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广丰下放干部努力建设新山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28
第2版()
专栏:

在光秃秃的鹤山上 在终年积水的烂泥潭里
广丰下放干部努力建设新山村
经营一千多亩田地,栽了七千多亩树。五年共向国家交商品粮五十五万斤,棉花和食油各十四万斤,黄麻三万多斤,还有猪、家禽和蛋品等
新华社南昌二十七日电 秃山烂泥田,荒无人烟的江西省广丰县的鹤山,经过八十多名下放干部五年的建设,面貌一新。
现在,山上是一片青松;峡谷里一脉平坦的田地,其中水渠交织,中间横竖延伸的机耕道两旁,长着嫩绿的红花草和油菜,远处的耕地里还有没收获的甘蔗和棉花。山脚下,是一个村庄,几棵大樟树中间整齐地排列着十几栋小平房。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江西省广丰县八十多名下放干部建设起来的鹤山垦殖场。
这个场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建设以来,农林牧副各项生产一直是直线上升。他们经营的一千三百多亩田地,复种面积达百分之二百三十;一万多亩荒山,有七千多亩栽上了树。过去不能耕作的烂泥田,现在全部改造成好田,并使用拖拉机耕作。经过开渠引水,全部田地也实行了自流灌溉。据垦殖场的统计,五年来共向国家交商品粮五十五万斤,棉花十四万斤,红糖四万多斤,黄麻三万多斤,食油十四万斤,还有猪和大批的家禽、蛋品等。
鹤山在五年以前是一个光秃秃的山,什么也不长;山下的田是终年积水的烂泥潭。一九五七年的冬天,广丰县直属机关的八十七名干部被光荣批准下放到鹤山。大家冒着风雪严寒,来到鹤山脚下的祝家墩。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决定首先改造常年渍水的一千三百亩烂泥田。他们在附近农民的支援下,在鹤山脚下开出一条排水沟,在田间开了五道顺水沟,使田里的渍水顺利排除。接着,干部们又把田里一人多高的茅草砍光,培起了田塍。经过一冬天的排水、晒田,地下水位降低,田也干了,他们就驾牛翻耕。田地缺少肥料,这些干部便驾船到县城去收集。一个春天,共积了两万多担大粪,再加上外边调来的枯饼、化肥,田里的肥料很足。虽然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是初次种棉花、甘蔗,没有经验,但是他们边学边干,终于获得了好收成。
第一年建设鹤山的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前来参观、访问,更加鼓舞了这些干部改造鹤山的积极性。一九五九年春天,场里又吸收了四五十个职工,以下放干部为骨干组成了六个生产队。这一年,除种棉花、甘蔗外,又种了黄麻和水稻,都获得丰收。同时,他们还在山上栽了四千多亩松树。冬天,在省里召开的垦殖场代表会上,这个场因为粮钱自给、生产成绩大,被评为先进场。一九六二年,这场收获粮食四十八万斤,皮棉三万多斤。目前,他们又在加紧积肥、修水利,为今年的春耕作好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