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光荣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28
第2版()
专栏:

光荣人家
刘学民 萧健卿
春节前夕,福建省长汀县涂坊公社六十七岁的军属刘五妹家里一片欢乐。昨天,她的第五个儿子涂树祯,从海防前线回来探家了。今天,当地党委书记又带着乡亲们,抬着“光荣家庭”的金字红匾,敲锣打鼓地登门道喜:祝贺刘五妹和她的老伴先后送五个儿子参加了红军和解放军;祝贺她全家热爱集体,事事带头,在劳动生产中取得了新的成绩。
涂树祯回家探亲,事先没有告诉妈妈。刘五妹看到离开她四年的儿子回来了,又惊又喜,劈头问道:“为什么不得到妈妈的允许,你就复员了?”涂树祯望着妈妈,笑了一阵,才说:“妈,不是复员,是部队首长特地让我回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这一说,刘五妹才高兴了。涂树祯向爸爸妈妈汇报了几年来在部队里的情况:他先后被评为五好战士,立了三等功,去年十一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拍着涂树祯的肩膀说:“孩子,当兵是为了保卫祖国,有一点点成绩,千万不能骄傲啊!”
刘五妹家的门上,挂着公社送来的“全家红”光荣匾,堂屋里的墙上贴满了喜报。涂树祯的父亲涂如汤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现在是生产队的副队长;母亲刘五妹带头积肥,被评为公社的“积肥模范”;涂树祯的爱人和嫂嫂是公社“十女将”的主要成员,她们带领妇女犁地、插秧,曾受到全国妇联的奖励。在这个光荣家庭里,刘五妹和她的老伴先后曾送了五个儿子参加人民军队。刘五妹因此被当地群众称赞为“好妈妈”。
一九三○年,红军来到了涂坊,涂坊红了。几辈子给地主当长工的刘五妹一家,开始过上了人的生活。当时,涂如汤参加了赤卫队。刘五妹当了妇女小组长,整天忙着推米、做鞋,支援红军。扩大红军时,夫妻俩领着十三岁的大儿子涂汉祯,去找红军团长。团长笑着说:“太小呀!过两年再当红军吧!”刘五妹急忙说:“别看个子小,身子弱,他是黄连水泡大的,什么苦都能吃得下。你们就让他参加红军,保卫好日子吧!……”团长再也没有说一句话,脱下了上衣给汉祯穿上了。不久,反动派重占了涂坊,对红军家属百般迫害,在他们的门口贴上了“共匪家属”的条子,不准乡亲和他们来往。刘五妹咽不下这口气,当天夜里,就撕掉了那张条子。第二天,白匪军一把火烧掉了她的房子,夺走了她的土地,全家被赶出村庄,逃到了背头山上。他们住的是遮不了风、避不了雨的草棚,吃的是野果、野菜,大人、小孩瘦成了皮包骨。十冬腊月里,刘五妹一个刚生下的孩子冻死了。另一个八岁的孩子饿死了。她还先后把四个女儿卖给了别人。到了这种家破人亡的境地,地主还在大除夕闯进家门,逼着他们偿还老辈子欠下的租子。涂如汤憋着一肚子气,只好再去给地主当长工抵债。
刘五妹一家终于盼到了全国解放,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在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第一年,夫妻俩又把四儿子涂木祯送去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这时,二儿子涂从祯和三儿子涂锦祯已先后复员转业了。当涂木祯在部队服役了四年的时候,刘五妹又要送五儿子涂树祯去参军。
涂树祯入伍后,被分配到了海防前线面对敌占岛屿的一个炮兵连队里。他很快成了一名优秀炮手,在惩罚蒋匪军的炮击中,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不久,哥哥涂木祯被批准复员了。离队前,他特地请假来到了涂树祯的连队里,对他说:“妈妈要我来向你‘交班’,我们家里保卫祖国的担子要由你一个人挑了。妈妈的信上说,全家人都有喜报了,就只缺少你的啦。希望你继续努力,也给妈妈寄张立功喜报回家。”树祯把母亲的嘱咐牢牢地记住,在训练中更加刻苦锻炼,每次考核成绩都是优秀。后来他当上了炮兵班长,团结全班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年终时,这个班被评为四好班。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