本身就包含有科伦坡会议让印中两国去通过共同协议作出决定的某些问题”。中国政府对科伦坡会议建议提出自己的解释,但是并没有把接受这些解释当作开始谈判的先决条件。中国政府希望,中印双方对科伦坡会议建议的不同解释将在谈判中得到圆满的解决。中国政府的这种态度,符合中国政府一贯反对为中印谈判规定任何先决条件的立场,也符合科伦坡会议与会国家的希望和科伦坡会议建议的精神。
印度政府尽管声称全部接受科伦坡会议的建议,实际上对会议的建议也作出了它自己的解释。尼赫鲁总理最近在印度议会的发言表明,印度政府竭力把科伦坡会议的建议解释成为满足了印度原来所提出的恢复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的边界状况的要求,强调科伦坡会议的建议的实质就是撤销中国对印度的所谓侵略。据《印度时报》一月二十一日报道,尼赫鲁总理给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一份备忘录,说明印度政府自己对科伦坡会议的建议的解释。据说,根据印度政府的解释,在西段,中国边防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所空出的中国领土内,印度竟有权规定在某一个地段中国不得设立民政点,只能由印度设立,而在另一个地段,必须设立中印双方的民政点;在东段,印度政府不仅要把军队一直开到所谓麦克马洪线,而且还要在线北的扯冬地区设立印度的民政点;在中段,印度政府准备像过去一样,继续侵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边的乌热。现在的问题是,印度政府不仅坚持它对科伦坡会议建议的解释,而且坚持中国政府必须全部接受它所解释的科伦坡会议建议,作为中印双方官员开始会谈的先决条件;否则,“不可能举行任何会谈,甚至是初步的会谈”。科伦坡会议与会国家原来是要把他们的建议作为促进中印直接谈判的桥梁,但是,印度政府却力图把这些建议变成堵塞谈判道路的障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很大的遗憾。
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来响应科伦坡会议的号召和建议。中国边防部队不久将按照中国政府的声明完成他们的全线后撤计划,那时他们的驻地将远离他们在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的位置。同时,中国政府还准备把双方在停火安排中如前所述的有争执的所有地方都空出来,不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政检查站。只要印度政府不蓄意进行挑衅,中国政府的这些措施将会使中印边境局势继续和缓下去。为了促使中印直接谈判迅速开始,中国政府仍然坚持,中印双方对于科伦坡会议建议的不同解释,不应该成为双方官员举行会谈的障碍,而应该在会谈中求得解决。
中国政府真诚地希望,中印直接谈判能够早日开始。但是,如果以为可以利用中国政府的这个真诚愿望,向中国政府进行勒索,那肯定是办不到的。中国政府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中印官员是否能够立即举行会晤,完全取决于印度政府。我们等待印度政府重新考虑自己的态度,不要辜负科伦坡会议与会国家的期望,迅速回到谈判桌子上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